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普通家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j計算機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j計算機畢業論文篇1
談企業網Intranet的構建方案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業Intranet的功能和技術特點,並闡述了構建Intranet的實施方案及其關鍵技術。
【關鍵詞】Internet Intranet 區域網
Internet在全球的發展和普及,企業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促成了企業網的形成。Intranet是傳統企業網與Internet相結合的新型企業網路,是一個採用Internet技術建立的機構內聯網路。它以TCP/IP協議作為基礎,以Web為核心應用,構成統一和便利的資訊交換平臺。它通過簡單的瀏覽介面,方便地提供諸如E-mail、檔案傳輸***FTP***、電子公告和新聞、資料查詢等服務,並且可與Internet連線,實現企業內部網上使用者對Internet的瀏覽、查詢,同時對外提供資訊服務,釋出本企業資訊。
Intranet 的主要特徵
企業建立Intranet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其在管理、資訊獲取和釋出、資源共享及提高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是基於企業內部的需求。因此雖然Intranet是在Internet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但它和Internet有著一定的差別。並且Intranet也不同於傳統的企業內部的區域網。企業網Intranet 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Intranet 除了可實現Internet的資訊查詢、資訊釋出、資源共享等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其可作為企業全方位的管理資訊系統,實現企業的生產管理、進銷存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功能。這種基於網路的管理資訊系統相比傳統的管理資訊系統能更加方便有效地進行管理、維護,可方便快捷地釋出、更新企業的各種資訊。
***2***在Internet上資訊主要以靜態頁面為主,使用者對資訊的訪問以查詢為主,其資訊由製作公司製作後放在Web伺服器上。而Intranet 則不同,其資訊主要為企業內部使用,並且大部分業務都和資料庫有關,因此要求Intranet 的頁面是動態的,能夠實時反應資料庫的內容,使用者除了查詢資料庫外,還可以增加、修改和刪除資料庫的內容。
***3***Intranet 的管理側重於機構內部的管理,其安全防範措施要求非常嚴格,對網上使用者有嚴格的許可權控制,以確定使用者是否可訪問某部門的資料。並且通過防火牆等安全機制,控制外部使用者對企業內部資料的獲取。
***4***Intranet 與傳統的企業網相比,雖然還是企業內部的區域網絡***或多個區域網相連的廣域網***,但它在技術上則以Internet的TCP/IP協議和Web技術規範為基礎,可實現任意的點對點的通訊,而且通過Web伺服器和Internet的其他伺服器,完成以往無法實現的功能。
Intranet 的構建要點
企業建立Intranet 的目的是為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要求來確立所建立的Intranet 所應具有那些具體功能以及如何去實現這樣一個Intranet 。所以不同的企業構建Intranet 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但是Intranet 的實現有其共同的、基本的構建要點。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網路拓撲結構的規劃
在規劃Intranet 的網路拓撲結構時,應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分佈、對多媒體的需求等實際情況加以確定。一般可按以下原則來確立:
***1***費用低
一般地在選擇網路拓撲結構的同時便大致確立了所要選取的傳輸介質、專用裝置、安裝方式等。例如選擇匯流排網路拓撲結構時一般選用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選擇星形拓撲結構時需要選用集線器產品,因此每一種網路拓撲結構對應的所需初期投資、以後的安裝維護費用都是不等的,在滿足其它要求的同時,應儘量選擇投資費用較低的網路拓撲結構。
***2***良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
在選擇網路拓撲結構時應考慮企業將來的發展,並且網路中的裝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一些裝置的更新換代或裝置位置的變動,所選取的網路拓撲結構應該能夠方便容易地進行配置以滿足新的要求。
***3***穩定性高
穩定性對於一個網路拓撲結構是至關重要的。在網路中會經常發生節點故障或傳輸介質故障,一個穩定性高的網路拓撲結構應具有良好的故障診斷和故障隔離能力,以使這些故障對整個網路的影響減至最小。
***4***因地制宜
選擇網路拓撲結構應根據網路中各節點的分佈狀況,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網路拓撲結構。例如對於節點比較集中的場合多選用星形拓撲結構,而節點比較分散時則可以選用匯流排型拓撲結構。另外,若單一的網路拓撲結構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選擇混合的拓撲結構。例如,假設一個網路中節點主要分佈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則可以在該兩個節點密集的場所選用星型拓撲結構,然後使用匯流排拓撲結構將這兩個地方連線起來。
目前常用的區域網技術有乙太網、快速乙太網、FDDI、ATM等多種。其中交換式快速乙太網以其技術成熟、組網靈活方便、裝置支援廠家多、工程造價低、效能優良等特點,在區域網中被廣泛採用。對於網路傳輸效能要求特別高的網路可考慮採用ATM技術,但其網路造價相當高,技術也較複雜。
為獲取Internet上的各種資源及Internet所提供的各種服務,規劃Intranet時還應考慮接入Internet。目前,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通過公共分組網接入、通過幀中繼接入、通過ISDN接入或通過數字租用線路接入,及目前較新的遠端連線技術ASDL。在選擇以何種方式接入Internet時應根據Intranet的規模、對資料傳輸速率的要求及企業的經濟實力來確定。數字租用線路方式可提供較高的頻寬和較高的資料傳輸質量,但是費用昂貴。公共分組網方式資料傳輸質量較高,費用也較低,但資料傳輸量較小。ISDN可提供較高的頻寬,可同時傳輸資料和聲音,並且費用相對較低,是中小規模Intranet接入Internet的較佳方式。
