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長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視,嚴重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當前中職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方面,厭學情緒比較普遍。其次,還表現在人際關係、青春期等方面。加強當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包括:更新教師觀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開設心理諮詢室;加強心理教育研究等。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文如下:

  摘要:教師的教育工作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學生的成長髮展過程中,由於教育不當心理上會產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適應、情緒不協調和精神障礙。“育人”的關鍵在於情感的投入,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其心理特點出發,帶著愛來進行。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探討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一直提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然而,由於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及學生自身對職業教育認識上的偏頗,導致職業教育發展緩慢。

  而長期以來,就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多數除了學習成績較差以外,思想道德素質尤其有待提高。特別是一些家長把在家難以管教和約束的子女送到中職學校來,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校能管住和教育好他們的子女,讓他們在學校裡經過教育和學習能從一個“失敗者”轉變成“成功者”走向社會。這就是說,與其他型別的學校尤其高校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所針對的情況更為複雜,所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所擔負的責任更重。因此,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寬泛而談,中職學生往往表現出厭學、自卑、逆反等不良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從學生個體入手,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培養健康的心理,使之具有“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心理素質,為以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師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付出更多的心血,除了教好書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育好人。

  1.積極方面

  ***1***他們性格開朗、思想解放、社會參與度較高且易融入社會。

  ***2***他們富有競爭意識、個性突出、樂於交往。

  2.消極因素

  ***1***失落和自卑感強烈。大部分學生成績較差,進入職業學校前飽受老師批評、家長訓斥,自卑心理較為嚴重;進入職業學校後上進心不強,甚至自暴自棄。儘管教師耐心細緻講解,學生也能認識到學習重要,但因學習基礎差和心理障礙不能排除,學習興趣和效果始終無法提高。

  ***2***惰性和厭學心理普遍。學生原本不愛學習,到了職校後,新的教學模式、新的學習內容更讓他們難以適應,導致行為上的懶惰,厭學情緒嚴重。

  ***3***攀比和虛榮心理極強。很多學生物質追求高、攀比性強、心態不夠平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學習,還有的因此而荒廢學業。

  ***4***法紀和是非觀念淡漠。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法紀觀念淡薄,自控意識和行為能力差,是非觀念不強,在校園內打架、鬥毆甚至盜竊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當然,職校學生不良的心理特點絕不只以上所闡述到的,但上述情形都是比較普遍和相對比較嚴重的。只有瞭解了這些特點的形成原因,並正確地給予疏導,才能使職校學生身心正常和健康地成長。

  二、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社會上任何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道德規範,醫生的職業道德是救死扶傷;商人的職業道德是誠信待人。那麼,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敬業愛生。所謂敬業,就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不斷鑽研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所謂愛生,就是要用滿腔熱情來對待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

  人們都說“教師是園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這就註定教師的教育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而且,育人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教書。因為,人類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有著複雜的思想,同時,又會受到來自社會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在青少年時期思想比較活躍,容易受新鮮事物的誘惑。所以,作為一名中職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師的“育人”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面對的物件是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往不能沒有情感。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沒有情感,就像磨坊沒有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事業也是情感的事業。

  教師道德的核心就是愛,從愛出發,以愛為歸宿。教師的情感胸懷是博大的,他的愛比母愛更高尚、更豐富,他的愛是思想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教師的愛是泛愛,對任何人都有感染力。教師對思維敏捷的、反應遲鈍的、乖順的、頑皮的、倔強的、怯弱的學生都一樣付出愛心。用愛去激發學生的高尚情操,用愛去撫慰學生的創傷。

  三、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1.民主、平等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他們心理髮展和生理髮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同時中職生大多是因升學考試失利、未能上高中而被迫就讀中職。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後,生活環境、人際關係、個人身份、追求目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心理結構可能被破壞,心理平衡可能被打亂。而且很多學生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差因而長時間處於被遺忘的角落,所以產生了消極悲觀的情緒,對老師也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心理。他們往往表現為對學習無興趣、無目標、無動力,對所學專業冷淡。學無所長就轉向比吃、比穿、比花錢。其行為由緊張、壓抑轉向標新立異,盲目追求個性發展,主要表現在奇裝異服、嘴叼香菸、尋求刺激、蠻橫任性、目空一切、爭強好鬥,因此與老師的關係就常常處於緊張、不協調的狀態。

  要處理好師生關係其實關鍵還在於教師,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應首先嚐試與學生保持一種朋友關係,讓他們感受到民主、平等且親密,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愛與關懷。時間一長學生們不但先前的那種對立情緒逐漸消除了,而且還願意主動與老師溝通,說出他們的困惑,並且還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

