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橋樑施工技術論文

  道路和橋樑是實現區域間聯通的紐帶,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道路橋樑施工技術探討

  摘 要:道路和橋樑是實現區域間聯通的紐帶,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一方面,路橋建設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運輸需要,解決了生產交通運輸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極大地改善了出行環境。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路橋施工建設也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工業運輸的需要和汽車工業的發展是支撐路橋建設發展的直接動力來源,構建完善的路橋網路是未來路橋行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文章對於我國路橋施工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簡要敘述,並重點分析了路橋施工各項環節的技術操作要點,旨在提升路橋施工企業的技術水平,提升路橋建築的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橋頭橋臺施工;路面排水施工;軟土地基處理

  引言

  路橋施工建設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保障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的關鍵,無論是工農業生產運輸還是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都離不開路橋工程建設。目前我國的路橋建設行業發展規模正逐日擴大,路橋建設速度也日漸提高,在追求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路橋施工企業也不能夠忽視路橋施工的質量,保證路橋施工質量才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為此,路橋施工企業要不斷提升路橋施工技術水平,建設出更多高質量的路橋工程。

  1 制約我國路橋建設發展的因素分析

  現階段制約我國路橋施工水平和質量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結以下兩方面:一是自然條件因素的制約。我國地勢地貌多樣,各地區之間的地形差異較大,這就為路橋施工建設增加了可操作難度,同時,由於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也導致了路橋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二是施工主觀因素的制約。由人為操作原因造成的路橋施工質量不過關是制約路橋施工發展的根本原因。目前,在路橋施工各個環節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施工技術問題,而且對於工程質量的監管工作也能發揮其實際功效,進而使得路橋工程的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在於不斷創新和提高路橋施工的總體技術水平,切實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施工操作。

  2 各項施工環節的技術操作分析

  2.1 路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路橋主體結構的施工大多是由混凝土施工材料所構成的,例如橋墩的澆築和路面鋪設等施工主要環節,因此,要想提升路橋工程的施工質量,混凝土技術操作是關鍵。混凝土施工中經常會出現開裂問題,不僅會使路面產生縫隙,還會影響到路橋內部結構的穩固性。有效改善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在原料選擇和配比以及具體施工技術方面下功夫。首先,在原料選購環節,要尤其注重原料的強度和結構密實度。混凝土施工原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以及一些外加劑材料,水泥材料的選擇主要以矽酸鹽材料為主,並要注意其強度是否符合施工標準。骨料的選擇要以細骨料為主,儘量選用雜質含量低,精細度較高的原料。原則上要避免不同廠家和效能的原料的混合使用。目前,在路橋施工中,新型高強混凝土材料正被施工企業廣泛使用,該種材料具有抗壓度高,不以發生形變,建築強度大等優點,能夠滿足路橋施工的強度需要,非常適合於路橋工程建設。

  2.2 橋頭及橋臺的施工技術

  2.2.1 橋頭換填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在路橋施工過程中,應當利用高效機械裝置將臺背處的路基全部挖開後,統一填築石灰土,即不保留周圍素土,這樣利用重型壓路機就可以直接開進臺背處進行碾壓施工。

  2.2.2 橋臺混凝土搭板及頂層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施工企業進行混凝土搭板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範和設計要求進行立模施工,同時要保證混凝土表面坡度與平整度滿足要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規定凡搭板混凝土頂面距基層頂面不足10cm的施工部位,在鋪築下層混凝土時,一律需要將鋪好的水泥碎石基層進行鑿除處理,統一用瀝青混凝土進行填築、找平施工。

  2.3 臺後填築環節的施工技術

  橋樑兩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壓縮變形組成。其中,地基的壓縮變形由路基路面的恆載和車輛荷載引起,填料的壓縮、固結、次固結引起路基路面結構層因行車作用而被壓縮。搭板上和橋面上應採用相同的面層結構和厚度。對整個臺背填築從地基開始應採取適當的加固措施,採用砂性土、砂礫、碎石土填築,必要時用石灰或水泥進行穩定處理,也可採用半剛性材料填築,以此減少路基工後沉降,同時相應提高壓實度要求。