2.2 Intranet 的硬體配置
在選擇組成Intranet 的硬體時,著重應考慮伺服器的選擇。由於伺服器在網路中執行網路作業系統、進行網路管理或是提供網路上可用共享資源,因此對伺服器的選擇顯然不同於一般的普通客戶機,同時應該按照伺服器的不同型別,如WWW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列印伺服器等而應該有所側重。一般要求所選用的伺服器具有大的儲存容量,數吉***G***或數十吉***G***,以及具有足夠的記憶體和較高的執行速度,記憶體128M或以上,CPU主頻在500MHz或以上,而且可為多個CPU處理器,並且具有良好和可擴充套件性,以滿足將來更新換代的需要,保證當前的投資不至於在短時間內便被消耗掉。
其餘的硬體裝置有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網絡卡和傳輸介質等。所選擇的這些裝置應具有良好的效能,能使網路穩定地執行。此外,在此前提下,還應遵循經濟性的原則。
2.3 Intranet 的軟體配置
軟體是Intranet的靈魂,它決定了整個Intranet的執行方式、使用者對資訊的瀏覽方式、Web伺服器與資料庫伺服器之間的通訊、網路安全及網路管理方式等,是網路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Intranet的軟體可分為伺服器端軟體和客戶端軟體。客戶端軟體主要為瀏覽器,目前常用的瀏覽器軟體有Netscape Navigator、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等。伺服器端軟體較為複雜,主要有網路作業系統、Web伺服器軟體、資料庫系統軟體、安全防火牆軟體和網路管理軟體等。選擇網路作業系統時,應考慮其是否是一個高效能的網路作業系統,是否支援多種網路協議,是否支援多種不同的計算機硬體平臺,是否具有容錯技術和網路管理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網路作業系統有UNIX、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等。如果企業網Intranet中大多數是於PC機為主體,建議選用Novell Netware和Windows NT。
3.企業網Intranet構建的關鍵技術
3.1防火牆技術
由於Intranet一般都與Internet互連,因此易受到非法使用者的入侵。為確保企業資訊和機密的安全,需要在Intranet與Internet之間設定防火牆。防火牆可看作是一個過濾器,用於監視和檢查流動資訊的合法性。目前防火牆技術有以下幾種,即包過濾技術***Packet filter***、電路級閘道器***Circuit gateway***、應用級閘道器***Application***、規則檢查防火牆***Stalaful Inspection***。 在實際應用中,並非單純採用某一種,而是幾種的結合。
3.2資料加密技術
資料加密技術是資料保護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通過資料加密技術,把資料變成不可讀的格式,防止企業的資料資訊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刪除和替換。
目前,資料加密技術大致可分為專用密匙加密***對稱密匙加密***和公用密匙加密***不對稱密匙加密***兩大類。在密碼通訊中,這兩種加密方法都是常用的。專用密匙加密時需使用者雙方共同享有密匙,如DES方法,由於採用對稱編碼技術,使得專用密匙加密具有加密和解密非常快的最大優點,能有硬體實現,使用於交換大量資料。但其最大問題是把密匙分發到使用該密碼的使用者手中。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很可能在密匙傳送過程中發生失密現象***密匙被偷或被修改***。公用密匙加密採用與專用密匙加密不同的數學演算法。有一把公用的加密密匙,如RSA方法。其優點是非法使用者無法通過公用密匙推匯出解密密匙,因此保密性好,但執行效率低,不適於大量資料。所以在實際應用中常將兩者結合使用,如通過公用密匙在通訊開始時進行授權確認,並確定一個公用的臨時專用密匙,然後再用專用密匙資料加密方式進行通訊。
3.3系統容錯技術
網路中心是整個企業網路和資訊的樞紐,為了確保其能不間斷地執行,需採取一定的系統容錯技術:
***1***網路裝置和鏈路冗餘備份。網路裝置易發生故障的介面卡都保留適當的冗餘,保證網路的關鍵部分無單點故障。
***2***伺服器冷備份。採用雙伺服器,它們都安裝資料庫管理系統和Web伺服器軟體,但兩臺伺服器同時執行不同的任務,一臺執行資料庫系統,一臺執行Web伺服器軟體,它們共享外部磁碟陳列,萬一一臺伺服器出現故障,可以通過鍵入預先編好的命令,把任務切換到另一臺伺服器上,確保系統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執行。
***3***資料的實時備份。對資料進行實時備份,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確保系統安全而穩定低執行。如通過ARC Srever對資料提供雙鏡象冗餘備份,或由SNA Server提供安全快捷的資料熱備份。
結束語:
企業網Intranet的構建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有較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建立適合自己的Intranet,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Intranet,真正達到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目的。
j計算機畢業論文篇2
中職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探索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普通家庭。當今中職生學習情況也有了很大變化,面對新形勢,如何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學習計算機知識?在實際教學當中,筆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下面就從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培養目標出發,通過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現狀存在弊端的分析,對中職的計算機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與方法。
一、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培養目標
