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高年級資訊科技教學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到現在基本上各地區,各學校都是自己制定教學內容,在教學上也沒有一個系統的統一的模式。在我任教幾年中總結了一些經驗,結合自身學習資訊科技的親身感受,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給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提供一點參考。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真知的源泉。小學生學習資訊科技時,剛開始興趣較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度的逐漸加深,知難而退的現象將會出現,再加上有些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不注意培養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很快下降。那麼,如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呢?
1、巧用遊戲,激發興趣。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有利於學生更好更快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學指法練習時,學生既要保證指法正確,又要按規定的姿勢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如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等又要求學生熟記硬背,不僅學生學起來提不起精神,老師教起來也感覺很費勁。這時,我找來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過河》等幾款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教學軟體。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看到螢幕上不斷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鍵盤上尋找,努力提高自己的輸入準確率和速度。而電腦遊戲就象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當他們完成得不理想時就會安慰他們“努力呀”、“加油哦”;當學生速度快,正確率高了,就會送上“好樣的”、“太棒了”等等話語,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這時老師再來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些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他們甚至會向老師提出挑戰,要和老師來場比賽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電腦遊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含義。
2、搞好師生關係,鞏固學習興趣。師生關係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感到哪位任課教師更平易近人,教學指導更有耐心,更願意傾聽學生、和學生交流,更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和這位老師的關係就更好些,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就更高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亦然。在我看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對開展好本學科的教學工作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針對差異,因材施教。
在小學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資訊技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不注意學生資訊技能的差異,將不利於學生資訊技能的個性化發展,甚至難以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應給每一位學生均等的學習機會,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各自的認識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教師更應給予他們耐心和關愛,當他們取得了一點小進步,教師就應及時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比如在教學五年級學生“製作表格”這一課的內容是,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幻方的製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單元格中輸入資料、修改單元格中的錯誤資料、調整表格等,最終讓學生都能製作幻方。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讓基礎差、速度慢的學生完成三階幻方,讓中等水平的學生完成四階或五階幻方,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完成六階幻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儘量縮小學生個體之間的差距,最終使學生資訊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同時,這也有利於教師課堂時間的合理組織。
三、編排好學生的座位為教學服務。
由於當前農村小學計算機的配備大都不能滿足學生一人一機的需要,往往是兩人或多人一臺計算機,且農村小學生之間的計算機水平不平衡、層次差異較大,編排好學生的座位尤為重要。為幫助那些基礎差和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儘快趕上全班平均水平:在編排座位時,把基礎好的同學與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編在一組(共用一臺計算機),中等知識水平的同學與基礎差的編在一組,這樣便於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學習與取長補短。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已經編排好的座次,在小組中開展學生輔導學生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範操作後,一邊巡視輔導,一邊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及時予以表揚,並宣佈由他們作為老師的助手,負責輔導同組的其他同學。這樣做不僅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重點地指導某些問題或輔導某些同學;而且鍛鍊了小助手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學內容也得到了強化;同時也照顧了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學生,通過問同學,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四、強裝置管理,保障資訊科技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資訊科技是一門高耗學科,必須加強對裝置的管理和維護。農村中小學校由於受條件的限制,並沒有專職的管理員,基本上都是由一些資訊科技任課教師兼任。作為兼職的計算機管理員,我們應該負責任的幹好本職工作,制定好完善的規章制度並上牆,督促師生遵照執行,還要做到定期檢查、維護裝置並做好相應記錄。在平時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愛護電腦的意識。要求學生對身邊不規範操作、惡意損壞電腦裝置的行為進行監督,儘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使用計算機。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裝置始終處於良好的執行狀態,保障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
五、教學環節的設定。
我的教學環節是: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協作解決問題——學生講解(交流)——教師總結——佈置任務——展示交流。我的教學環節與以前的正常教學是不一樣的,我改變了教師先講學生後練習的過程,而是教師先不講讓,提出問題讓學生直接去解決問題,在此期間教師並不去指導如何做,很難解決的問題教師給出必要的提示。同樣也改變了現在教學中常用的小組合作方式,現在教學中,老師經常提出一個問題就小組合作解決,缺少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中是注重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即有問題“先問自己,後問別人”,在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小組協作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注重了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交流”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用標準的語言大聲的把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操作過程)講給同學聽,再讓同學互評誰講的好,好在哪,誰講的不好,不好在哪?在教學中我更注重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我之所以讓學生一開始直接解決問題是因為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只要把以前的知識認真收集、加工、處理了,就能解決我提出的問題。尤其在交流環節上,我要求不緊要講出如何做,更主要講出是如何想的,做是次要,想是主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誰的想法好,好在哪。這個過程是學生交流學習方法的過程,也是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真知的源泉。小學生學習資訊科技時,剛開始興趣較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難度的逐漸加深,知難而退的現象將會出現,再加上有些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不注意培養他們學習電腦的興趣,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很快下降。那麼,如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呢?
