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績效審計論文
企業績效審計是我國當前審計實踐的發展重點,是審計理論體系中內部審計和管理審計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應運而生的一個重大課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國有企業績效審計淺析 》
摘要:績效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專案***管理和使用資源的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價的活動。強化國有企業績效審計是提升國有企業經營效益的內在要求,更是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客觀必然。同時也是企業審計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關鍵詞:國有企業績效審計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3-175-01
一、導言
自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我國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對外貿易加速發展.外貿額逐年擴大,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進出口國。這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已經廣泛而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經濟一體化之中.這也迫使我國的每一個企業將毫無例外地在全球範圍內參與社會分工、產業佈局、業務鏈條整合等諸多殘酷競爭。而國有企業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只有不斷地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才能經受住考驗、獲得長遠發展,進而才能有效地履行經濟、政治和社會三大責任。筆者認為,在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對自己的經濟行為“白省”,只有這樣才能興利除弊,實現管理、技術、市場、產品等方面的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而績效審計正是一種實用的“自省”方式,在評價和鑑證具體經濟事項的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時,可以從獨特的角度為企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績效審計的含義
績效從廣義上講不等於效益,績是業績。效是效果.績效包括企業依法經營、經濟收益、資產質量、社會效果等多個方面。績效審計又叫效益審計、3E審計、經營審計和管理審計等,是指對被審計單位***專案***管理和使用資源的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價的活動。這裡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經濟性***economics***,是指以最低的投人達到目標,簡單地說就是投入是否節約;效率性***eoiency***,是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包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產出或者是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簡單地說就是指出是否講究效率;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目標的實現程度,即多大程度上達到了政策目標、經營目標和預期目標,簡單地說就是是否達到目標;合規性***compliance***,是指對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
三、績效審計的意義
1.開展績效審計是企業自身發展的主觀願望。國有企業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只有較好地履行經濟責任才能為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履行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國有企業在經過多輪改革之後,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的現象依然存在。迫切需要績效審計及時地對具體經濟事項進行評價和鑑證,提出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審計建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2.開展績效審計是適應市場競爭的客觀必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生存的前提就是追求利潤,國有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必將接受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市場環境,不再有政策傾斜,因此只有苦練內功、挖掘潛力,才能生存和發展。這客觀上要求在企業內部開展績效審計,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3.開展績效審計是企業審計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從審計實踐看,國有企業績效審計,主要表現在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和與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兩大方面,其目的主要是在撰寫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和財務收支審計報告中能夠對被審計企業的經營隋況有所表述,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績效審計。作為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的績效審計越來越被重視.進一步擴充套件和深化了國有企業審計的內涵。