理論課程是基礎,實踐是本位。只有在夯實了專業基礎之後才能遊刃於實踐中。中職學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理論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為實踐服務,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積累經驗,以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知識。
二、計算機理論課程教與學的現狀
1.教材、教法現狀
從教材大綱上來看,要麼部分教材過於陳舊,編寫的教材幾年不變,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職業的需求;要麼和流行軟硬體步步緊跟,年年更新,使許多學校硬體環境頻頻告急。
從教學方法上來看,在教學方面,職業教育沒有從根本上脫離普教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因此,沒有真正地體現出自身的教學特色。
2.教學現狀
在目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三種課堂,三種現象”的問題:
第一,理論課。“教師講——學生聽——做練習” ,學生上課的熱情很低。
第二,上機課。學牛像一臺“錄音機” ,把老師講的東西照抄照搬,在操作了幾分鐘後就沒有興趣,開始玩遊戲,自學能力差。
第三,從教室到電腦室的先理論課,後上機課。在教室講解理論,然後到電腦室上機實踐,導致的結果是連在教室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到了電腦室都忘記操作步驟,很多時候又得去重新講解。這
些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少;老師講得累,學生學得累;中職生中絕大多數的自學能力很差,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才具備自學能力。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太多,太細,而留給學生思考和動手的時間太少,結果學生便養成了不思考、不動手的習慣,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高,成績也不理想。
三、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一個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觀。自主式教學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目標,除了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更要關注學生身體的健康、情感的豐富以及社會適應性的提升。這使我們感覺到一定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教學理念,以達到追求學生的自主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使其與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目標相適應。我們要製造這樣一個環境:走進課堂,三尺講臺消失了,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也不見了,課堂成了一個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結果以及展示自我的舞臺。“臺上”學生有的表演、有的辯論、還有的講解,“臺下”學生站著、坐著、蹲著,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課堂互動著,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走迸學生,我們會感受到,他們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而是朝氣蓬勃的孩子,有著靈活的思維,張揚的個性。
2.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變教學“滿堂灌”的形式,將知識的形成過程暴露給學生,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知識。二是計算機理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質。三是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先進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形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發現知識的樂趣。
***2***課堂內容預設與生成互動共生。
自主式教學不僅僅是預設的,同時也是動態生成的,是兩者的有機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按照這一要求,教師應該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十分充分的預設,使生成要立足與課本的重點以及難點,從而更具方向性、實效性,教學也需要在生成中拓展,教師要有效地利用課堂中的生成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課堂的引領者。首先,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擬出一個預習提綱,幫助明確學習的目標,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經過交流、反饋,瞭解本課的重難點並初步形成目標;緊接著,每個小組展示、交流預習環節的學習成果,相互之間提問、質疑、反駁,教師通過點評使學生、師生之間知識逐漸交融;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進行反思與總結,每一個學生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一個迴歸性的檢測,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整體上的一個盤點,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達到讓“弱者達標,強者更強”的最終目的。
四、結束語
我們雖已認識到教育物件的智慧類別,但離完全因材施教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端正教學態度,在正確認識學生的基礎上,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人人學有所成。考上高校是成功,取得國家資格證書同樣是成功。不管他取得什麼樣的成功,重要的是他要學會學習,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