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節水措施在農業水利灌溉中的應用論文

  灌溉,即用水澆地。灌溉原則是灌溉量、灌溉次數和時間要根據藥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階段、氣候、土壤條件而定,要適時、適量,合理灌溉。其種類主要有播種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長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灌溉是為地補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術措施。為了保證作物正常生長,獲取高產穩產,必須供給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條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佈的不均勻,不能滿足作物對水分要求。因此,必須人為地進行灌溉,以補天然降雨之不足。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節水措施在農業水利灌溉中的應用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淺談節水措施在農業水利灌溉中的應用全文如下:
 

  引言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在農田水利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改變傳統的灌溉方式,對於節約灌溉用水,提高經濟效益均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探討節水灌溉技術在農田水利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節水灌溉技術是農田水利中一項重要的技術,對於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1、農業的水利灌溉模式

  1.1滴灌技術

  滴灌技術是依照作物自身的需水量,經由低壓管道系統同安置在毛管處的灌水器,把水以及作物所需的養分一點一點平均且緩慢地滴在作物的根部土壤裡。滴灌系統最主要的三個部分是首部樞紐、管道以及滴頭。滴灌的主要特徵為灌水量極少,灌一次水所需的時間較長,且週期較短,可以十分正確的把握灌水的量,而不會出現浪費的情況。滴灌還可以通過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滴灌比噴灌更加具有節水增產的效果,並且還能夠將肥效提升一倍以上。滴灌系統具有固定式以及半固定式兩種。

  1.2渠道的防滲漏技術

  渠道對於我國的農田灌溉而言非常關鍵,可是在以往的土渠輸水中,滲漏導致的水量損失約佔一半以上,所以渠道防滲漏情況長期以來都是我國在發展節水灌溉上的關鍵技術措施。依照防滲漏材質能夠分為土料施壓、磚塊襯砌、三合土護面、塑料膜防滲漏、預應力高壓灌漿素混凝土襯砌以及瀝青護面防滲漏。渠道防滲漏技術的節水特徵為:降低渠系輸水時因為滲漏導致的水量減少,提升渠系水運用係數,提升渠道的輸水安全保障率,提升渠道在抗衝方面的能力,加大輸水能力。

  1.3噴灌技術

  噴灌也就是噴灑灌溉,是通過專用裝置,如:水泵、管道,將水壓加大,或者通過水體自身的自然落差把水運輸到灌溉處,經由噴頭在空氣中散播成無數細小的水珠,勻稱的散播進行灌溉。噴灌的系統通常包含水源工程、各類管道、控制設施、水泵以及噴頭。噴灌系統具備三種方式: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動式。

  2、目前農業節水灌溉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2.1灌溉工程裝置不完善、不規範

  目前水利工程的面臨最嚴重的問題是資金的投入不夠,由於缺乏資金,導致裝置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地修理,一些已經喪失作用的工程裝置不能及時地更換。雖然近幾年來我國提倡大力發展水利過程,重視農業灌溉,但是由於推廣的力度有限,現階段的水利設施大部分是始建於上世紀,有些過程已經老化,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過程設施不完善,質量不達標。

  2.2農田水利灌溉格局設計不合理

  某些地區建設的水利灌溉專案前期工程浩大,但建成後的使用率卻不高,原因是設計不合理,如管道繞得較遠,澆灌不方便;只修建了灌溉渠,沒有修建機井,導致農民在雨天過後才能灌溉;相鄰田地的灌溉渠修建不合理,使得地勢較低的地塊常被淹。在建設農田水利專案的時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整體規劃、合理佈局,依照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建設水利灌溉裝置,不能生搬硬套。儘量以最少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水利灌溉效率,節約成本。

  2.3節水灌溉工程和灌區的管理職責不清晰

  由於政策的不健全,導致了灌溉工程的管理出現了問題,有些灌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專人管理,灌溉出現了自由化的狀態。管理的職責不明確,在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明確各個部門的任務,沒有明確的分工。一些地方的水利過程往往會出現重建輕管的現象,工程建設後出現沒人管理的局面,導致水利工程荒廢,無人管理,最終失去其功能。

