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學術論文範文
小學語文學科不單是屬於語言與文字的學習與教學,它應該是屬於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備課
摘要:備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新的課程理念促使教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發生必然的改變,而這一變革的切入點及其突破口又歸結至教師如何以新的理念備好課進而做出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設計。為提高語文教師備課的有效性,筆者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如下建議。
1.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準確把握學段目標
語文課程目標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對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要求。課程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階段目標分為四個階段。就每個學段的要求而言,《語文課程標準》不但提出涉及讀書、理解、積累、拓展四個方面能力的要求,而且針對每一項能力分列若干非常具體的條文。還應該注意的是:同一內容的要求,雖然分散在不同的學段,其表述形式和難易程度也不相同,可一旦將各年段的要求聯絡起來,那便是一個縱橫聯絡、有主有次、循序漸進的目標體系。就拿理解能力的要求說,每個學段的要求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對詞句的理解;二是對篇章的理解;三是對不同體裁文章的理解。而對這三項中的每一項,《語文課程標準》又分別在不同學段提出既有聯絡又有區別,不斷變化、拓展、提升的要求。比如對詞句的理解,低年級的要求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中年級的要求是“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高年級的要求是“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標準》對理解的要求是一個分層次、分專案、縱橫聯絡緊密、逐漸提升的目標和要求體系。
只有細心研讀課程目標才能深入領會其中的要義,只有領會其中的要義,準確把握課程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才會準確。只有領會了課程目標,才知道每一個階段的工作方向,才能明確每一節課的目的任務。樹立並強化目標意識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漠視或偏離目標都會對課堂教學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2.備課不等於寫教案
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資訊、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及蒐集到的有關教學的資訊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
3.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說。對於作者推敲、錘鍊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佈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感悟、學習、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4.深挖教材,整合資源備課
語文教師應具有大語文觀。語文教學要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展,教師備課時不要侷限於教材,而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資源備課。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要挖掘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絡,多蒐集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資料,補充學生的學習資源。二要挖掘教材和學生生活的聯絡,佈置蒐集任務,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蒐集相關的資訊補充、完善、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激勵學生獲得大量的資訊,在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三要挖掘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聯絡,讓學生展開多角度、全方位地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採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傳統語文評價方式過於單一,過於強調評價的選拔和甄別功能,不利於學生人格和諧發展。新課程理念提倡建立評價目標多樣化、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方式靈活化、評價主體積極參與的評價體系。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積極開展民主性評價,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學生自評、互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點撥與指導,達到讓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目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水平,即使他們提出的對問題的見解不十分恰當,也是學生的創新思考,教師要因人而異、因境而異,避免單一評價造成學生髮展方向和學習行為高度統一,讓學生唯書是從、唯師是從、思維僵化。如在教案的設計中,可以在學生初步閱讀課文,感知大意後,引導學生深入研讀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圈畫點評時,讓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悟與思考,教師當好學生的顧問,隨時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再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小組交流,把自己的讀書所得,說給同學聽,並自己說出為什麼這樣想,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意見要注意傾聽,互評互學,取長補短,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在小組交流完成後,再進行全班交流,讓全班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在愉悅的評價氛圍中既品味語言,又發展情感,還進一步領悟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