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教師學術論文

  教師是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以教師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中關村第四小學地處海淀區高科技園區,成立於2003年。由於所處區位的緣故,學生家長呈現“三高”***高新產業、高薪、高學歷***的特點。於是,一方面,家長的視野和學識成為學校的寶貴資源;另一方面,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高期待也給老師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迅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成為學校工作的核心與關鍵。學校在發展之初就確立了以教師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思路。五年來,循著這個思路,學校品質迅速提升,得到了家長、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可。

  一、在共商與對話中凝人心智

  學校的發展規劃需要每個人的思考和傾心傾力。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擁有不同價值觀的教師在一起如何形成合力,凝聚心智?學校決定從共商與對話開始,通過共商與對話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讓大家的智慧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畫面1:學校發展規劃論壇

  2008年初的“學校發展規劃論壇”是在北京師範大學楚江亭和陳鎖明兩位教授引領下的一次活動。專家跟教師們一起共同商討學校的發展大計,活動從早上八點開始持續將近九個小時,其間除了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之外,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從學校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四個方面分析學校的現狀。

  畫面2:“你在這裡還好嗎”

  在學期初與學期末,全體教師常常開展以“你在這裡還好嗎”“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這一年”為題的交流活動,校長提出對學校現實問題的分析和未來發展的設想。大家在對話中意識到,我們是在為未來培養人,是在為祖國和世界培養人,是在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教育。

  畫面3:成長基於變化——見證中關村四小的發展

  2008年和2009年,陳鎖明教授兩次帶領教師們反思四小的成長。其中,有一次是與全國校長研修班的校長們面對面互動,回顧四小走過的路程。對話中,很多教師談到了合作研究課堂和學生,談到了同事的創造性做法給自己帶來的啟發。教師們意識到彼此的支援成就了師生成長,成就了學校發展,也更加清晰了應該堅持和摒棄的東西。

  【觀點】形成共同願景的過程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灌輸,而要在對話中達成共識。通過一系列的共商與對話,教師們倍感親切的同時也樹立了一種信念——我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每一位教師都是學校的頂樑柱和“代言人”。

  二、課堂教學研究:主題與系列

  學校教學研究形成主題,構成系列,讓大家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更聚焦,對話有交叉、有共鳴,著眼細節,學習捕捉課堂上的問題,建立課堂上的現象之間的聯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畫面4:“我們的困惑與行動”

  2008年,學校分別於2月23日、3月24日和7月9日開展了三次研討活動,活動圍繞“我們的困惑與行動”“課例研討,深度對話”兩個主題展開。教師提出自己困惑的問題,然後大家一起篩選真問題,結合新課程理念的關鍵詞,最終確定該學期教學研究的主題,結合教學研究案例,分享對有效課堂對話的探索。這一系列構成了該學期的研究主題——課堂中的對話。

  畫面5:“做有激情的教師”

  2010年3月3日、3月16日和7月7日的活動又構成另一個系列的課堂研究——決戰課堂:做有激情的教師。一是引進了採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法分析課堂片段的做法,該分析法引起了教師的興趣,期末進行了“走向專業的聽評課”的課堂觀察技術培訓。培訓之後,課堂教學的研討也滲透進了好課堂的元素,比如“不重複別人的發言”“你的發言要基於剛才的討論”“小組內輪流說”“說說你同伴的觀點”等,教師們逐漸開始自覺地把這些元素帶到自己的課堂上。

  畫面6:“教研組跟進”有策略

  2011年4月至6月,經過出臺中關村四小課堂教學標準和跟進評課等實踐探索,教研組形成了六條操作性較強的“跟進策略”:***1***組長向上課教師反饋,根據評課表得出在哪一項得分較高,在哪一項得分較低;***2***上課教師向組長提出希望在哪方面獲得支援,商討形成跟進措施;***3***組長綜合聽課小組的文字意見,為上課教師提供反饋;***4***針對抽籤課中的具體問題,選擇一個課例做討論素材,如選擇一節好課視訊,研討其教學目標是什麼,是怎樣實現教學目標的;***5***選擇身邊的一位教師,觀摩其課堂教學組織,這適用於形成正常教學秩序方面方法有限的教師;***6***由個別問題形成共同問題,組內成員或邀請種子教師同上一節課並研討。

  【觀點】教師的成就感往往來自於在真實教學情境中的自如應對,因而教師常態的教學研究和專案運作應該扮演一箇中轉作用,幫助教師建立起理論和真實情境的聯絡。

  三、教師研究需要“梳子”與“風向標”

  教師研究需要“梳子”做梳理,也需要“風向標”指明方向,教師研究經典活動承載了這兩個功能。“我們作為研究者”是中關村四小教師基於“教師學習與發展共同體***LDC***研究”的經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八屆。八屆“我們作為研究者”,八個值得紀念的腳印。而一年一度的“中關村四小教學風格研討月”則是教師常態教學研究的階段性呈現。

  畫面7:“我們作為研究者”

  “我們作為研究者”是LDC平臺經典的教師互動活動。2005年至今,八屆“我們作為研究者”活動記錄了教師們原生態的研究歷程。《海淀教育》大篇幅報道了第六屆的全程活動。《現代教育報》在報道第七屆“我們作為研究者”中寫道:教師培訓在今天變成了一個“大課堂”,兩位教師當班主任,其他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參與,教師有機會體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思考自己的教學,這是一種創新的教研模式。《基礎教育課程》雜誌發表了劉可欽校長、康長運博士、李玉平老師在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教育年會”上的發言,“LDC學習發展共同體專案”這一中加澳三國的合作專案在中國取得的經驗受到了世界教育領域的關注。

  畫面8:“教學風格研討月”

  第三屆“風格月”活動的組織採取了專案運作的形式。專案運作對一個團隊來說意義非凡,它旨在使每一個人對問題都能夠理解消化。“風格月”的內容由備課小組磨課***兩週時間***、集中上課、各組說課、講備課經歷、基本功測試五部分構成,這五部分有清楚的意圖:***1***備課小組磨課。每個備課小組由6—7人構成,適合討論,每個小組由一位教師選題上課,其他教師在備課組長的帶領下幫助其設計教學。教學設計填寫在學校統一的“備課和觀課模板”上,其中增加了對學習活動的設計和評估。根據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時出現的不同意見和共識,在試講後及時評課調整,討論確定最終的設計。***2***集中上課。引入《中關村四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每一位聽課者都參與評價。邀請相應的學科專家評課指導,評課指導面向全體教師,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有機會學習、遷移和借鑑。***3***說課。說課的任務由本組的年輕教師承擔,目的在於讓他們通過說課梳理教學技能,鍛鍊表達能力。***4***講備課經歷。主講者通過抽籤的方式來確定,這種分享的形式既可以考驗每一個小組的參與程度,也能夠鼓勵教師展示特色。***5***基本功測試。考查教師三筆字等方面的基本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