淺談小學語文教育的論文
語文教育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內容是言語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現狀和發展方向 》
摘要: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發展都離不開教育,判斷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潛力可以通過考察其國家的國民基礎教育水平和推廣程度。對我國來說,語文教育不僅是國家進步與發展的因素,更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石,直接決定未來文學素養和文化傳承。日常語文教學是現階段展開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我國在最近幾年大力推行教育課程改革,不僅整體提高了廣大一線教師的整體素質,而且學生受益匪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如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學水平提升不夠等。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要從發展角度審視小學語文教育,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與整改。本文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現狀進行分析並規劃出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現狀;發展
1.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1.1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目前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常常忽視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鍊,只是單純進行文字認識、書寫等機械記憶鍛鍊,尤其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只是單純進行填鴨式的機械訓練,根本沒有考慮到加強學生閱讀寫作等文學素養教育教學工作。這會對學生未來思維邏輯和文學素養起決定性影響。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認知水平不足,單純認為小學生年齡太小沒有邏輯思維能力,不能進行有效溝通,機械的填鴨式訓練是這個階段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方式。這種認識直接導致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沒有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意識,影響學生未來文學素養的發展。
1.2在課堂上不能合理把握提問和朗讀技巧
我國進行的中小學教學改革對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問有著明確要求,課堂對學生提問可以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更有代入感、活躍課堂氣氛等,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這是進行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但是實際工作中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往往為了達到目的而走形式,為了提問而提問,只想滿足課程改革對課堂提問環節的考核要求。這樣的工作態度導致的結果是雖然實行了課程改革提出的課堂提問要求,經常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但是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目的不明確,導致教學工作中不能抓住教學關鍵點進行提問,單純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增加學生心理壓力,甚至讓學生對語文先去興趣產生反感,使原本為了提高學生積極性的課堂提問工作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這就要求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事先做好課程備案工作,保證課堂提問的問題高度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準確有效,避擴音問達不到預期效果。
1.3教學方法不能滿足新課改要求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教育部門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對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進行新課程培訓及教材教法輔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逐漸被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理解接受並付諸實施。但對部分一線教師來說,接受理解能力較差,短時間內對課改不夠適應,導致這些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能正確處理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的關係,單純注重知識傳授,不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單純進行反覆機械訓練不僅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目前在一些農村小學,許多一線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仍然採用“滿堂灌”和“機械訓練”等傳統教法。
2.小學語文教育發展方向
2.1將學生置於語文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
新課程改革後,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教育不僅先簡單地進行知識傳授,還要求增加學生科學學習方法和思維訓練,一切教學工作要以學生髮展為教育教學中心,平時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並加以引導,主動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態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
2.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通過老師努力和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可以迅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學習,還要學會把握學生心理,加強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平時多瞭解學生的心理活動,達到在與學生保持輕鬆交流的同時進行基礎知識教育的目的,增強學生接受能力。2.3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新課改後廣大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定,不僅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進行,既實現預先設定的授課目標,又使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
3.總結
新課程改革使當前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有了很大轉變,同時開闊了語文教學視野和語文教學思路,使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中快速掌握知識,從開始接觸文學就加強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良好態度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京莉.中小學生課外生活調查[J].教育科學研究,2007***03***:53-66.
[2]黃少聲.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1***06***:41-79.
[3]吳忠豪,丁煒,杜弘,張益.新世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熱點概述***上篇***[J].課程.教材.教法,2007***09***:99-123.
