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

  一家企業是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呢?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的實現方法有什麼?小編為你帶來了“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企業精細化管理如何實現

  一、何謂企業精細化管理?

  伴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實施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企業徹底實現“精益企業”的必由之路。

  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為適應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建立目標細分、標準細分、任務細分、流程細分、實施精確計劃、精確決策、精確控制、精確考核的一種科學管理模式。

  要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應該在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注重流程交底、標準化和程式化管理手段的運用,進而可以實現組織管理的精確性、高效性,並通過協同手段實現企業的持續良好的執行。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通過剛性制度的實行,不斷規範企業的人事化管理,真正落實企業工作人員的責任,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新的意識,應該被賦予新的理念和認真的態度,真正體現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的。

  精細化管理模式是為了建立:①目標細分;②標準細分;③任務細分;④流程細分;⑤實施精確計劃;⑥精確決策;⑦精確控制;⑧精確考核。

  精細化管理必須要依託於規範化,在標準化的基礎上精細,不能直接在野蠻製造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會越精細越錯。也就是說,標準化的核心元素是精細。

  精細化管理不僅是一種模式,還有完善的理念和與之相應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抽絲剝繭”,找到每項工作與任務的KPI***關鍵工作績效***,真正實現“正確的人做正確的工作”。

  二、實施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實施精細化管理,能使不斷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針對公司管理現狀,切實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重要工作方法。其指導思想是:在認真學習精細化管理方法論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公司各類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全面提升執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為出發點,圍繞公司中心工作,運用科學適當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準、細、嚴”落實到管理工作的每個環節,不斷提高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培育精細文化,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實施精細化管理,其具體要求是在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八化”,即以下“八化”

  1、細化:任務分解要細化***橫向到個人,縱向到時間***;佈置工作要細化***符合SMART原則***;制定計劃要細化***符合5W2H原則***;指揮、指導要細化***有效溝通原則***。

  2、量化:績效衡量標準要量化或行為化,不能量化或行為化的指標不能作為關鍵績效指標。

  3、流程優化:要本著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流程化和規範化的思路,不斷改進和優化關鍵業務流程,提高結構性效率。

  4、協同化: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工作單元之間的銜接配合要協同。強調為內部客戶服務的理念。

  5、模板化:核心業務流程的關鍵節點輸出產品要模板化。包括產品輸出的文件格式、資料格式、內容結構等都要實現模板化。

  6、標準化:統一規格標準、操作標準、服務標準。具體包括各種公文格式的標準化、各種記錄的標準化、各種作業流程的標準化、各種服務的標準化等。

  7、實證化:績效評估實證化。以事實為依據,對照績效標準,進行事實結果核對比較,強調日常資料及事實的收集。

  8、嚴格化:執行的標準和控制偏差的標準要精細,結果的處理要嚴肅、要嚴格。

  三、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一是學習精細化管理的方法論,培育精細文化;二是做好工作任務的逐級分解,確保全年任務的完成;三是梳理流程,優化改進流程;四是核心業務流程及工作流程的關鍵節點產品的模板化;五是強化績效管理,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其實精細化管理是以精細操作和管理為基本特徵的,它是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克服惰性、控制企業滴漏,強化連結,協作管理等方面的鏈條連線.從而提高整體的管理方法。這是一個由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的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尚處於崗位責任制管理階段,有的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只是靠市場機會取得的,遠遠沒有達到西方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他們往往習慣於粗放式或者定性的管理,資料化或者事例化的管理則相對難以接受,為此要浪費很多原本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時間與資源。

  中國加入WTO的大環境,資訊化和科技迅猛發展引發的知識經濟浪潮和全球一體化的激盪,迫切需要國有企業對傳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進行整體的、深刻的更新改造,不斷提升企業管理素質,升化管理層次,才能使企業取得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入場券。尤其對日資企業來說,實行精細化管理尤為迫切,它的資源越來越少,採用高科技管理方法,例如8S、LP、TPM等,才使日資企業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邁進,解決“管理手段簡單、管理形式粗放、管理層次多、有效生逐級衰退”的問題。

  四、精細化管理的兩大工具

  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要學會使用兩個工具:2/8原則和ABC分類。

  2/8原則,即“次要的多數,關鍵的少數”原則。

  2/8原則是義大利經濟和社會學學家帕累託提出的。他通過對經濟社會中的窮人和富人的分析,發現20%的富人擁有著全世界80%的財富,80%的窮人卻擁有著全世界20%的財富,世界財富的分配並不是均等的。

  2/8原則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本質,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主要、次要和一般構成的。有時,企業員工不能準確地把握工作的主次,甚至越做越錯,就是因為沒有進行專業的精細化管理。也就是說,只要認清了工作中的主要、次要和一般元素,掌握了2/8原則,就可以抓住工作的本質。

