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學論文參考範文

  隨著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心理課程教學引導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同時對提升大學生自己素質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源淺析》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承擔著大量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同時又面臨著職業生存發展的壓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與自我價值體現的矛盾,是職業壓力的高發群體。

  關鍵詞:高校 青年教師 職業壓力

  一、教師職業壓力的內涵

  壓力是指個體的身心在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職業壓力看作是由於工作環境的某些特點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煩惱的事件導致其從業人員的身心緊張狀態。教師的職業壓力則是指教師由於工作方面的原因導致的身心疲勞過度、神經緊張、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極的情感體驗。有研究表明,教師中感受到壓力較大和壓力很大的共佔72.47%①。高校青年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身處學校各部門工作的第一線,承擔了大量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任務,承受多方面的壓力,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因此,高校青年教師是職業壓力的高發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生存的壓力

  從教學方面來講,青年教師一般是站在教學的第一線,隨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們的教學負擔。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採用評教制度,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等都給青年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在學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師顧忌到評教結果往往對學生不敢嚴加管教,有職業道德的教師往往會受到自身良心的譴責,處於一種矛盾的煎熬狀態,這無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壓力。

  從高校的考核制度來講,有研究者曾針對高校的教師考核制度做過調查,結果顯示50.6%的教師表示所在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估時,教學和科研並重②。這意味著高校教師既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科研任務。教學活動本身就是複雜的、高消耗的腦力勞動,科研成果的創新更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所以,青年教師既要抓教學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個方面。有調查顯示,89.3%的教師感到教學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③。這也給青年教師帶來了很大的職業壓力。

  另外,當前推行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一專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在做好教學、搞好科研以外,還要面臨各種考試考核、職稱英語考試、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查、公開課教學比賽、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種種壓力。

  2.職業發展的壓力

  從學歷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個人才濟濟的環境,隨著整個社會受教育層次的提高,高校學歷競爭更加加劇,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在教學科研的同時,青年教師要想方設法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這種水漲船高的現象本無可厚非且順應時代發展益處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給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援性環境,如時間、金錢、機遇等,單純依靠教師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難重重,壓力甚大。

  從職稱晉升的角度來講,青年教師的職稱晉升普遍集中於助教到講師、講師到副教授這一階段,因此,那些教學任務對多而沒有時間精力進行科研的教師來說晉升問題難以解決,有晉升要求的青年教師自然會覺得壓力過大。

  另外,高校教師作為知識文化的傳播者,處於知識更新的風口浪尖,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得有一桶水。知識是教師的從業資本,當這些最有價值的資源不斷消耗,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充時,教師必然會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與價值體現的矛盾

  社會普遍認為,高校教師是一個工作輕鬆、收入高的職業。可現實的狀況是,高校青年教師的職稱、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對較低,因而在學校的各項改革方面,在學校的各類評比中,以及在科研專案的申請等方面均處於弱勢地位,這些無疑都給青年教師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上的壓力。加上教師工作成果的延遲性,教師在學生畢業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艱辛工作所創造的成果和價值,難以獲得職業成就感,因為無法實現自我價值這種高層次的需要,便產生煩悶、壓抑的心理問題。

  4.人際關係的壓力

  教師是個體性較強的職業,一項調查表明,高校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係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與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許多教師感到工作環境單調④。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單調的生活方式會引發心理疲勞,從而誘發心理健康問題。

  5.生活與工作的矛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個人及其家庭對生活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青年教師面臨著許多的生活問題,如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顧老人、購置住房等,面對這些問題,工作年限短、職稱低、資歷淺、收入低、經濟基礎薄弱的青年教師群體難免會感到有壓力。這些生活壓力往往導致青年教師家庭不和諧,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師自身身心特點的影響

  相對於一般人群,高校教師群體具有相對較高的智商和更為廣博的知識,有著對成才和成功更為強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環境決定了他們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青年教師不能客觀地認識自我,目標不切實際,有過於強烈的自我實現和自尊需要,把社會人中少數迅速成功的同齡人作為他們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標,從而產生強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勞動和付出沒能得到應有的肯定,導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產生壓力。

  註釋:

  ①徐志勤.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7,***9***.

  ②馮彩莉.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師職業壓力調查研究.攀登,2007,***12***.

  ③馮彩莉.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師職業壓力調查研究.攀登,2007,***12***.

  ④宗嵐,馬會梅,劉毅.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壓力源及應對策略.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6***.

  參考文獻:

  [1]徐志勤.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7,***9***.

  [2]馮彩莉.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師職業壓力調查研究.攀登.2007,***12***.

  [3]焦煒,程容.我國高校教師職業倦怠探析[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4]宗嵐,馬會梅.劉毅.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壓力源及應對策略.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6***.

  [5]史美東.高校教師職業壓力問題探討及對策.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