篇二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學習探析 》
摘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更是加強學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合作學習;素質教育
伴隨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課程標準要求提高教師授課效果的同時,更要求要重視學生自身潛力的開發挖掘。為達成貫徹素質教育這一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活動論述如下:
一、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存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問題,致使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和能力。實踐證明,個體單獨性的行為對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只有積極的情感感受和交流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而合作學習則是通過學生分工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強調學習過程中的整體協作和團隊合作,十分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等素質的培養,而且合作也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重視。
2.合作學習利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愛好。合作學習由於設立了共同的學習目標,不僅要求小組個體成員要充分發揮自身能力,更加要求組員之間、小組之間也必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從而能真正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努力。由於目標一致,學生之間在發生衝突時也能跳出自我,設身處地用別人的眼光看待問題,聽取他人意見,從而在合作中相互學習中,培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情操。
二、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參與合作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在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當老師把教學任務分解給各小組成員時,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不願意參與小組活動的情況,或者即使參與小組活動,但在進行問題討論時表現的不積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認真、缺乏主動性,亦或者是隻關注個人任務而忽視小組的整體任務,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
2.對合作學習中任務型問題了解不夠深入。合作學習的任務一般會分為小組任務和個人任務。針對不同的任務問題,小組成員必須對問題進行充分的瞭解和分析,才能保證合作學習任務的有效實現,但現實情況往往是在合作學習結束後,小組對任務問題的分析、探究不夠深入,始終停留在問題的表面。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方法
1.合作學習應有合理的教學設計。合作學習開展的好壞關鍵在於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課堂設計時遵循的一般程式是:第一步教師引導,教師通過所學課程的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匯入新課,引導學生進入合作學習模式;第二步學生自學,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進入合作學習的自學階段;第三步小組討論,學生自學後開始小組內部交流和討論,以解決個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第四步組間交流,組間交流在於解決多數學生無法解答、難度大的問題;第五步練習檢測和評定,通過習題練習,實現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效果的檢驗和評定。
2.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要緊湊銜接。在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的各環節必須緊湊、相互銜接合理有序。有效的課堂教學引導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授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有關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生學習新課程提供感性且豐富的材料。同時教師對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學習。開展小組討論時,先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組員間學習互相性。小組合作學習要以小組自學、討論為主,同時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適時指導。小組之間的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關鍵的一環,基本能有效解決課堂教學中絕大部分問題。練習評定則是通過學生的練習檢測,檢查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四、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學生良好習慣培養。教師在使用合作學習這種教學形式時,要特別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例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認真傾聽的習慣,培養勇於發言的習慣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效果。
2.處理好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係。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老師要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後再和同學進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只有好學生動腦,而困難學生未獨立思考直接從他人獲得資訊的問題。
3.教師要注意點撥和指導。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當旁觀者,而應該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當學生遇到難解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對學生的大膽質疑,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時刻充滿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切實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來確定和設計教學內容,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確保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效參與合作學習,從而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其學習效率。
篇三
《 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 》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不應當侷限於課本,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反思,真正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教育反思
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1.以人為本教學理念
目前我國各項事業都倡導以人為本,教育事業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及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人文氣息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這就要求教育要通過調整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推行下,我國各地區都在通過教育轉型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效果卻並不理想。目前很多學校都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當成一種口號,教學理念依然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也無法讓學生將身心全部投入教學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學習效率也在大打折扣,阻礙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
2.全面教育教學理念
所謂的全面教育指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教育。一些教師往往會疑惑,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全面教育存在什麼關係。也正是這種認識的缺失,才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反思。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教學上,更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精神的引導。語文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所涉及的精神文化同樣深厚,更涉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些內容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進行挖掘,並將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學會通過語文感受世界。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用的課文都是就有積極意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應當僅僅被生硬地分割成文字的書寫或課文的背誦,而應當注重通過挖掘文章內涵,讓學生在語文世界中逐漸成長。
3.綜合教育教學理念
說到綜合教育,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同樣會有一些疑問,小學語文教學與綜合教育又存在何種關聯?其實,小學語文綜合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如何讓學生將語文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並不是具體化的教學,也不會像其他學科那樣就有一定的實際運用平臺。但這些並不是小學語文教學不開展綜合教學的理由。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通過聯絡實際生活,讓語文教學更加形象具體化。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挖掘文章的精神內涵,比如,吃苦耐勞精神、樂於助人精神等,這些精神在挖掘後需要學生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對待父母、關心父母時,可通過讓學生給父母洗腳等小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此類事件的認識,強化書本中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深刻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這種一舉兩得的教學方式,何樂而不為。
二、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反思
1.動手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剛在進入小學時,就已經具備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小學語文通過課堂教學,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目前,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漢字的識別以及斷句能力的培養仍然佔據教學的重要地位,並且教學只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沒有關注文字的重要性,這也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殘缺,是一種不科學的教學方式,加之課堂時間有限,小學生的書寫能力無法在課堂中得到鍛鍊,導致大多數小學生的語文基本功不紮實。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教學互動的提升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缺少互動性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學生只需要被動的聽課,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小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另外,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並沒有設計課堂思考題,或者思考題設計得相對較為簡單。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問學生“文中有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嗎”,而學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這種提問缺少對小學生思維的調動。還有一些教師對語文思考題持置之不理的態度,這些問題都說明了語文教學缺少必要的互動性。
三、結語
筆者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認為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應當通過認真反思,改善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通過積極的探索以及勇於實踐的精神,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龐善鳳.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9***.
[2]吳舜華.關於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0***29***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