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碩士論文
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包涵學科本體與教育功能兩個方面,它延伸和發展美術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以及通過美術學習影響學習者身心發生良性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中特長生美術教育論文
一、興趣是學好美術課程最好的老師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學生本身對美術沒有什麼興趣,即使幸運地考取了美術院校,將來的發展也會比較困難。所以在學生的選擇上,一定要著重鼓勵真正愛好美術學習的同學進入美術特長班。而做為一名美術教師而言,我們常常都要面對的是出於各種學習目的的美術高考特長生,特別是對於直奔高考而來的學生,想辦法提高其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並長久地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這是我們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繁重而艱鉅。
這樣,我們就要儘量改變長久以來強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機械、僵化的應試教學模式與純粹適應高考的教學內容,這樣一味地講給學生聽,學生很難有興趣。所以,老師可以儘量採取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方法,用趣味性引導學生去接受知識。如在教學中,一幅作品如果單從其比例、結構、明暗、虛實、色彩等元素出發分析美術作品,學生很快就感覺乏味,失去興趣。這樣就需要老師多動腦筋,用創新性思維來處理好枯燥的教學內容,如講達•芬奇的作品時加入達•芬奇畫蛋、蒙娜麗莎的迷人神祕微笑等生動精彩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力;也可以在講解語言上下功夫,設計精彩的匯入言語,幽默風趣、妙語如珠的講解評論,始終貫穿著鼓勵學生的話語,給學生“我也行”的信心,不斷激發學生奮發進取的精神與樂於參與的興趣;還可以充分利用錄影、投影、幻燈等多種媒體進行更加形象化的演示說明講解,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帶學生去聽聽講座,到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外出寫生甚至就去室外的操場去讓學生邊觀察邊講解。此外,美術專業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注意思維訓練。仔細分析與研究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揣摩學生的個性心理來安排一些教學模組,加強師生間的教學互動環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去感受美,去鑑賞美,並勇於表達出對事物的審美感受,自己願意去動手並敢於動手。總之,不斷豐富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完善自身的整體藝術素質,這才是美術專業教學的核心與學生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要求。
二、夯實基礎,循序漸進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美術學習中打好基礎是關鍵。學習從無捷徑,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個道理不僅教師自己要明白,也要對學生講深講透。大多數美術教師都懂得美術專業各門課的高考要求,也知道不能揠苗助長的道理。但高中美術特長班的專業教師在巨大的高考壓力下,急於在學生身上出成果,往往顯得急功近利,過早的把過高的要求強加於學生的身上,造成學生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反而不知道美術專業各門課如何協調應對學習,作品中的問題也無法全面顧及,暴露出基本功不紮實的弱點,學生往往到高考前沒有信心,戰戰兢兢地去應對高考。這其實違背了美術教師的教學初衷。
其實高考招生“厚基礎,寬口徑”的考核目標,更強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充分夯實基礎。一般來說,美術專業課程的學習順序是素描、色彩、速寫、設計,尤其素描和速寫是一切選型藝術的基礎,首先就必須學好素描、速寫兩門,然後是色彩,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演示方法,邊示範邊講解,特別是要注意關鍵點的講解,如抓形方面要抓結構,先方後圓,先整體後區域性,最後再整體的科學作畫。在講解的基礎上就要強化學生作畫訓練,教導學生要有耐心與恆心,每天要堅持作完一幅畫,才能畫出整體效果,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穫。在作畫的方法方面,可以從臨摹開始,臨摹名家優秀美術作品,觀看老師的示範畫,學習與借鑑其較成熟的表現技法與處理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金無足赤,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美術特長生尤其如此,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來根據美術高考教學大綱及學生報考專業來制定教學計劃,應要照顧好學生間的個性差異與不同興趣愛好,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高中美術特色教育生源比較廣泛,有些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比較好,但專業技能上有欠缺,初中基礎就沒打牢。而有些學生不但文化成績好,而且專業知識面廣,頭腦靈活,有一定的藝術氣質。