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通用技術教學論文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它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一門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學生通用技術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學生通用技術論文篇一:《試談通用技術課程實踐活動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基本目標,課程性質強調技術設計的過程,鼓勵有創新意識的設計,通過實踐活動能不斷提高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試驗能力。教學中如何設計好能展現學生創造力的實踐環節並有效組織和安排實踐活動,是達到課程目標所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關鍵詞:通用技術;實踐活動;創新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技術與設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這門全新的課程,學生普遍缺乏瞭解,陌生感較強。剛接觸時因為新鮮,有一定興趣,但幾堂課下來後,由於教學環境和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課程目標。

  對於一門進入高中課堂時間並不長的新課程,作為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通用技術課程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為目標,認真設計並完成教學實踐活動。

  一、用案例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當前教育選拔體制的大背景下,學生普遍對《通用技術》這樣的科目不重視,也不願意多花時間來學習。因此,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通用技術課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通過案例、情景模擬、實踐創新等方式,使學生保持持續的學習積極性,對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充滿期待。

  我們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大多與教學目標結合緊密、重點突出,教學中很適用。但由於各學校環境和條件的差異,以及科技發展與進步帶來的巨大變革,單靠教材上的案例難以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備課時就要貼合自身實際,與時俱進地蒐集、整理更多的案例運用到教學中來。在這方面,央視CCTV-10《我愛發明》欄目就可以作為我們案例的重要來源之一。這個欄目所講述的發明創造案例生動、鮮活,大多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卻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和實用性。節目中來自民間的發明者的發明和製作經歷講述,讓學生感受到發明創造並不是那麼神祕莫測和高不可攀,並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階知識階層才能完成,關鍵在於善於觀察和思考,具備發現問題和大膽創新的意識。發明者的親身講述,讓學生看到了創造發明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和給發明者自身帶來的變化,從而產生熱愛發明的共鳴。通過精心挑選欄目中技術難度和複雜度相對較低,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來作為課堂素材應用到課堂中,必然會觸動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帶進技術與創新的大門。

  單純的理論知識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將技術與設計的原理結合到實踐,尤其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實踐中,理論知識就有了強大的活力。在“流程與設計”這部分的教學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協作設計一主題班會的流程,讓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組成、表述方法等。評選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會時間來具體實現,再回到通用技術課堂上來總結流程設計和實施的得失。整個教學過程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己確定主題、設計各環節內容和參與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只起引導和點化的作用,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這部分的學習。

  二、實踐與創新的培養

  通用技術課程是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造與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其課程性質強調技術設計的過程,鼓勵有創新意識的設計,通過實踐活動不斷提高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試驗能力。教學中如何設計好能展現學生創造力的實踐環節並有效組織和安排實踐活動,是達到課程目標所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通用技術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必須親力親為整個設計過程,在過程中展現和提高能力,當前學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動手技能就成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重大障礙。凡事欲速則不達,如果一心只盯著終極目標,不顧眼下的實際情況,強制拔高要求,最終可能會完全偏離預期目標。模型和實物的製作是設計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製作離不開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對材料的認識瞭解。這些基本技能的具備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實踐活動的設計必須從最基本和最簡單的做起,暫緩或放寬對創新和探究的要求,讓活動目標簡單而明晰,以順利完成活動,為後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礎。比如,將簡單易行的“紙橋過車”“水火箭”等科技活動搬到通用技術課堂上來,儘管在活動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鑑、利用別人的經驗,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學生仍然能從製作和競賽過程中體會到實踐能力的提高,既改變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別人做簡單、自己動手卻困難重重的狀態,又養成了規範操作的良好習慣。

  在一段時間以鍛鍊、形成學生基本動手技能為主的活動之後,就要轉移到“多樣性”和“開放性”為主的實踐中來,在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由創造能力。個人認為這一類活動才是通用技術課程的精髓所在,但這類活動自由度高,地域環境、學校條件和學生程度的差異使很難照搬書本的例項,老師在設計這類活動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現有條件和學生實際,本著少而精的原則,以創新為核心,精心挑選能經歷發現問題、方案構思、技術試驗、方案優化等過程的專案作為實踐活動的內容。比如,在裝置和相關工具、器材都比較缺乏的情況下,就可以選定這樣一個活動內容:設計一個讓雞蛋從樓上掉下來而不破的技術方案。這個活動所需材料不多,製作中也不需要太複雜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裝置,簡單易行,充滿趣味性和競賽性,最後學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獨到之處。

  資訊科技課程開設時間遠比通用技術課程長,各學校在裝置條件和教學積累上都相對較好,學生也基本具備了一定的資訊素養,通用技術實踐活動中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教學裝置來完成相關內容,如,動畫、視訊演示,試驗模擬和模擬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學生資訊科技能力,又解決了通用技術課程裝置和材料缺乏的問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結構設計”中,為了瞭解趙州橋的小拱設計是否合理,有沒有降低橋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這樣一個方針軟體,在計算機上按趙州橋真實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沒有小拱的結構模型,通過觀察對比小車在橋面運動時拱橋各部分受力和載荷傳遞的變化,得到半圓形的小拱對橋樑承載能力基本沒有影響的結論。

