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節能科技論文

  在建築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提高建築節能技術,並逐步向低碳方向不斷髮展。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節能建築與建築節能探討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直接造成了對能源消耗的增大,其結果是造成了環境的惡化與氣候的惡化。在建築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提高建築節能技術,並逐步向低碳方向不斷髮展。根據多年工作經驗,以及天津對於節能建築方面的要求,筆者提出了相關解決辦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節能建築;建築節能;規劃;技術

  引 言

  全球經濟規模的快速增加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長,直接導致了人們對於能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正是這樣,諸如全球氣候變暖的各類環境問題逐漸出現。並且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持續發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人們提出了“低碳發展”的發展理論。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人類必須在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環境保護。並將這種理念貫穿與各個行業之中。這種“低碳發展”的重要理念就是花費最少的費用進行有效的減排。

  1 建築業必須大力推廣環保節能住宅,符合整個社會發展意識形態

  這樣可以有效的進行節能減排,不斷構件宜居的生態環境。正是基於這個出發點,天津市在2013年提出了四項主要措施,從政府角度鼓勵開發綠色建築。首先,重點推廣20餘項新技術和新產品,逐步將相應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置與新工藝進行大規模推廣。其次,不斷宣傳和推廣生態、節能、環保專案,通過不斷地推廣誘導消費者予以認可。再次,不斷增加對綠色建築的發展與再生能源的使用,並將該規劃納入相關體系,不斷加以完善。最後,政府要制定相關綠色建築技術的推廣,要依據實際情況有效地利用自然風、陽光、熱泵、高效空調、隔音***熱***以及雨水收集等技術。在政府的主導下,各級單位不斷提高相關綠色建築的比例,有效地對城市環境進行調節。

  2 節能建築與建築節能主要含義

  ***1***節能建築是根據實地氣候條件,採用節能的方法對相關建築進行區劃,並依此進行群體與單體、建築間距、風向、採光和內部具體環境研究分析,從而真正設計出能耗顯著降低的建築體。我們所講的建築節能是指在相關設計、規劃以及改造與使用中所執行的相應標準以及相關的裝置、技術、材料和技術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太高保溫與隔熱效能,有效提高供熱與質量系統的效能。通過對相關係統的有效管理,不斷提升再生能源比例。在室內環境質量達標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我國建築節能基本狀況

  當前我國建築節能的特點是:建築能源消費水平過低、有嚴重浪費能源的情況、能好效率過低以及能耗增速過快。

  隨著近幾年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築能耗為了滿足建築物的基本功能而大大增加。同時,我國建築能耗還低於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這就為我國的能耗總量的持續增加帶來很大壓力。此外,為了符合能源結構方面的調整以及能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當前的能源供應已經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3***節能建築在我國的發展過程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才制定了建築方面節能發展計劃。從1998年期開始辦不了各項節能方面的計劃標準。從2010年才明確新建的建築要逐步實現節能率達到50%的相關設計標準。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於節能宣傳力度的增大,各種節能建築有了快速的發展。由於相關節能技術推廣時間短,造成了相關節能建築在已建建築總量中的比例過低。我們進行節能建築的推廣還需要有很長時間才能逐步實現。

  3 節能建築與建築節能之間的關係

  建築屬於建築節能的載體,節能技術必須始終加以貫穿,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1***我們所講的節能建築主要反映了該建築的性質,是建築節能的必要組成部分。建築節能的實現者是使用人員,而節能建築的實現者是建設人員。

  ***2***建築節能的實現必須通過相關的管理與宣傳加以誘導;節能建築的實現必須有相關材料和技術作為支撐。

  ***3***建築節能的推進必須建設好節能建築,建築節能的基礎是節能建築。節能建築只是建築節能中涉及的一部分。

  4 如何有效的發展建築節能措施

  實現我國的建築節能必須通過多種途徑,不應僅侷限於建築體的朝向、矮星以及平面佈局,還需考慮好如下多方面:

  4.1 做好門、窗部位的保溫

  門和窗等部位是建築物內最容易散失能量的部分,這些部位的能耗佔總能耗比重很大。在實現有效日照、通風、採光以及景觀需求的前提下,需要儘可能縮減門窗的洞口有效面積,並採用必要的材料來提高該部位的氣密性,這樣能夠有效提高門窗部位的保溫性,有效降低該部位的熱量傳遞。

  4.2 建築牆體部位的保溫隔熱

  建築牆體屬於主要的外圍護結構部分,該部位材料的保溫效能夠直接左右建築物的能耗。由此可見,我們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儘可能的採用蓄熱能力好、強度低的合成材料作為牆體的主要用料。