有些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而有些學生的興趣難以持久,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這都需要教師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這樣教師可以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就根據學生成績以及相應的測試摸底,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既要面向美術特長生中專業較差的這個“面”,同時也照顧到少數成績較好的學生這個“點”, 採取集中授課,統一講解與示範,然後逐一輔導,最後集中評價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儘量可能“吃飽,吃好”。 如在透視學與素描課程的教學上,從基礎入手,穩中求進,允許有些學習落後的學生,又鼓勵冒尖的學習,這才是和諧發展的教學環境。在掌握全盤的基礎上,要個別加強輔導,採用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對於學生突出的畫作,多表揚,可在班級與全年級將其優秀畫作展覽,讓所有的同學都來參觀、評論學習,這樣可以起到先進典型的榜樣帶動作用,而高中學生的好勝心是比較強的,不甘落後甚至不服氣的心理定會鼓勵不少學生加班加點去作畫,並注意反覆改進自己作品中的缺點,又可以激發尖子學生更加努力向前,這樣整個班級學生出現你追我趕現象,可以使學習氛圍更活躍更濃厚。
當然,特別要注意在專業課練習過程中進行個別指導的環節,這很重要,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因人而異進行手把手的輔導。尤其對於專業水平不太高的學生,教師更要耐心指導,多鼓勵,多表揚學生,少指責,少批評學生,教學實行同時也要堅定“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因而可以這樣說,作為專業教師,我們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 哪怕花大量的時間在這些學生身上作個別指導,修改一幅畫要化去相當長的時間都是值得的,要儘量讓所有的學生都感覺老師在關注重視他們,這樣才能幫助其重樹信心,努力向上。
四、開放土壤,尊重個性
長期以來由於受高考的重壓,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跨過獨木橋,高中美術特長生教學不避直接染上功利色彩,一切以美術院校高考評分標準為標準統一的評分依據。學生學習的目標就是如何去研究並適應不同院校的“畫風”,模仿其繪畫“路子”,以便獲得這些高等院校的認可,教師在判斷作品好壞時也就以考試要求作為惟一評價標準,簡單地給出一個等級評價***或優或良或差***,長此以往對學生個性自由發展是一種嚴重的限制,抹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藝術的生命是講究“百花齊放”“異彩紛呈”與“求同存異”的,新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就明確指明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鼓勵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學習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體會美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形成有益於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其實就是鼓勵為不同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提供較好的施展平臺。所以做為高中美術專業教師,我們應該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僅僅為適應考試而學習,不是對學生最大的幫助。
因而,美術作品要講求“求同存異”的評價思維,努力創造一個相對寬鬆與愉快的學習環境,注重基礎教學的相對規範性與完整性,在夯實基礎,掌握一定層次的繪畫基礎、設計基礎和表現技巧的前提下,著重培養美術特長生應具備的對形象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充分彰顯學生的靈性,允許學生個性紛呈的藝術作品產生,並努力達到高校入學和適應於可待續發展的要求,這才是我們美術專業教師教學的職責。總之,立足於高考但不僅僅附屬於高考,關注基礎教學,並注重保護學生的藝術個性發展,才能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根基。
範文二:職業學院學前美術教育論文
1兒童審美心理結構分析
從教學目標來看,職業學院學前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會選擇幼兒園老師這一職位,擔負培養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職責。所以,作為學前美術教育專業的重要潛在物件,必須將教學目標圍繞兒童來進行開展。因此,抓住和掌握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十分關鍵。從內容上來說,審美心理結構是指通過認識和欣賞某種“美”,心理意識的各個主觀分子高度活躍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結構。對於兒童審美心理結構來說,兒童的繪畫最能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儘管只是一幅簡單的畫,從形式上來說是教育產生的結果,但卻是兒童審美意識的最直接表現。由此可見,對於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必須充分認識到兒童審美心理結構的重要作用,多教導審美理論知識,注重兒童對美術作品的喜好。所以,學生為了更好地瞭解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應該融入實際的幼兒園教學中,把握兒童美術課程的教導重點和自己學習的研究方向。