1、巧用遊戲,激發興趣。小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有利於學生更好更快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學指法練習時,學生既要保證指法正確,又要按規定的姿勢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如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等又要求學生熟記硬背,不僅學生學起來提不起精神,老師教起來也感覺很費勁。這時,我找來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過河》等幾款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教學軟體。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看到螢幕上不斷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鍵盤上尋找,努力提高自己的輸入準確率和速度。而電腦遊戲就象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當他們完成得不理想時就會安慰他們“努力呀”、“加油哦”;當學生速度快,正確率高了,就會送上“好樣的”、“太棒了”等等話語,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這時老師再來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些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他們甚至會向老師提出挑戰,要和老師來場比賽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電腦遊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含義。
二、針對差異,因材施教。
在小學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資訊技能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不注意學生資訊技能的差異,將不利於學生資訊技能的個性化發展,甚至難以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應給每一位學生均等的學習機會,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各自的認識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教師更應給予他們耐心和關愛,當他們取得了一點小進步,教師就應及時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比如在教學五年級學生“製作表格”這一課的內容是,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幻方的製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單元格中輸入資料、修改單元格中的錯誤資料、調整表格等,最終讓學生都能製作幻方。
三、編排好學生的座位為教學服務。
由於當前農村小學計算機的配備大都不能滿足學生一人一機的需要,往往是兩人或多人一臺計算機,且農村小學生之間的計算機水平不平衡、層次差異較大,編排好學生的座位尤為重要。為幫助那些基礎差和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儘快趕上全班平均水平:在編排座位時,把基礎好的同學與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編在一組(共用一臺計算機),中等知識水平的同學與基礎差的編在一組,這樣便於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學習與取長補短。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已經編排好的座次,在小組中開展學生輔導學生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範操作後,一邊巡視輔導,一邊注意觀察哪些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及時予以表揚,並宣佈由他們作為老師的助手,負責輔導同組的其他同學。這樣做不僅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重點地指導某些問題或輔導某些同學;而且鍛鍊了小助手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學內容也得到了強化;同時也照顧了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學生,通過問同學,既解決了問題,又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四、強裝置管理,保障資訊科技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資訊科技是一門高耗學科,必須加強對裝置的管理和維護。農村中小學校由於受條件的限制,並沒有專職的管理員,基本上都是由一些資訊科技任課教師兼任。作為兼職的計算機管理員,我們應該負責任的幹好本職工作,制定好完善的規章制度並上牆,督促師生遵照執行,還要做到定期檢查、維護裝置並做好相應記錄。在平時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學生愛護電腦的意識。要求學生對身邊不規範操作、惡意損壞電腦裝置的行為進行監督,儘可能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使用計算機。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裝置始終處於良好的執行狀態,保障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
五、教學環節的設定。
我的教學環節是: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協作解決問題——學生講解(交流)——教師總結——佈置任務——展示交流。我的教學環節與以前的正常教學是不一樣的,我改變了教師先講學生後練習的過程,而是教師先不講讓,提出問題讓學生直接去解決問題,在此期間教師並不去指導如何做,很難解決的問題教師給出必要的提示。同樣也改變了現在教學中常用的小組合作方式,現在教學中,老師經常提出一個問題就小組合作解決,缺少了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我在教學中是注重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即有問題“先問自己,後問別人”,在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小組協作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注重了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交流”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用標準的語言大聲的把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操作過程)講給同學聽,再讓同學互評誰講的好,好在哪,誰講的不好,不好在哪?在教學中我更注重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我之所以讓學生一開始直接解決問題是因為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只要把以前的知識認真收集、加工、處理了,就能解決我提出的問題。尤其在交流環節上,我要求不緊要講出如何做,更主要講出是如何想的,做是次要,想是主要。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誰的想法好,好在哪。這個過程是學生交流學習方法的過程,也是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收集、加工、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