四、績效審計的實施
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在具體實踐中,程式和相關制度框架都已具備,審計取證方法和評價方法與財務收支審計沒有太大區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或重要工作在於以下兩點:
1.審計專案的選擇。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並結合企業審計工作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專案來開展。一般而言,在選擇或確定績效審計專案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審計事項的重要程度,主要從性質和金額兩個方面考慮。例如:企業成本控制的難點、投資的重點和經營管理的薄弱點應該列為績效審計的預選專案。二是被審計事項的受關注程度。三是被審計事項可接受的審計風險程度。在確定專案之前應該對被審計事項的風險和複雜程度有可靠的度量,對過於複雜、風險不清或過大的專案應儘量避免。四是充分考慮審計資源。量體裁衣。儘量避免選擇與審計組織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經驗和技術條件不相適應的專案。
2.評價標準的選擇。評價標準是否恰當事關績效審計的成敗,選擇的標準不同結論也就不同。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其使用標準多種多樣,既有國家的法律法規,也有企業的規章制度。還有層次較低的計劃指標、預算定額等。標準種類雖多,但是隻要標準與被審計專案是相關的,且表述清楚明確、客觀公正、能為公眾或被審計單位認可的即可。
五、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評價標準較多,但缺乏與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相適應的標準體系。績效審計物件複雜.衡量審計物件的標準難以統一,不同的衡量標準,得出的結論不同。而且,國有企業承擔一定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客觀資料難以評價,使審計工作成果得不到應有的有效利用,降低了績效審計的功效。
2.專業審計人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績效審計是一種以資訊為基礎的活動,專業價值在其中佔據核心地位。專業化程度的高低決定了績效審計能否順利進行。而目前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從業人員多為財會或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缺少管理、工程、法律和其他專業人員。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像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一樣。根據需要適時儘快地出臺績效審計的一般準則和審計指南。建立科學可行的指標評價體系,增加非財務指標和設定有警示功能的指標。使績效審計指標評價體系能夠對審計結果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專業審計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應根據國有企業自身行業特點和業務涵蓋範圍,合理引進工程、機械、計算機等專業人才,改善審計部門知識結構。同時加強對這些專業人才的審計業務培訓和指導。
篇二
《 完善企業績效審計的思考 》
《審計署“十二五”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強調審計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全面推進績效審計,促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企業資金和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建立健全企業績效管理制度,促進提高企業績效水平和建立健全單位責任追究制。我們認為,全面推進績效審計是受託經濟責任內容拓展的現實需要,是民主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十二五”規劃的戰略要求。
一、完善企業績效審計的重要性
近年來,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得到很大的發展,企業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得到改革,因而,企業的績效審計也得到了相應的完善與發展。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合理優化配置企業內部各種資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的主要途徑。
1.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內在需求
完善企業績效審計,加強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的監督,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審計,並且對企業的財務使用效率和效果性進行審計與分析,能夠有效的加強對企業的內部控制。企業績效審計資料能夠比較真實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從而為企業的決策層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依據。並且,完善企業績效審計也能夠加強企業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提供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切實提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綜合實力。