  2.4各方對水利灌溉的資金投入較少

  農田水利專案的建設對農業生產的有力促進是不言而喻的。水利設施建設得越完善,農田的灌溉效率越高,糧食產量就能大幅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會提高。國家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很多,力度很大,但由於每年水災造成損失較大,這些資金大部分被用於大江大河的治理或其他工程上面,如建設水電站等,而真正投入到農田水利專案上資金較少,並且常年處於受乾旱影響的地區地方政府對這方面的投入也不多。同時,農民自身沒有能力進行農田水利專案的建設。資金缺乏使得水利灌溉裝置缺乏有效管理,缺少專門人員進行管理維護,致使水利設施被破壞甚至廢棄,降低了水利灌溉的效率,有些地方甚至造成水資源浪費,水利建設失去作用。

  3、節水技術措施的幾點思考

  3.1建立合理科學的節水灌溉體系

  在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人們的行為有了制度的約束,就會更加規範和統一,一旦有違規操作,上級部門就會依照規章制度對其予以懲罰。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形成自覺節水的習慣,在工程建設中,就會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水源的利用率為目的而經行施工操作。監管部門,一定不能放鬆監管的力度,要將節水理念貫徹到工程建設中的每一個施工環節。並且要保障灌溉設計的有效執行。定期的進行節水理念的宣傳活動,使節水理念深入人心。另外,監管機制以及監管體系也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革,這樣才能適應時代不斷髮展的要求。為日後建設工程中的節水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3.2科學搞好農灌規劃和配套設計

  農業灌溉規劃是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專案總體規劃的重要規劃之一,必須降低能耗,節約成本,方便管理,提高執行保證率,做到農業灌溉最佳設計選型配套上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農田要要確定灌區規模,要建立適應現有河網水系;

  ***2***灌區規模需符合客觀實際和適應形勢,建立起現階段最佳農業灌溉模式;

  ***3***渠系佈置及泵站***電灌站***、渠道設計要配套,提高灌溉經濟效益。

  3.3統籌規範農田水利工程的節水灌溉

  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經不能適合於當前的水利發展。現階段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準確,及時的反應當前的土壤和作物狀況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於物聯網的節水灌溉網路體系。物聯網在節水灌溉系統中的組成包括系統網路,系統軟體和系統供電策略。系統網路又可細分為監測區,採集區和控制區,其主要作用是監測和傳送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土壤狀況,對灌溉的流量和時間起控制作用;軟體結構的主要作用是在軟體視窗中以動畫的形式顯示灌溉系統和農田的墒情資訊;系統供電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為整個軟體的執行提供電力,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考慮太陽能發電,並且適當的採用優化策略。

  3.4遵循地方客觀實際,強化配套科學管理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與經濟條件基礎,通過對地方經濟財力的權衡與估略,在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設計與規劃中,嚴格把握工程造價,避免對地方財政形成過大壓力。通過對當地氣候降水的調查以及主要農作物的生長需水情況,進行合理規劃與設計,積極探索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水利工程節水灌溉措施,真正實現地方農民的增產、增收,以及實現當地政府相關財政的合理利用與收支的平衡,從而將水利工程節水灌溉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化。

  4、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水利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農田水利中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毫無疑問,存在著各種不利的條件和制約因素,但是不能迴避和無視這些不利的條件和因素,而需要正視它們,通過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最終促進農業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這有利於提高我國農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中,應注意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土壤條件和農作物的型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節水灌溉技術。在應用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過程中,應根據種植的農作物型別,以及當地的土壤條件,合理選擇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對於農作物產量相對較低的大田糧食作物,在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時,應重點考慮改進地面灌溉的方式,把節水灌溉技術作為主體,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機械化免耕秸稈覆蓋技術、膜壟溝灌溉技術,加強這兩種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加大資金投入,採用噴灌和滴灌技術。

  ***2***積極轉變工作思路,以農民為主體。在技術推廣和應用中,應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在技術推廣中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每一項水利工程的建設,應站在優化水資源配置,建設環保型社會的高度,而不能僅僅重視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和生態效益。***3***在投入的形式上,改變傳統的以農民義務勞動為主的方式,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吸納社會等多方面的資金,在建設過程中,廣泛收集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整體水平。

  5、結束語

  只有把握好不同的灌溉技術以及措施,讓水利資源的作用可以有效發揮出來,獲得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壓低成本,加快生態環境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