  4.3 建築屋面部分的保溫隔熱

  建築屋面也是主要的外圍護結構部分。這部分的保溫隔熱需要採用如下相關措施:

  ***1***儘量採用密度小、導熱係數低的保溫材料。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屋面重量,也能有效降低屋面的厚度。

  ***2***儘量採用吸水率較低的保溫材料,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保溫層部分的含水量,提高保溫效果。同時,屋頂部分必須設定相應的排氣孔,這樣可以有效將保溫層部分的水氣排出。例如:我們當前所使用的膨脹珍珠岩保溫芯的保溫層與常規材料相比具有密度低。導熱係數低、吸水性、蒸汽滲透係數都相對很低的優點。

  ***3***建築節能的採暖系統設計。當前,為了有效提高熱效率,城市供暖多采取集中方式。如果符合室內溫度規定範圍,相對降低所涉及到的供暖區域室溫,就可以有效的實現能源方面的節約。

  ***4***綠化和節能措施。隨著城市用地的緊張,城市綠地覆蓋率也逐漸萎縮。同時,汽車數量的大幅提升,空調使用數量的不斷增加,都直接造成了城市熱島效應的加劇。造成了環境的急劇惡化。由於城市綠化在蒸發水分的同時,會吸收很多熱量,直接降低了周圍溫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城市整體規劃之初,必須考慮到庭院綠化,這也是實現建築節能的有效措施。

  4.4 充分利用各種新能源技術

  通過新技術的使用直接將太陽能以及地熱等能源直接轉換為電能和熱能。這樣可以直接解決建築物本身對熱水、照明、採暖以及空調的需求。當前較為成熟的技術有太陽能聚熱技術、光伏發電技術、地源熱泵技術以及太陽能和建築物的一體化技術。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能大大降低建築物對於能源的依賴程度。

  5 實現建築節能的主要方法

  5.1 節能建築落實必須到位

  雖然我國已經頒佈相關建築的節能設計標準,實際情況確實因為監管不力,造成效果與預想有較大出入。這就要求我們不必去一味的去提高相應標準,要儘可能的去全面落實現有規範和標準,加強監督,不斷完善設計與改造細節,逐步完善相關的責任追訴制度。

  5.2 加強建築節能的手段

  要對城市中現有的單位面積能耗較大的公共建築,制定可行的能耗規定,降低不必要的浪費。住宅方面的建築節能必須要做好准入與標示制度更加完善。

  5.3 科學的利用國內外技術

  要依據實際的氣候因素、經濟條件等,科學的引入國內外的先進技術與材料,有效的提升建築節能水平。

  5.4 健全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

  要不斷完善建築節能方面的統計、檢測以及披露等方面的制度,不斷將建築物的能耗資訊透明化、制度化、規範化。這樣,可以有效的推進建築節能的逐步實施,有利於新政策的制定,並不斷提高人民對相關知識的認識與普及。

  6 結束語

  節能建築會隨著我國建築業的蓬勃發展而快速發展,並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於建築節能發展的整體思路。只有我們做好建築節能,才能不斷促進建築技術的發展。逐步實現建築的資源利用與保護,切實提高人民的整體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房志勇.建築節能技術[M].北京建材工業出版社,1999.

  [2]塗逢祥.建築節能[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3]潘家華.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統[J].上海經濟研究,2008***24***.

  篇二

  淺談節能建築與建築節能

  中圖分類號:TU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6-0122-01

  摘要:時代不斷進步,經濟持續發展,而全球能源消耗也急劇增幅,導致氣候變化加劇。建築節能是實現碳減排的基礎,建築節能也需要向低碳建築發展。

  關鍵詞:建築節能;節能設計;低碳經濟

  建立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快速發展與能源消耗產生的不適應,提出的戰略性決策。繼建築節能、生態建築、綠色建築之後,建築領域又面臨發展低碳建築的新的挑戰。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築規模不斷擴大,建築能源消耗急劇增加,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巨大負擔,面對嚴峻的現狀,必須由政府制定和頒佈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通過對建設工程的管理監督程式強制實施。發展節能建築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建築全壽命週期的角度,全面審視建築活動對生態環境和住區環境的影響,採取綜合措施,實現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近年來陸續推廣實施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節能標準及規範,逐步建立新型節能建築標準的設計、審圖、監理及施工和驗收標準體系,並且不斷完善這部分的核心內容及評判標準。

  1 節能建築和建築節能的定義

  節能建築是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築規劃分割槽、群體和單體、建築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後,設計出的在使用過程中能顯著降低能耗的建築。建築節能是指在建築物的規劃、設計、新建、改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節能標準,採用節能型的技術、工藝、裝置、材料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效能和採暖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系統效率,加強建築物用能系統的執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證室內熱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空調製冷制熱、照明、熱水供應的能耗。