2.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履行國家全面審計的職責
我國審計法規定,企業的審計機關和部門要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收支的效益性和合法性進行審計和監督。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企業往往只注重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審計,卻忽視了對效益性的審計。因而,完善企業績效審計必須加強對效益性的審計和監督,實現審計效益性、經濟性和合法性的統一。《審計署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對全面的企業績效審計提出了戰略目標,並且制定了企業績效審計方法和體系的具體途徑。因而,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履行國家全面審計的職責,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3.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從國有企業來說,據資料顯示,到2006年底,國有資本在基礎行業達到了3.3萬億元,並且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資產主要集中於交通、能源、重大裝備製造、軍工以及重要礦場資源開發等領域。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資本的控制能力不斷的加強,不僅是我國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國民經濟組成部分。完善國有企業績效審計不僅能夠揭露違法違規的經濟問題,還能夠促進對質量和績效的關注,促進企業深化改革、完善企業制度和體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而保證國有企業的安全和國家的利益。而從非國有企業而言,完善企業績效審計有利於提升自身內部控制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同時為決策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提供依據,這樣也就能夠很好的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於不敗之地。
二、完善企業績效審計的措施
1.慎重選擇合適的績效審計評價標準
不同的審計物件和審計專案有不同的審計評價標準,因此,在選擇評價標準時一定要先對專案的審計目標進行分析掌握,在收集到足夠的審計資訊和資料之後,要慎重的選擇審計的評價標準。審計標準是得出合理科學審計論和提出合理的審計意見的基礎。企業績效審計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審計業務規範、額定標準、各種審計計劃以及各種技術經濟指標等等,但是就目前而言,這些評價標準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選擇評價標準時一定要慎重,嚴格根據審計專案的特點和目標來進行選擇。
2.加強對審計證據的收集和分析
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企業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企業績效審計基礎薄弱和資料證據收集的難度係數大,針對這些問題必須切實加強對審計證據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確保審計證據和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充分性,以保障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證據的收集和分析中可以遵循公認的準則,通過增大調查樣本數量以及提供樣本的代表性等方法來增強證據的準確性。通過多種渠道盡可能多的收集相關資料,通 過大量的資料分析與對比,提供資料和推測的充分性和可信性。
3.建立績效審計職業制度,加強審計隊伍建設
績效審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審計師的職業判斷,由此對審計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heat***1991***認為積極的績效審計師***activist performance auditor***應是主動和全面的,在其管轄權範圍內,獨立地確認重要的社會和政策問題;在外部權威需要的情況下,進行審計創新以及重要審計的自我創新;遵循公認政府審計準則,釋出諸如預算調查和財務趨勢等特殊報告;把社會公眾及其代表作為最終客戶。現代審計職業發展的一種明確的趨勢就是更加的專門化和精細化。隨著“十二五”戰略規劃的提出,為了全面推進績效審計,我們建議建立績效審計職業制度。績效審計職業制度的建立應探討建立註冊績效審計師制度的可行性及其實現方式,註冊績效審計師的業務範圍、能力框架管理和考核,職業規範以及後
續 教育等重要問題。
下面分別以國有控股的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為例進行闡述。
