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相關科技哲學論文

  由於科學技術活動已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因此,將科學技術作為一個單獨物件考察和研究無論對科技發展還是對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科技哲學相關論文: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全文如下:
 

  我們的教育,重理輕文,重技術而輕科學。我們對專業的評價,基於經濟性的考量。比如金融專業更容易掙錢,學歷史就很難有發財的機會。學生填報志願,都不自覺扮演著投機者的角色。

  十幾年前,為了寫一部哲學著作,我開始閱讀自然科學作品,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我站在三一學院那棵著名的蘋果樹前時,對科學和科學家有了新的認識:牛頓沒有看到空間和時間的本性都是離散的,是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在於混淆了抽象數學和物理實際,用數學取代了物理。這個錯誤和哥白尼的錯誤一樣,雖沒得出正確結論,卻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在劍橋,有一座霍金倡導並出資,為紀念黑死病死去的師生而打造的大鐘。鐘上,是一隻代表黑死病病毒的怪異蟲子,不停地吞噬時間。遺憾的是,這口大鐘沒能表現出時間箭頭的本意。而時間箭頭概念本身的正確性,亦值得追問。

  黑死病毒已經吞噬掉了無限漫長的時間,但它沒有吞噬的時間同樣漫長。這是一個悖論,除非我們能夠證明未來的時間極其有限。

  我49歲時買了臺顯微鏡。因為高中學文,我這樣一個完全的科盲,從此也開始了顯微觀察的生活。我把家中大米、木耳、水池、棚頂、櫥櫃裡的,乃至廁所地上各種各樣的小蟲子都找到了,用極小的牙籤,蘸上膠水,把小蟲子粘住,放到載玻片上,又找了一個最袖珍的手電筒對活體進行觀察。

  憑著這種觀察,我寫了一組散文,主題是《在同一個屋簷下》。這組散文描述了衣蛾、蛾蠓、白蟻、蝽、象甲蟲的生存狀態,有點像法布林的《昆蟲記》。

  我覺得,進化論的命題不準確,應該稱為變化論。達爾文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是縱向的。他選取物種,而後觀察它在億萬年前、千萬年前、百萬年前的樣子,然後和現在進行比照。他把這種變化稱為進化,而這種變化中,有許多退化的成分。

  和猴子比起來,人的腳已退化到了何種程度!猴子可以用腳拿起香蕉,握住樹的枝幹,它的腳幾乎像手一樣靈活。而正常人的腳已失去了抓握功能。

  鳥是由恐龍進化來的,它首先要做的是退化前肢的搏擊功能,其次退化後肢,腿骨必須纖細疏鬆,才能減重飛翔。恐龍有牙,而鳥的牙退化了。

  世界上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是細菌和病毒。億萬斯年,滄海桑田,這些柔弱的小傢伙,並沒有出落成英武的彪形大漢,它們固守原有的生命形式,沒有進化。從H1N1到H7N9,只是變化了。

  我們的教育,重理輕文,重技術而輕科學。我們對專業的評價,基於經濟性的考量。比如金融專業更容易掙錢,學歷史就很難有發財的機會。學生填報志願,都不自覺扮演著投機者的角色。

  一個真正偉大的國家和民族,應該把自己頂尖的學生培養成偉大的科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政治家,而不是金融家、企業家,或超級富豪。

  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科學氛圍濃厚。誕生了牛頓、達爾文、亞當·斯密等大批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法國是現代社會的範本,大革命時期,活躍著一眾思想家、政治家和藝術家。美國領導世界近百年,擁有龐大的科學家隊伍,讓人類足跡留在了月球,讓人類步入了資訊時代。

  技術是今天的,有歸屬權;科學是未來的,是全人類的。技術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科學改變了我們的思想。

  我們為什麼要熱愛科學?因為好奇。要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人生百年,面對茫茫宇宙,面對億萬斯年的過去,面對無限多樣的生命,面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我們的百年,只相當於孩子的童年。為什麼要泯滅自己的童真呢?

  保有這份童真,就是大幸福。這是不是很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