  通用技術是一門新的課程,在高中課程中才剛剛起步,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要走的路也會很長。作為一線教師,需要不斷開展、研究通用技術實踐活動,通過研究和積累,獲取更多的方法和經驗,建設多樣化的充滿活力的課堂,促使學生的技術創造潛能及技術素養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同時也推動通用技術課程的持續發展。

  高中學生通用技術論文篇二:《通用技術課程學生學習狀態淺析》

  摘 要:從學生聽課表情上觀察到三種學習狀態:即新奇狀態――正常狀態――放棄狀態。加強試驗裝置的建設,這是推進通用技術課程正常發展最佳的和必須的手段。目前通用技術必修部分的課程設定為兩個學年完成教學,每週安排一課時。我覺得將其設定成每週兩課時並連堂,一學年完成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試驗裝置;能力;狀態

  我校已經進行了六年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一門從無到有的世界各國爭相開設的學科,一門正在不斷探索、不斷成長的課程,需要我們精心的呵護,不斷的積累和總結。這六年時間,我進行了三輪的通用技術必修課程教學,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似乎成了規律,因此,覺得有必要說出來,供大家參考,並希冀由此讓通用技術課程在我校開展得更加順利和更好,讓學生學起這門課時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每輪教學的過程總出現類似的一些特徵,從學生聽課表情上觀察到三種學習狀態:即新奇狀態――正常狀態――放棄狀態。新奇狀態是在高一開始到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前,這段時間學習效果很好,學生有渴望聽這門課的感覺,老師能感受到教學的樂趣。正常狀態是在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開始準備抓反向會考前期間,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效果不錯。放棄狀態是高二抓反向會考開始到這門課結束期間,學生處於放棄聽課狀態,精神狀態很差,上課效果不好,學生不大配合教學,老師感覺到的是教學的痛苦。這已經成了我校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規律性的過程。下面我初淺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應對辦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術是一門高中才開設的課程,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加之課程編排第一章是《走進技術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學生,自然就出現了學生開始時的新奇狀態,這是原因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學生才進入高一,其它學科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學生處於自然的少有偏見的學習狀態,是放鬆學習的時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學習。這就促成了通用技術最黃金的教學狀態時間。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後,來自成績的排名,學生感受到了高考會考學科的壓力,加之來至社會功利思想的影響,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考試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從考試前後課堂學生反應看得真切,強烈的反差,讓我感受到了學生內心中的激烈變化和痛苦。考試前全班的朝氣和初生牛犢般的神態,討論時的熱烈,透出學生的自信;而考試後部分學生的萎靡,耷拉的頭,不願討論和缺少興趣,讓我感受到了遭受打擊和自信受損的悲痛。每到這時,我總會想,為什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這麼早就被我們澆滅了呢?高一上學期離高考還有很長的時間啊,給學生一學期的學習熱情和快樂時光就這麼難嗎?我們為什麼非得讓部分學生每個月都要遭到一次打擊而抬不起頭呢?高一上學期難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嗎?有必要這麼早就為高考準備嗎?參加長跑的人也是最後階段才衝刺了嘛,從沒見過好的選手一上場就衝刺的,上場就衝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績的。當然月考的威力還是遠不及會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後,學生新奇的學習狀態調整成正常學習狀態,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數能認真聽課。但到了會考準備時和會考後的高考鼓動下,通用技術課學生的狀態就變成了放棄狀態。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情況是同考試的壓力和緊張程度反向的,抓考試越強,這門課就越難上,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差,學生創新的思維就越弱。我感覺到,高二學生的創新思維還不如高一時,為什麼呢?始終想不明白。

  再一個重要原因,通用技術課後面教學手段的單一,目前缺乏動手的試驗裝置只能單一的運用多媒體手段,也是學生學習狀態差的原因。本來通用技術課程到後面應該是學生動手設計試驗,這樣可以持續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最關鍵的內容,這也是通用技術的靈魂所在。但我們學校目前沒有試驗裝置與工具,處在紙上談兵階段,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讓學生驗證自己設計創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製作創新設計的過程中的種種挫折帶來的意志磨鍊和經驗的積累,也更沒有辦法體會到從設計到製作完成的成功喜悅的感受。這也是導致通用技術課程末期,學生不怎麼聽課的重要因素。

  第三,這門課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時間跨度過長,每週一課時,這樣吊著,也不利於這門課的學習。如果有試驗裝置,或許這個問題還不突出,時間跨度安排長一點,或許有利於學生的思考,但若沒有試驗裝置,這麼安排,應該不利這門課程的教學和學習。