在瞭解小貸公司業務特點的基礎上,確定貸款餘額及變動、利息收入、資本金及變動、借款餘額及變動、利息支出是反映小貸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主要專案,也是財務報表的主要專案,所以圍繞貸款業務臺帳、借款業務臺帳實施 審計程式才能查深查透。***1***利息收入,根據臺帳中客戶名稱、貸款金額、貸款期限、貸款利率,按權責發生制重新計算利息收入以複核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抽查部分專案檔案資料,檢視專案放款憑證、借款 合同以及相關的保證合同、抵質押合同、押品契證資料,並與貸審會批覆核對,以證明貸款業務發生地真實性。在核實貸款業務的基礎上,對貸款餘額和本期放款業務進行分析,如通過貸款條件分析,看其以信用、抵押、質押、保證等條件貸款的比重,貸款條件嚴格還是寬鬆;通過貸款物件分析,看其對個人、個人中的農戶、城市企業、農村企業貸款的比重,信貸投向是否體現農村小貸公司服務“三農”的特色,“三農”貸款利率是否合理、優惠;通過貸款金額區間分析,看其開展貸款業務是否堅持“小額、分散”原則,同時體現其風險控制水平;通過貸款期限分析,看其信貸投向是否集中在三個月以上的經營性貸款上,是否嚴格控制短期“過橋貸款”比重。通過業務臺帳計算加權年均利率,看其利率水平履行情況,收費是否合理,體現不放“高利貸”的信貸業務特色。通過本期放款業務來源渠道分析,看其新增和存量續轉業務的比重,是否積極開發新業務。***2***資本金及借款,是小貸公司貸款資金的來源,且融資有額度限制,與資本金的比例為1:1,融資物件為不超過兩個金融機構及股東,將資金來源與貸款餘額比較,看其業務是否飽滿,是否已遇到無資金可貸的尷尬,還是融資能力不強,尚未用足規定的融資額度。***3***貸款損失準備,按貸款資產分類的基礎上,分別按規定比例計提,由此看出貸款餘額核實的重要性。
擔保公司,在瞭解擔保公司業務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報表中與擔保業務相關的專案必須緊緊圍繞擔保餘額及變動、擔保費收入進行,索取擔保業務臺帳成為實施審計程式的前提條件,如:***1***擔保費收入,根據臺帳中本期增加擔保業務的要素如客戶名稱、擔保額、擔保期限、費率,計算複核擔保費收入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可抽查部分專案的業務檔案資料,檢視借款借據等債權憑證、借款合同、保證合同、抵質押合同、押品契證資料,並與評審會批覆核對,核實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必要時就期末在保餘額和本期增加擔保業務向各貸款銀行發函詢證。在核實業務的基礎上,對在保業務及期間增加的擔保業務作出分析,如行業分佈分析,看公司對各行業支援力度,支援方向是否與期間國家政策相悖,是否分佈在風險較大的行業;單筆業務的擔保金額區間分佈分析,可以分別按筆數和擔保金額進行分析,看公司擔保業務符合小額、分散的風險控制原則,是否過於集中在單筆擔保額較大的業務上,是否一味追求業務規模和收入的擴張而拋開控制風險的考慮;本期增加業務來源渠道分析,屬於純新增客戶業務或是存量客戶新增額度還是存量客戶續轉業務,看公司業務拓展情況,是積極開發新客戶還是一直扶持的存量客戶逐漸壯大對其增加支援力度,或是出於對存量客戶比較熟悉的考慮而放大對其資金支援。如果是 農業擔保公司,由於承擔著服務“三農”,支援城鄉一 體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職能,享受相應的政府補貼,還需關注其業務結構中支援農村種養殖戶、農村 經濟合作 組織、農業企業的比重,看其業務開展是否符合其設立宗旨。
三、結論
我國對企業績效審計的定義是: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審計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就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活動和 管理活動進行審查,收集和整理有關審計證據,以判斷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評價經濟效益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及其實現程度。從起定義可以看出,績效審計對於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的 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企業要切實加強對績效審計的重視,不斷的探索創新,完善企業績效審計制度與方法,形成規範的、系統的、獨立的審計規則,提高對企業的財務和各種資源的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篇三
《 企業內部審計績效的研究 》
內容 摘要:發達國家早已開展的績效 審計,在國內多年來尚處探索階段;由於各國 經濟 法律 環境的差異,不能照般國外做法。本文 分析 了當前開展績效審計的難點,並提出若干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績效評價指標 評價標準
企業 為了提高運作效率,需要加強對各職能部門的績效進行考核,內部審計部門也不例外。發達國家早已建立起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評價模式,並逐漸走向成熟,而在我國針對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評價模式的 理論 與 實踐還處於起步的探索階段。由於面對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以及 歷史 沿襲的不同,照搬國外的做法並不適合,由此尋找一種符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的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評價模式。
一、 問題 的提出
內部審計部門***以下簡稱“內審部門”***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正常執行不但能夠及時發現企業內部的非正常消極因素,而且可以為 管理層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從而促進企業的健康 發展 。一個健康有效的內審部門可以在改善企業治理機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及時防範企業風險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內審部門的績效評價問題,在我國提出得較晚,在評價指標的選擇上,通常簡單地使用審計 計劃完成情況、審計的及時性、時效性以及領導的滿意度等指標,在權重賦值上隨意性強,還常常出現被審計單位充當評價主體等。這種考核模式存在明顯的不足:
