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實施招聘***2***


 
  二、吸引人才機制的建立
 
  雖然中小企業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擾較多,而且有些是企業不能避免的,但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體制靈活、對環境反應靈敏、發展潛力大等優點;人才在企業的發展的機會較多,容易發揮個人的特長,體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自己的優勢。所以,中小企業應揚長避短,建立一個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正確的觀念
 
  1.從狹隘的人才觀到全面的人才觀,即從單純的技術人才觀到多樣性、多層次性的全面人才觀。由於歷史與社會的原因,中小企業普遍認為人才就是指技術人才。他們將企業經營中的諸多問題歸根於缺乏技術人才。這種狹隘的人才觀,使中小企業形成一種對技術人才的依賴性,難以發現自身面臨的真實問題,也不重視人才管理體制的系統建設,從而使企業難以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
 
  技術人才對企業經營的成敗當然很關鍵,我們也確實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技術上的突破,使企業面貌煥然一新。但這種情況是有條件的,它並不發生於大多數企業中。多數的情況是企業在有序的運作中推進技術進步和創新,技術人才也只是企業經營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建立全面的人才觀是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業主要應建立如下人才觀:
 
  人才是多樣性的:企業經營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種各樣的人才。除技術人才外,還有管理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公關人才等等。應該說,一切具有可為企業發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幹的人都是企業的人才。
 
  人才是多層次性的:企業經營中,各種人才居於企業組織的不同層次。他們可以是高層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產經營第一線的員工;可以是高階的技術開發的專家,也可以是技能嫻熟的工人。
 
  全面的人才觀可以克服狹隘人才觀的弊端,使企業全面分析人力資源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和機遇,從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體系,有針對性地招攬切實需要的適用人才。
 
  2.從“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於各種原因,中小企業有一種人才完美的錯覺,甚至對人才有一種神祕感,認為人才應是全能的完人,把企業的發展寄託於個別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種對人才的依賴心理。
 
  如前所述,對企業而言,人才就是具有能為企業所用的一技之長的人。他也許在某些方面能力突出,但在其它方面表現平平,他也會有他的弱點。
 
  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觀點,企業才能自覺地完善管理體制和建立人才流動的機制,而不是把企業的發展寄託於個別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同時,它還有助於企業形成系統管理的觀念。
 
  3.轉變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觀,從人才“需要事業”到人才“要事業,也要生活”。
 
  很多中小企業認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他們不在乎物質需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這或許是正確的:因為一切均在計劃安排中,追求是沒有用處的。然而,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的價值觀,以及社會對個人價值的判斷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個個體的生活質量高低已成為社會衡量其個人價值的重要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要事業,也要生活”成為人才的普遍需要。由於社會觀念的偏見和企業財力有限,在中小企業吸引人才的難度本來就很大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採用有效的方式,吸引適用的人才具有特別的意義。正確的認識人才的需要,有助於中小企業制定正確的引進人才的戰略和政策。4.轉變使用人才的觀念
 
  雖然一直以來,社會廣泛地批評“任人唯親”“,但仍有不少企業”唯親近者是用“、”唯家族成員是用“,使企業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這種情況必須糾正,但與此同時,也不可走向另一個誤區——”親者不任“;現在有的中小企業竭力迴避從企業內部培養、選拔人才,甚至認為企業內部沒有人才,總希望弄個外來和尚。其實,真正的”任人唯賢“是不論親疏的,內部選拔人才也是一條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徑。由內部選拔出來的人??、產品特性等;個人的價值觀念與企業的理念較為一致,能夠較好的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可能更有助於企業的發展。而且,企業和人才之間相互瞭解,容易形成一種信任機制,有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