  ABC分類

  當被問到“誰是富人中的富人,誰是窮人中的窮人”時,就需要在2/8原則的基礎上進行ABC分類。

  所謂的ABC,就是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叫KPI。如果企業處於野蠻製造階段,所有的過程、工作任務都是野蠻的。精益製造與野蠻製造的不同之處在於:精細分析是在標準化以後,在規範中找到A***精華部分***。

  五、精細化管理的四大特徵

  精細化管理的特徵是,在原有標準化的基礎上,更精、更準、更細、更嚴。

  1.更精:精,即做精,精益求精。 精是目標,追求最好。

  2.更準:準,即準確、及時。 準是資訊與決策,準確無誤。

  3.更細:細,即做細,把工作做細、把管理做細。 細是執行細化,一定要重視細節。

  4.更嚴:嚴,就是嚴格控制偏差,一絲不苟。 在執行與控制上,企業應要求嚴格。

  六、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1.開源節流的意識

  在推行精細化管理時,可以在企業中倡導一種節約文化。通過精細化管理,可以推動企業的定額管理。比如,不管是一度電、一滴油, 還是一顆螺絲釘,都要進行精細化管理,節約瞭如何獎勵,浪費了又如何懲罰等都要執行相應定額。

  具體來說,開源節流的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讓節約成為企業的一種精神;第二,讓節約意識深入每個員工的心田;第三 ,抓住決策龍頭,避免全域性浪費;第四,從細節入手,節約要體現在點滴之中;第五,精細化管理,制度也能創造利潤;第六,採購節約; 第七,生產節約;第八,營銷節約;第九,管理節約。

  2.精益求精的理念

  精細化管理,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精益求精,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在精細化管理中,精益求精的理念主要表現在:第一,所需人力 資源最多可降至1/2;第二,新產品開發週期最低可減至1/2或2/3;第三,生產過程的在製品庫存最低可減至1/10;第四,工廠佔用空間最 低可減至1/2;第五,成品庫存最低可減至1/4;第六,產品質量可大幅度提高30%。

  3.持續改善的態度

  改善永遠比管理更重要

  管理型與改善型是有區別的:管理型主要是靠制度來約束員工;改善型主要是靠科學方法糾正錯誤,二者的理念不同。在精細化管理過 程中,改善永遠比管理更重要。

  改善型強調緊張感與時間效率的關係

  改善型建立在企業緊張感的基礎上。一個企業沒有緊張感,就沒有變革前途。沒有緊張感要培養緊張感

  緊張感是改善的前提。沒有緊張感,企業就不會有改善和變革。所以,企業要培養緊張感。

  企業文化要融入緊張感

  員工上班時,就應該按部就班,不應該有串崗聊天、無所事事。日本員工的工資大概是中國員工的20倍,這是改善的結果。一個日本員 工可以操作50臺裝置,而在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中,通常是50個員工操作一臺裝置,所以出現了所謂的“民工荒現象”。改善這種現象的最 好方法,就是實行精細化管理,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工資。

  4.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文化

  精細化管理要靠全員來參與。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推動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文化,應做到:第一,相信員工;第二,發動員工;第三,依靠員工;第四,成就員工。

  餐飲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

  餐飲業發展到現在,對客人的服務是越來越重視了,每個餐飲店都在想辦法如何做好對客服務,如何能讓客人再次來餐飲消費。那麼要做好對客服務我想精細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人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精細化管理:

  注重細節,善於用心

  細節決定成敗,成功在於用心。曾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凡事只要用心,只要抓住細節和關鍵,就算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最基本可以達到滿意。比如拿餐飲菜品來說:一盤毛豆的成本價不會超過1元錢,大排檔售價最多不過幾塊錢,但在餐飲裡卻要賣到幾十塊,憑什麼賣這麼高的價呢?區別在哪裡?是因為我們的毛豆好看還是因為口味更好?答案是未必!但是,如果我們的一盤毛豆都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全部一模一樣,客人一看就知道它的價值區別了,因為它體現了精細,這樣是區別,大排擋是不可能提供給你一盤全部是雙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毛豆,這就充分說明細節決定你的產品質量。許多客人能成為餐飲店的忠實回頭客,往往就是因為我們注重了細節,再加上服務員細節周到的服務而感動了他,而餐飲店的聲譽也就是通過這些細節和服務人員一件件普通平凡的小事,加深了客人對餐飲的美好印象,從而引薦了更多的客人慕名而來。

  態度決定一切,凡事必須認真。沒有做不好的事,只看我們專心不專心,態度端正不端正。所以端正員工做事的思想態度至關重要,對管理嚴格精細,多制度嚴格執行,對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獎罰分明。獎要獎的讓他人眼紅,罰要罰得讓你心痛。用嚴格精細的管理,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例:員工餐廳勤雜工在下班之時利用職務之便,將一瓶陳醋拿出店,被值班保安當場查獲,放在以往,可能只是對勤雜工進行處理,而忽略了對保安員的獎勵,其實我們不單要對勤雜工進行嚴肅處理,而且還要對保安員進行獎勵,這樣保安員才會更加用心工作。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是保安份內的事,可獎可不獎,以往就沒有這種事情發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會沒有。那麼既然有類似情況,為什麼沒有人去抓呢?或者說保安也抓了而沒有進行獎勵呢?而這就是我們要所尋求的變化之所在。