  2.4 路基路面的排水技術

  優質的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術能夠保證水流的及時排出,防止由於水流的過度聚積破壞路基路面結構,降低路橋的使用壽命。路基路面排水技術主要是指在路橋表面設定坡度結構和防水帶,以實現快速排水的目的。路基地下結構的排水則是主要依靠構建地下排水管道的技術方式來完成的。在施工中,要注意路面坡度方向的設定,一般都是由中心地帶向路邊傾斜,防水帶的設計高度和位置也要科學合理,避免給交通運輸帶來不便。

  2.5 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

  路橋施工中往往存在施工地基為軟土土層的情況,軟土地基由於其本身固有的特性會對路橋結構的穩定性構成威脅,因此,應重視軟土地基的技術處理。目前,主要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包括換填法,粉噴樁法和高壓注漿法等幾種,施工單位應根據施工環境特點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

  2.6 橋樑伸縮縫裝置技術

  在市政公路橋樑工程中,為防止其結構受環境溫度、車輛荷載的影響而發生變形,要設定伸縮縫。具體而言,伸縮縫的設定要滿足以下幾點:首先保證其伸縮自由,無論是平行於橋樑軸線還是垂直於橋樑軸線;其次要保證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再次不得滲入水或泥土等雜質;最後要保證後期養護時的便捷性。在施工過程中確定伸縮縫時,要根據具體的設計方案所確定的收縮量來確定,以確保伸縮縫可以滿足主體結構的變形需要。要用聚苯乙烯硬制泡沫板把伸縮縫填滿,並且要用不鏽鋼板封堵側面與底面。需要注意一點,要先將縫中的雜質清除乾淨後才能安裝伸縮裝置,並且伸縮縫內的縫中填縫料要保證充足。

  2.7 道路橋樑過渡段的施工技術

  2.7.1 合理選擇路堤填料

  在進行臺背路堤築之前,應有目標性地選擇施工路段填料,對可能選擇的土壤進行對比試驗,其中試驗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土壤的液限與塑料測定;二是不同的土壤在同一個壓實機具作用下,達到同等壓實度,此時應加強對壓實變數與鬆鋪厚度之間的關係,經過試驗獲得各種土壤的技術指標,選出最適合的土壤作為填料;三是從經濟角度出發,提倡就地選材,有關材料的選擇方面,應選擇容量大的砂類土或者滲水效能良好的材料。

  2.7.2 提高壓實強度

  應該認識到,臺背路堤填土和錐坡填土一起進行,並按照設計寬度一次性完成填土,在分層填築時,每一層的壓實厚度不能超過15cm。正確的施工順序是:卸土、灑水、推土機平整、人工平整、壓路機碾壓、檢測壓實度。在壓路機的碾壓過程中,既要確保壓實度符合要求,又注意保護臺身。

  3 結束語

  道路和橋樑施工是我國最為關鍵的基礎性施工建設之一,路橋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關係到工業生產運輸的效率和人民的出行安全,因此,施工企業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抓質量關,保證路橋工程效能的發揮。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路橋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術保障,使得各種新型路橋施工技術層出不窮。路橋施工單位要秉承與時俱進的施工理念,不斷實現路橋施工技術的更新,同時還要適時的將路橋施工技術應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以保證路橋建築行業的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呂偉國,孫永平,樑茂洪,等.提高城市道路橋樑施工技術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

  [2]郭大江.論道路橋樑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及處理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0***.

  [3]邱式中.橋樑施工控制技術[J].預應力技術,2008***05***.