2學前美術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
自從我國開展義務教育來說,學前美術教育開展走入人們的視野,並豐富兒童的心理成長。同時,職業學院設立學前美術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從而培養兒童的綜合能力,提升兒童的審美意識。並且,審美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美育,主要是培養受教育者對美的感悟,培養高尚的審美觀念。目前,學前美術中審美教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教學任務:
2.1感受美從成長階段來看,兒童最容易接受美好的事務,特別是一些繽紛色彩、故事性鮮明的影象,更能獲得他們的喜愛。同時,這種感受美的能力也是兒童天生擁有的,職業學院學前美術教育過程中,學生必須加強兒童對美的感受能力。例如,通過色彩鮮豔的鮮花讓兒童自行觀察和發現,從而想象出自己所感知的內容。
2.2激發興趣學前美術教育的學生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大量的圖片或玩具,提供許多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這樣就能引起兒童的注意,符合他們美術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學生還能讓兒童觀察一些鮮豔的事物,鼓勵兒童多畫多接觸,提高他們動手繪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3開發智力對於學前美術教育來說,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培養兒童的藝術審美意識,從而實現開發智力的目的。在教學內容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外教學,開展兒童喜愛的內容,並適度地鼓勵學生進行回憶和創造,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將藝術知識教授給兒童,提升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
3職業學院學前美術教育中的審美培養方法分析
作為一門必需的專業課程,學前美術教育主要是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這樣才能擔任幼兒園教學的工作,才能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從學前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來看,加強審美教育注意十分關鍵,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優雅的審美情趣,而且還能從精神上實現人格的突破,融合藝術世界中。所以,審美教育必須從以下方面進行培養。
3.1激發審美的欣賞力近年來,國內現代化科技越來越先進,藝術設計領域也蓬勃發展起來,美的理念開始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針對職業學院學前美術教育的學生,審美活動早已不再拘泥於傳統的作品欣賞和美術繪畫,逐漸通過外表美的事物挖掘出內在的有形和無形的美,這種深層次美的內涵,才能激盪學生的思想,啟迪他們對美的欣賞。例如,凡•高的《星空》裡,如果只是單純地欣賞星空的色彩,就無法真正地探索到藝術的真正內涵。凡•高的作品大多帶有濃厚的生命力,油菜的厚度和線條都是渲染一種夜空的氛圍,畫面沉浸在一種哲理的微妙光線中。
3.2培養審美的理解力事實上,審美的理解力是指在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之美中獲得主觀性的情感體驗,並突破傳統的慣性思想,藉由色彩、構造、光線、畫面等方面把普通的眼光昇華成一種審美眼光,從而挖掘作品和自然事物的精神美。同時,這種審美理解力的形成,主要是偶遇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文化共同渲染所產生的結果。學前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的教學物件主要是兒童,所以培養審美的理解力不能僅僅停留在單純的邏輯推理方面,而應該注重主觀和客觀事物的互相融合,把一些抽象、晦澀的理性事物表現成感性事物。例如,彩虹的出現,不能單純地認為它是光和水分子互相作用的結果,而應該教育兒童這是天空放晴後,一座通向快樂幸福的彩虹橋。所以,學前美術教育的學生必須將具化的事物繼續進行意象的表達,將思想單一的主題表達的更加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提高藝術審美理解力,才能認識到藝術的真正內涵。
3.3培養審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職業學院的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採取因勢利導的方法,不僅要傳授理論化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而且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實際生活和大自然中,鼓勵他們多觀察多感受,善於用審美的意識來認識身邊的事物,把單純的主觀思想昇華成審美的創造力,把晦澀不明的事物進行想象。例如,進行漆畫教授時,教師可事先介紹一些優美的蛋殼作品,講解蛋殼的特殊構造在畫面中產生的藝術衝擊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嘗試的興趣。並且,教師還提供一些棉花、樹葉、鐵絲等材料,讓學生自行想象和感受漆畫的魅力,從而製作出帶有學生審美意識的作品。這種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更能讓學生明白藝術創造源泉的多樣性,又能培養他們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