  其實,愛學生是每位教師的天職,但是方法很重要,“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是能讓學生接受的。筆者對多年的教學經驗也做了一些總結。愛學生首先要真正全面地瞭解學生、關心學生。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為了能全面瞭解學生,筆者常常利用課餘時間找學生聊天,或者通過QQ來對話,尤其是在班上表現特殊的學生,比如上課淘氣搗亂的、鬱鬱寡歡不願與人交往的,這兩類學生一般情況會與其他學生有所不同,所以筆者會把工作重點放在他們身上。聊天的內容大多是學習以外的事情,比如家庭及成員、業餘愛好、有沒有知心朋友等等,都是些瑣碎的事情。記得曾經有個學生剛入學的時候,上課常和老師搗亂,嚴重擾亂了課堂秩序,老師不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後來,通過幾次接觸筆者瞭解到他喜歡踢足球,於是筆者就在班上成立了一個小足球隊,還讓他任隊長,課外活動我們就組織球賽,筆者親自去助陣。慢慢地,他對筆者的牴觸心理逐漸消失了,還經常主動說說心裡話,把筆者當成真正的朋友。班裡的各項活動他總是積極踴躍地報名參加,課上的很多小毛病也改了。

  2.尊重、信任

  教育家魏書生在學生面前從不以長者或教師的身份自居,凡事採用與學生商量的口氣,哪怕再差的學生,在他眼裡也是一個需要尊重、理解、認識的真正的人。筆者雖然沒有魏老師的教育教學經驗豐富,但是知道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是搞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所以,班裡的事情一定要通過班委會研究決定,從不擅作主張。在與學生談心的時侯,筆者也會專心致志地傾聽學生的講話,因為面對面平等的談話,更容易使學生敞開心扉,從而瞭解他們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和啟發。

  情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橋樑和潤滑劑,它瀰漫於整個教育空間,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其實,教師的情感最容易傳染給學生,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會感染給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用我們的笑容感染學生,用我們的眼神來傳遞師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通過學生的眼睛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用眼睛傳遞微妙的資訊。可以說教師的真情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我們要善於在不同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或讚揚,或欣賞,或批評,用真誠去編織束束鮮花,以此來感動學生,激勵學生。

  3.讚賞、支援

  讚賞是師愛永不枯竭的源泉,學生總是希望被教師讚賞。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證明:教師如果能對學生正確地評價,及時表揚、鼓勵學生,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其積極性。所以,讚賞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可以取用又永遠用不完的“動力資源”。中職學生由於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當等原因,學業不出色,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指責。所以在自我認識和學習工作上常常表現出嚴重的自卑心理,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這時候教師的讚賞和支援會讓學生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不斷地發掘其潛力。

  4.批評、引導

  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嚴慈相生、剛柔相濟的,對學生一味地“慈愛”而沒有嚴格要求是不行的。教師要在思想上、學習上、行為規範上嚴格要求學生,所以,當學生有不良的習慣時一定要及時指出,正確引導,幫助其改正,並且做到處理任何事情要公平合理,不重罰“學困生”,也不偏袒優秀生,不縱容明知故犯者,也不委屈無辜受累者,力求一視同仁。批評要適度,否則對學生不但沒有積極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畏懼。並在適度批評的基礎上給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引導其步入學習的正軌,逐步改掉自身的小毛病,完善自我個性。

  教師不同於家長,他的愛不是基於親緣關係的愛,也不是出於個人需求的愛,而是一種出於崇高目的的,充滿科學精神且持久而深厚的教育的愛。這種愛包括對學生嚴格要求和耐心教導,對學生不放縱、不溺愛。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並不是一味斥責,而是要嚴而有格、嚴而有理、言而有情、言而有度,要把熱愛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嚴出於愛、愛寓於嚴、嚴愛結合,讓學生在教師的真誠關愛中啟迪心靈,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中奮發成才。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多傾注愛心,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學生。中職學校的一些學生對很多事情總是抱著消極的態度來應對,要改變這種消極心理,只有以愛做橋樑,多與他們接觸,深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找愉悅感、安全感和尊嚴感。

  四、結 語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作為學校、老師不僅僅是滿足學生家長的心願把學生管住,更為重要的目標是把學生管好,讓學生在校期間學會遵紀守法、學會遵章守規、學會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學會和掌握必要的專業和技術技能。尤其教育工作者要擺正位置,正視生源現狀,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殊心理採取科學的教育方法,促使學生的心理、學習和生理平衡發展,使他們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了健康的心理,我們的學生才能正視社會,積極地面對生活,迎接未來給予他們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陳洪慶,杜宇.新時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西安:陝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1-12.

  [2] 俞國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46-247.

  [3] 盧家楣,魏慶安,李其維.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4:687.

  [4] 楊潔,果長林.以職業教育為導向職高班級德育工作研 究與實踐[J].教育文匯,2010,***4***:3-5.

  [5] 廉紅霞.班級管理如何實施創新教育[N].學習報***科研 版***,2007,***4***.

  作者簡介:丁娟***1976-***,女,香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教師,從事兒童心理研究及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