  篇二

  淺析道路橋樑施工技術

  摘要:本文作者從樁基施工技術、施工過程裂縫的防治措施和路橋路面施工技術三個大方面對橋施工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道路橋樑;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在路橋施工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也是提高路橋的使用壽命,提高施工的質量,降低路橋維修成本的重要的措施。在路橋施工管理中,加強路橋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是目前路橋施工單位最重要的問題,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前提。

  一、樁基施工技術

  在道路橋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準備工作,這是保障橋樑施工技術和工藝流程順利實施的一個基礎工作。

  1、場地平整工作。施工場地位於旱地的時候,要清除現場的雜物,硬化場地;當場地位於淺水的時候,要採取築島法***引橋***;當場地位於深水的時候,要採取鋼管樁的施工平臺法***主橋***,平臺必須要平整,而且連線要牢固。

  2、樁位測量工作。在平整好的場地上進行測量以確定樁位,使用方木樁準確地標識出各個樁位的中心和標高,同時要埋設護樁。埋設護樁的方法:在大於樁徑50cm的地方均勻分佈3個並要測量出距離,護樁的頂部要與地面平行,並且要用砂漿固牢,再作出明顯的標記。

  3、埋設護筒工作。護筒要採用鋼護筒,在水上的主墩鋼護筒是用12mm的厚鋼板卷制,在頂和底部使用12mm的鋼板進行加固,直徑2.5m的鋼護筒使用14mm的厚鋼板卷制,其餘則使用10mm的厚鋼板卷制。護筒內徑要大於鑽頭的直徑20~40cm,護筒的高度要視土質來定,最小不能小於2m。在安置護筒的時候,護筒頂要高出地面30cm以上,高出最高的施工水位或者地下水位的1.5~2.0m。在旱墩護筒周圍50cm的範圍內要夯實粘土,深度到護筒底部。同時要採取穩定護筒內水頭措施。另外,護筒埋設位置必須要保證它的中心與樁位的中心之間的偏差不能超過 50mm。要注意兩節護筒連線質量,護筒埋置的深度為 2~4m,水上的主墩護筒要沉入區域性的沖刷線以下1.0~1.5m的距離。

  4、在鑽孔泥漿開鑽之前,要選擇以及備足良好的膨潤土或者造漿粘土,科學地選料配製,泥漿的比重為1.1~1.2,泥漿的粘度一般地層為16~22pa.s,含沙率必須要小於2%。在鑽孔的時候,泥漿需要不斷的進行淨化和迴圈,所以在施工前要對泥漿的淨化和迴圈做簡單的佈置,設定好沉澱池、儲漿池、製漿池,並且用迴圈槽來連線。廢棄的泥漿則根據現場的情況在橋旁設定一個儲漿池,以作為廢棄泥漿的盛放場地。

  二、施工過程裂縫的防治技術

  優化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對其主要材料水泥的用量要嚴格控制。從目前的施工實踐技能可以得出合理原材料配合比例是防止裂縫出現的關鍵。針對混凝土要求的強度等級,充分考慮材料質量會引發結構變動,按照施工條件的差異,設計出一份合理的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由於施工現場材料使用,環境變化會和計劃量出現不一致,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有效地防止裂縫的產生。鋼筋施工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質量。確保鋼筋施工質量,首先得確保鋼筋在排布時的間距合理均勻,設計好鋼筋接頭位置排布。合理設定保護層墊塊位置和間距,用統一墊塊有效固定。應根據負筋直徑設定足夠的鋼筋馬蹬,以防止負筋踩下不能上提復位。稽核支架和模板等專項方案,確保支架和模板的拉伸剛度,應力強度,結構穩定性符合要求。模板的接縫處要嚴密焊接,不能出現漏漿現象。標示澆築後的立柱高度,確保混凝土結構的整體高度和平整度。澆築前,對支架結構、模板、鋼筋結構、保護層墊進行認真檢查,確保它們符合設計要求後才可澆築。

  在混凝土的澆築期間,必須要求專人檢查確保支架、模板、鋼筋是否穩固。結合設計圖紙,規範澆築工藝,在施工過程中澆築混凝土時,確保混凝土的厚度,注入順序,澆築方向的正確實施。對需要振動的部位操作時,施工人員必須確保振動後該部位密實不動。密實主要表現為混凝土停止下沉,表面不再冒出氣泡呈現泛漿。在混凝土初凝後和終凝前都應該對裸露部分及時進行必要的修理,用鐵抹子對錶面進行壓抹,將表面拉毛增強混凝土表面的密實程度,防止收縮裂縫的出現。施工中加強鋼筋、模板的質量檢查的力度,確保鋼筋的合理擺放位置,預防應力變化發生裂縫。嚴格把握混凝土結構的拆模時間,防止混凝土還未完全凝結,在缺乏內部約束時混凝土結構的表面引起溫度裂縫。