  2 我國節能建築的發展現狀

  我國1980年制定了建築用能水平節能三步走的計劃,至今頒佈了多項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計劃。到2010年新建建築分步驟普遍實施節能率為50%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 《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等規範。近年來,隨著國家宣傳力度的加大,節能建築發展迅速。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落後,推行節能建築的時間較短,節能建築在總建築面積中所佔的比例仍然較低。由此可見,我國節能建築設計的推廣工作任重而道遠。

  3 建築節能有效建議

  3.1 實質性節能作為無碳資源。

  低碳建築要實現能耗“減量”化,需要提高需求側***終端***能源利用率,從而將節約的資源統一作為一種替代資源看待,形成零碳排放的虛擬能源。它改變了以增加資源供給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的傳統思維定勢。可以採取的措施是:第一,執行更加嚴格的建築節能標準,例如提高對窗的熱工效能要求;將“能耗分項計量”等推薦性標準轉為強制性標準;增加對夏熱地區建築遮陽的要求等。第二,確定建築耗能裝置的最低能效等級門檻。第三,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

  3.2 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該項技術指通過改善建築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效能,達到夏季隔絕室外熱量進入室內,冬季防止室內熱量洩出室外,使室內溫度儘可能接近舒適溫度,以減少通過採暖、製冷裝置來達到合理舒適室溫的能源負荷,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該項成套技術分別為:高效外牆外保溫技術;外窗節能技術,採用中空低幅射玻璃的平開塑鋼窗;根據房屋朝向和日照規律,採用高效的內、外遮陽技術;採用倒置式保溫和種植屋面相結合的屋面保溫體系。

  3.3 能源利用技術。

  該項技術指通過轉換裝置將太陽能、地熱能轉換成熱能和電能,有效地解決建築物內熱水、採暖、空調和照明等問題,該項成套技術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聚熱技術;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技術;地源熱泵空調技術。

  3.4 暖通空調系統節能措施。

  目前,熱源的種類有熱電站、熱泵、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熱水機組、區域鍋爐房和小型鍋爐等。其中以熱電站的能量利用效率採暖多元化最高;如條件允許地源熱泵也在優先考慮之列,可以節能30%左右;而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機組供熱式的效率相當於燃油或燃氣鍋爐;對於鍋爐房來說,大型區域鍋爐房明顯優於小型鍋爐。目前在國內常用的空調冷源有2大類――以電能作動力的壓縮式製冷機和以熱能為動力的吸收式製冷機。另外採用空調蓄冷系統可以有效地做到合理用電,緩解電力負荷的峰谷差現象,移峰填谷,減少電力及空調製冷機裝機容量,明顯節約執行費用。

  3.5 園區能源規劃。

  此處的“園區”是指綜合性的社群、街區、成片開發區,其佔地面積在數平方公里以下、建築面積在百萬平方米以下。在這一層面上,能源系統主要滿足“建成環境”的需要,即建築供冷、供熱、供生物質燃氣、供生活熱水和部分低壓供電的需要。過去,園區能源規劃並不被重視,很多重大專案甚至把建築用能裝置歸入“家電”範疇,完全遊離在規劃之外,造成能源利用和資金的浪費。

  3.6 環境與環保技術。

  該項技術指在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降低環境負荷,在建築物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儘可能地保護環境,主要的技術有:建築物立體綠化技術***含屋頂綠化、外牆垂直綠化***;綠色建材技術,指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採用可減量使用、可重複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材環保材料;節水綜合技術,包括採用節水器具、雨汙水收集回用技術、地保水技術;模擬建築物周邊的風環境和日照規律,進行高效的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設計。

  3.7 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一方面,應該適度合理消費化石能源。低碳生活並不是要人人作“苦行僧”,降低人們生活質量。政府應該為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提供最基本的、能夠維持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保證商品住房的環境質量與價格相符。在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宣傳教育。媒體和輿論不應該一方面宣傳節能減碳,一方面又鋪天蓋地地宣傳著高碳不節能的生活方式。

  4 結語

  歸根結底,節能建築的核心內容就是減少建築使用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築中的能源利用率。在我國快速城市化程序中,低碳建築的建築形態必然是緊湊型的、有較高的建築密度和容積率的,以減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從不同角度,依據不同準則對節能進行研究,積極推廣節能技術的應用,不斷改進節能設計技術措施。這樣才能搞好建築屋面的節能,改善市內熱環境,促進建築技術和建築產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潘家華.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統[J].上海經濟研究, 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