1.指標過於簡單,考核面窄。內部審計作用主要是砍和諮詢,現行考核指標偏重於確認職能的考查,對諮詢職能的考核不足,不利於體現內部審計在促進企業改善 組織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而這些正是內部審計的主要價值所在,也是體現其未來效能的地方;
2.指標體系缺乏應變性,不能及時反映內審部門在不同時期,因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策略的調整而適時轉換的 工作重心,也不具備對內部審計教未來工作重心定位的指導作用;
3.考核關係不夠合理,如採取360度打分原則,由被審計部門充當評價主體,易 影響 到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4.可操作性差。許多審計專案,如經濟責任審計,是受託業務,隨機性很大,內審部門很難用計劃控制。又如不同的審計內容、審計物件,審計目的等,都決定了每次審計有不同的特徵,及時性、時效性等指標就缺乏涵蓋度,也難以制定明確的操作指導標準;
5.考核與內審部門前後的工作環節銜接不好,許多企業未將績效考核放在管理的體系中考慮,孤立地看待考核,忽略了考核前期與後期的相關工作。內審部門績效評價模式的不足之處,既不利於客觀反映內審部門工作的得失,也不利於指引內審部門的業務重心定位,甚至會扭曲內審部門的形象。制定 科學 化、標準化的業績評價模式,既是正確評價內審部門功過得失的前提,也是引導內審工作重心的重要工具。
二、建立內審部門績效評價模式的困難
內審部門的諸多特徵導致評價其績效會面臨許多困難:
1.內審部門作用的發揮,深受其獨立性、客觀性特徵強弱的影響,而這些特性強弱多由企業的內部控制架構和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
2.內審部門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面向企業內部提供的服務,對於服務質量的認定缺乏統一的 方法 和一致的標準;
3.內審部門的貢獻一般都具有長期性,而績效考核一般是以不超過一年的時間段為週期,考核時很難兼顧各週期之間的 聯絡,無法全面評估長期性業績。
4.內審部門的作用多具有間接性,很難用定量方法去計量,而用定性的方法又顯得過於簡單,缺乏說服力;
5.內審部門提供的諮詢服務,如在完善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內審部門只能提出建議,具體操作在各業務部門,這些建議的作用發揮,依賴於領導的重視和作業單位採取的具體行動,所以也很難客觀地評價這些諮詢服務的質量;
6.缺乏成功先例可鑑,正如前文所提,由於企業內外的環境有別,如果完全引進西方 現代 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模式,將出現水土不服,而把西方現代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模式與我國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的實踐還很少。
三.建立內審部門績效評價模式的幾個建議
如何客觀公正評價內審部門的 工作業績?如何解決存在於其中的現實 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關注 方法 體系的問題。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一***評價指標設定應遵循的原則
1.嚴格把握評價原則和評價思想的內涵,以保證指標的有用性;
2.指標計量結果的獲取應具有規範可靠的基礎,以保證指標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
3.指標體系應是能有效反映內審部門關鍵業績驅動因素的衡量引數,而不是對所有操作過程的反映,考核不能面面俱到。
4.進行層層分解,即按照內部 審計 組織的層級,逐層傳遞下去,形成邏輯嚴密且層次分明的系統;
5.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有機結合,定量指標部門應包括服務/運作指標,定性指標應包括與部門職責及業務 發展 戰略相一致的軟性引數;
6.總體把握指標的數量和權重,指標不宜太多,並要按照 科學 的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為對指標進行科學統一的記分測量打好基礎。
***二***多角度建立指標體系
建立內審部門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實現多種構建方法。一種方法是以內審部門作業範疇為物件,首先將內部審計作業進行細化,再針對具體的作業進行綜合評價:防衛性作業著重考核內審部門完成任務的效率和程度;建設性作業著重考核獲取效益的評估、增進利益或提高 企業 管理效率;一般性作業著重考核審計 報告的質量、後續審計的及時性等。另一種方法是以內審部門“三E”*** 經濟 性、效率性、效果性***職能作用為範疇,結合時間緯度,設定內審部門的短、中、長期考核指標:供短期考核的經濟性指標,如投資專案經審計後的實際投入與審計前的預期投入的對比結果;供中期考核的效果性指標,如被審計單位經過採納審計建議改進工作後的實際產出與預期產出的對比結果;供長期考核的效率指標,如經審計後的實際產出與前期已審計過的實際投入的對比結果等。再一種方法是利用企業績效目標確定內審部門的績效評價體系;首先界定內審部門可以 影響 的企業績效目標,接下來 分析 內審部門要做出什麼樣的業績才能有助於企業達到其目標,把這些成果作為內審部門的考核標準。
***三***評價的標準和實施
理論 上講,可供選擇的評價標準有預算標準、 歷史 標準、行業標準、規模標準和區域標準等。由於內審部門的工作 內容 和工作結果屬於企業祕密,是不要求公開和企業不願公開的,這樣,無認是選擇行業標準、規模標準,還是區域標準都很難操作,預算標準和歷史標準成為企業最具操作性、最現實的選擇。
評價主體可選擇內外相結合的方法,在選擇外部評價主體時,應特別注意利益相關者的迴避,力爭評價主體的評價公開公正,不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具體評價時,應採用一定的計量模型,將不同型別的指標統一量化,最終得出清晰明瞭的評價結果。可採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針對定量指標的功效係數法、綜合指數法、資料標準化法、線性規劃法等方法和 應用 於定性指標的隸屬因子賦值法、德爾菲法等方法。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