  2 應對辦法

  加強試驗裝置的建設,這是推進通用技術課程正常發展最佳的和必須的手段,也是發展的方向。未來這門課程的發展空間巨大,我們目前還只能上必修部分,並且沒有任何的試驗裝置,所以,只能算開設了這門課程,嚴格說來,還算不上正常開設。後面的選修部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是發展方向。現在,大家看到的中學是在拼高考分數,或許同時你也發現考上大學越來越容易,這個訊號告訴我們,未來對中學的要求會從重分數向重能力方向轉化,十年後,中學或許是拼學生的能力了,那時,通用技術必是學生家長非常重視的一個部分,所以,改變教育的觀念,提前謀劃,將對我校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術必修部分的課程設定為兩個學年完成教學,每週安排一課時。我覺得將其設定成每週兩課時並連堂,一學年完成效果會更好,其實課本設計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學習態勢,最好是高一學年上這門課程並結束,對這門課程本身的教學而言是最為有利的。當然我是站在這門學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給一個角度的參考。

  最後,引幾句話,作為結束語。看國外怎麼認識和對待這門課程,而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呢?摘錄美國《2061計劃》裡的幾句話:“在人類發展變化的下一個歷史階段,科學、技術、數學是變化的中心,它們引起社會的變化,塑造社會變化,並應對社會變化,是今日兒童應對明日世界的基礎。”“普通教育應當以神聖的方式,把技術介紹成我們的歷史,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我們的未來的一個組成部分……技術教育應當是當代兒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養。”

  高中學生通用技術論文篇三:《試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

  通用技術是一門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的學科。它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立足於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筆者從事通用技術教學工作已經有三年的時間,結合這幾年的教學,談談對通用技術這門課的認識。

  1 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制定適合的“三維目標”

  通用技術課程目標的實現靠教師,教師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課程理念落實成敗的關鍵。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要了解課程目標,要分析本節的教材、學情,才能制定出合適的“三維目標”,進而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1.1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師備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分析教材,應從全書的角度來看教材,對教材進行系統的、關聯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1.2 分析學情

  學情分析就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教學活動是為了學生而組織的,只有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興趣、學習動機、學習需要、起點水平和認知傾向等實際情況,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程式,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

  1.3 制定合適的“三維目標”

  根據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出發,從技術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出發,從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的素質出發,確立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知識是指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動作技能以及觀察、閱讀、計算、調查等技能。知識與技能這一目標強調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

  2***過程與方法。過程與方法指的是認知的過程和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以及認知過程中人際交往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包括對己、對人、對自然及其相互關係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也包括做事應具有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三個維度的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注意三者的融合與協調,努力實現三者的統一。要想真正寫好三維目標,必須仔細研讀課標,仔細分析學情,仔細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維目標應該是從學生角度來寫的,用“瞭解”“知道”“掌握”“通過”“體驗”“感悟”等措辭,而不應該從教師角度出發,出現“培養學生……”“使學生……”“教會學生……”等這樣的措辭。

  2 良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匯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成功的匯入形式和內容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成功的匯入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對於一節課來說,匯入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匯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實際教學中,匯入的形式有很多種:複習匯入、圖片匯入、視訊匯入以及實物匯入等。鑑於通用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堅持圖片不如視訊、視訊不如實物的匯入原則。

  如在講《技術與設計2》中“4.1瞭解控制”時,筆者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控制現象,但是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現象就是控制現象,尤其是對自動控制還有一定的神祕感,因此在匯入時選擇了實物***玩具:小狗爬樓梯***匯入的形式,通過開啟開關,使小狗在電機的驅動下爬上樓梯。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控制現象,由於學生小時候玩過玩具,容易引起共鳴,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祕感。

  3 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學的最初階段,由於學校條件有限,教師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傳遞給學生知識,枯燥單一,學生往往產生厭倦情緒;後來,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節課都給學生印一張導學案,把比較新的技術、案例等融入到教學中來。有時也創造條件,自制一些簡易的教具等。現在由於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學又注入新的形式。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體為核心的教學手段。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直觀、形象的圖片、視訊等,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使學生內在潛能得到激發,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有效轉變。

  在講《技術與技術2》中“4.1瞭解控制”時,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學生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現象就是控制現象,對控制還有一定的神祕感,因此,筆者蒐集了一些有關控制的圖片以及視訊如“電視制導導彈”“自動門的開與關”等。通過“電視制導導彈”的視訊,學生了解了電視制導導彈是如何攻擊目標的;通過“自動門的開與關”的視訊,學生了解了自動門是如何實現門的開與關的,從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祕感,很好地理解了什麼是控制。

  4 教學與實踐並重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通用技術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於“做中學”和“學中做”。通用技術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由此可見,“實踐”是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立足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技術與設計1》中的“4.2模型或原型的製作”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了“模型的製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簡單結構的設計***小板凳的製作和鞦韆的製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和對通用技術學科的興趣。

  5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後反省自己的得與失,它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階梯。筆者每上完一節課,就會靜心沉思,從課的設計、師生互動、學生的掌握情況、多媒體運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記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處,寫下心得與體會,作為今後改進教學、探索規律的依據。有時,課堂上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回答或自己對知識點講解的想法***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這種“靈感”“頓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去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歷史重任。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知識日新月異,要想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把新的知識、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筆者將虛心向老教師、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參考文獻

  [1]王景華.通用技術教學研究與研究[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4.

  [2]劉瓊發.技術與設計:1[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劉瓊發.技術與設計:2[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