  在拆模時,需要工作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來操作。避免敲擊、振動使表面產生裂縫。加強混凝土澆築成型後初期保溼養護工作。養護的目的是使其表面維持適當的溼度,確保混凝土內部充分水化。合理的養護可以提高結構強度,對於混凝土後期的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養護的具體操作是在混凝土完成澆築後,對錶面及時覆蓋和灑水,確保混凝土的溫度、保溼穩定,緩解由於溫差產生的應力,防止裂縫的產生。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荷載使用,不得使混凝土澆築成型過程中受行人、運輸工具等荷載的影響。控制施工過程中施工縫的預留,確保混凝土的部分重要結構的澆築連貫性。

  三、路橋路面施工技術

  路橋路面工程建設是整個路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決定著路面的行車安全性與舒適度,同時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路橋路面施工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問題。

  1、強度與穩定性。在路橋路面的施工過程中,路面整體應當具有足夠的強度,這就有利於抵抗外力作用,比如壓實、拉斷、剪下等外力作用。即便是存在著這些外作用力,也不會發生沉陷、車轍等破壞或者過大的變形。同時要注意保證路面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由於路面結構會長期處於在自然環境條件下,會經常受到日光、溼度、大氣、溫度以及降雨等自然作用力的影響,導致路面結構的力學效能以及其他指標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要保證路面的整體強度應保證其具有一定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水溫穩定性以及大氣穩定性。

  2、要保證路面效能良好。路面的表面性能包括平整度和粗糙度。如果路面沒有足夠的平整度會增加車行使的阻力、振動力和衝擊力;而缺少良好的抗滑性,會增加車輛行使中的交通事故機率,因此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和糨糙度是非常必要的。

  3、要保證路橋路面具有足夠的耐久性。由於路面在行車載荷和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會逐漸產生疲勞破壞和塑性變形的積累,同時,由於路面各結構組成材料還可能由於老化而導致破壞,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路橋建設的質量和壽命。因此在路面施工中路面應注重具有足夠的抗疲勞強度以及抗變形和老化能力。

  4、路基路面的排水。水是影響路基穩定性和強度的重要因素,路基病害多由水侵蝕造成,在路基施工作業中,要重視施工排水,減少不必要損失。路基地面排水設施一般採用截水溝、急流槽、邊溝、跌水及地表排水管,使用漿砌片石對排水溝渠進行加固,使用混凝土製成的預製板塊。路基地下排水一般採用盲溝、滲井、暗溝以及滲溝等,主要通過滲透力式排水,如水流量較大,可在滲溝加上滲水管。

  5、路基路軟土地基的處理。國內軟土地基處理技術,主要有超載預壓法、減少附加應力法、換土法、排水固結法、振動碎石樁法以及高壓噴射注漿法等。在路橋路基路面作業中,可結合當地軟土特點選用處理技術,厚度小於 3cm 的淺層軟土地基,可先在地基土層鋪上土工布,再填築路基材料。土工布具有過濾、分隔、加速固結以及排水等功能,能夠有效限制路基填料和地基土層向兩側及向上下的位移,避免路基承受應力不均勻,減少橋樑的總沉降量。通過改善地基土層的效能,減少公路橋樑的沉降,避免路堤與橋臺存在沉降差而發生錯臺現象。

  四、結束語

  在道路橋樑施工過程當中,施工單位必須要從各個方面綜合考慮,謹慎、認真地做好每一道工序,針對各種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施工質量,節約成本,推動我國道路橋樑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賴宇泉 淺議公路橋樑伸縮縫施工技術[J]大眾科技,2012,***7***.

  [2] 郭同山 談公路橋樑加固施工技術[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0,***13***.

  [3] 謝非 路橋工程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