  管理無小事,從身邊小事做起

  業內人士都知道,餐飲管理無小事,我們選擇做餐飲的就是要堅持每天把身邊的小事做好,只有把小事都做好了,餐飲也就做成功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見到這種現象:開完會議,桌椅凌亂離席者幾乎無人有意識進行擺放歸位;公共區域菸蒂紙團滿地皆是,但無人伸手去撿;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還是有很多人不會動手去做。究其原因?難道說大家連把椅子歸位和伸手去撿一個紙團和菸蒂的力氣都沒有嗎?不是,歸其原因不是不能做,而是我們沒有這個習慣。那麼為何不去要求呢?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去要求。那麼我們又何不去要求呢?很簡單這就是我們說的細節沒有人去關注,小事沒有人去把它當回事。乍看起來似是小題大做,其實這就是我們做管理應該學習的一種規範化的觀念,一種細節化的管理習慣,一旦這種觀念被所有員工接受,就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管理習慣,諸如此類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要求,我們的管理自然不再粗放式的,所以,管理必須從小事抓起,從基礎管理抓起,從行為習慣抓起,一點點的改變,一點點的規範,一點點的養成,抓好工作中的要點、重點,如此長期堅持,員工才會有所提高,才能使餐飲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不斷地取得新進步。

  工作量化到人,做好細微管理

  首先把工作目標層層分解量化到每一個員工,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其次把工作內容劃分到人,責任量化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杜絕如在平時我們經常所講的“每個人、一些人、任何人、沒有人”的故事那樣,本來“任何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而最終卻是“沒有人”去做,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開始埋怨責備“一些人”。同時工作中要杜絕踢皮球的現象。編卡註明詳細量化到人的工作內容及考核標準,管轄區域和物品,檢查人和監督人,形成環環相扣的管理機制。再次把工作程式細微化。把細節寫入程式,形成工作規範,讓人人無皮球可踢。

  萬里長城是一磚一瓦之功,浩瀚大海是每滴水形成之力,餐飲管理亦是同樣道理,只有撲下身子抓小事,日常事務反覆抓,做到量化、注重細節,才能使我們工作的各個環節做到有效控制,使管理工作達到盡善盡美。

  有效實施精細化管理的5項關鍵因素

  1.從最高領導做起

  企業領導者這一特殊角色決定了自己是最瞭解企業的人,企業領導者這一特殊地位決定了自己是促使精細化管理方案得到不折不扣執行的關鍵。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一個企業是否對細節的執行有耐力,關鍵看兩點:其一,管理者是否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其二,企業是否有持之以恆的作風。

  實施精細化管理強調領導作用,並不是要求領導一定要事必躬親,而是要有明察秋毫,對一些重要細節比他人觀察得更周密、更細緻,做到能夠細緻入微,並能在某些細節的操作上做出榜樣,並形成一種威懾力,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無法搪塞。只有這樣,企業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細,企業精細化管理才能得到有效實施。

  2.管理層明確職責

  管理層責、權、利是否明確對精細化管理的推行影響較大,因此,精細化管理強調部門職能清晰、權責到位,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企業只有細分組織機構中的職能和崗位,明確不同層次管理者享有的權利、利益與其承擔的責任,才能保證精細化管理的順利推行。因此,企業領導應對工作進行科學分工,界定好所有管理者應盡的責任,讓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杜絕工作中推諉、扯皮等不良現象,保證精細化方案的有效實施。

  3.重視監督檢查

  精細化管理是一套完整體系,是一個封閉的管理系統,由“制定—實施—監督”三大必不可少的環節構成。有了好的管理方案、制度,也明確了職責和實施人,但是面對各種變化,總存在實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因此一旦失去了監督,方案、制度就會流於形式。

  要保證精細化管理措施的有效執行,必須認真檢查實施效果,按照PDCA迴圈的原則***指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總結***Action******建立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並進一步加以改善提高。其中,檢查內容和標準要科學,儘可能量化。檢查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以求反映真實客觀的情況。企業真正實現精細化,形成精細文化,那麼每位員工將自發把“精細化”作為習慣。

  4.學會控制成本

  精細化管理對企業最大的貢獻在於成本控制,一個實現管理精細化的企業,一般都能夠把成本控制到最優,因為管理的精細化能夠優化流程、提高品質、降低不必要的損耗。

  5.善於採用現代科學技術

  與泰勒制的科學管理相比,現代的精細化管理最大的差異就是電子化手段的應用。就是電腦、數碼相機、數字電視、數字通訊等電子產品或服務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精細化管理要產生大量的的資訊流、資料流,針對這些資料如何收集、整理、篩選、儲存、檢索、加工、分析、運用,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適合於本企業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