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商務專業論文精選範文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貿易方式正以其不可抵擋的勢頭成為跨國企業推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工具,當然與之相伴而生的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也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關注的焦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專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商務專業論文範文一:電子商務的安全管理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使用者資料存在的安全風險

  1.1電子商務環境下使用者資料存在的技術風險

  1.1.1硬體風險

  自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後,計算機一直都被稱為西方世界的產物。計算機和有關產品的製造技術,大部分都是國外產商在控制,中國的計算機制造業,很多就是停駐在周邊的產品上,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意識。處於電子商務環境中,使用者數控的管理與計算機技術息息相關。由於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所以硬體的更新也要不停地加快速度。如果一個老化的裝置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就會使儲存資料無法得到穩定,電子商務系統的相容性也會降低,會造成使用者資料的質量與應用受到影響。因此,這種過時的裝備會成為不法份子所要攻擊的物件。

  1.1.2軟體風險

  這幾年,軟體平臺經常改朝換代,被淘汰掉的軟體環境,可能是因為沒有相對應的執行環境造成不能操作的情況,導致原有資料被損壞。所以,對於執行使用者資料的軟體平臺一定要實施定期有效的檢測和維護,才能保證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目前網路線上的升級與維護,深受廣大使用者的喜愛。但是這樣的方式會使電子商務系統的資訊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因為升級與維護資料包,傳輸路線,資料傳送方都無法確定身份和來源,那就很難實施第三方的測試,所以也就不能保證安全性與可靠性,因此一定要選擇具有相當高的可靠性方式。在升級維護的時候,這些資料可能會被不法份子利用,這樣就會成為直接攻擊使用者資料的捷徑。

  1.2電子商務環境下使用者資料存在的管理風險

  1.2.1制度缺失

  2012中國個人資訊保護大會於2012年3月15日在京召開。由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軟體評測中心舉辦的會議“,保護個人資訊,增強行業自律”是這個會議所要宣揚的主題。工業與資訊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劉九如在會上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電子科學情報研究所對個人資訊保護也展開了研究工作,2500多份調查問卷交予社會公眾,而且拜訪了騰訊和百度等很多公司。從調查中發現,中國的資訊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風險,調查中大約有75%的公眾提出要增強立法保護個人資訊。筆者急切地希望我國對於法律法規方面加強完善,最好能夠制定關於個人資訊的保護法。

  1.2.2重視不足

  電子商務行業在繁榮發展的時候,也有著激烈的競爭力。電子商務的從業者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得到有利的位置,都會使用降低成本的手段,從而提升利潤。所以在這種過程中,往往只追求利益的存在而忽略安全的問題。首先是由於安全工作無法直接帶來有效的效益,乃至只能投入而無法產出的情況;其次是由於安全工作中具有長期性與複雜性,需要的資金量是很大的,因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短時間裡是不能夠獲取收益的;最後是因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從業者都存在缺乏經驗的情況,對於安全問題沒有完全的認知能力。

  1.2.3使用者安全意識淡薄

  使用者對於安全的意識很薄弱也會影響到使用者資料安全。由於資料的所有者就是使用者,若使用者自己對於個人資訊都沒有安全意識,那就更談不上資料安全了。中國使用者對於個人資訊的保護意識與能力一點都不符合電子商務高速的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於防毒軟體沒有進行及時的升級和查殺;隨便安裝來路不明的軟體和外掛;訪問沒有安全性的網站或者是被“釣魚”;密碼設定的過於簡單或者是長時間不更換;對於個人資訊隨意散佈或者主動透露;網路交友不慎,輕信謠言導致受騙等。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使用者資料安全管理的對策建議

  2.1使用者資料安全管理的目標

  使用者資料的安全管理目標是為了保障使用者資料在收集、加工、儲存、利用的全部生命週期中,其中原始性、真實性、完整性與有效性都不要受到外界原因的影響,不因為突發事件和惡意的因素而受到破壞,更改與洩露。主要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2.1.1保證使用者資料支撐環境的完整可用

  使用者資料的支撐環境是指對於使用者資料實施讀取、修改、輸出、維護之類操作的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系統。處於電子商務環境中,使用者資料的管理脫離不了計算機系統與網路系統。如果脫離支撐環境,使用者資料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就存在著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情況。所以想要保障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就要實施保護支撐環境,保證系統的正常運作並且安全具有可靠性。

  2.1.2保證使用者資料載體的安全

  使用者資料是根據磁、光之類的介質作為儲存載體的,若離開了載體,使用者資料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載體是使用者可以一直生存下去的基本環境。使用者資料的安全性是和載體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密切相關的。因為載體需要儲存使用者資料的數量很大,所以經常被作為主要的攻擊物件。若載體出現故障或者被惡意攻擊,就會導致使用者資料不能讀取或被洩露,受到不能彌補的損失。所以,確保使用者資料載體的實體安全性,是使用者資料必須具有的管理。

  2.2使用者資料安全管理體系設計

  2.2.1技術方面

  ***1***反病毒和安全掃描技術。在計算機網路中病毒是很常見的,也是最大的安全問題。計算機病毒會因為計算機的發展而變化,也會因為網路的繁榮而有效地得到大規模傳播與擴散。計算機和網路系統一直都存在安全漏洞的問題,這是無法泯滅的,只能減少安全隱患。在防禦病毒攻擊與填補安全漏洞中用到的主要手段就是反病毒與安全掃描技術。利用病毒查殺與實時防禦,不僅可以及時地將已經存在的病毒清除掉,還可以防禦新病毒的侵入和病毒對資料所造成的破壞和洩露。通過安全掃描會發現軟體中會有漏洞和“後門”程式的存在,可以安裝補丁,預防漏洞與“後門”被不法分子利用,給資料造成安全隱患。

  ***2***防火牆和入侵檢測技術。防火牆屬於一種隔離技術,位於特定區域和外界環境的中心處,可以掌控特定區域和外界的溝通,起到了保護特定區域安全的作用。計算機與網路的環境中,軟體和硬體的結合就形成了防火牆,能夠依據安全策略掌控進出網路資料的行為和流向,並且可以將日誌儲存,實施稽核。在電子商務中,像計算機、伺服器這些使用者資料儲存與執行的裝置都需要安裝防火牆,因為防火牆可以作為不安全因素的過濾器。能夠對資料實施實時的監控,並且可以對那些資料訪問的請求實施判別,還能及時地拒絕、中斷、防禦有可疑性的訪問與傳輸行為。實時檢測和事後檢測都屬於入侵檢測技術。

  2.2.2管理方面

  電子商務環境中的使用者資料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大部分都是因為管理的原因。這就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管理方面出現一個小漏洞,都會給使用者資料帶來安全隱患。所以,在管理使用者資料的制度中,要做好很多保護策略,確保資料的安全性。只有將法律法規進行深度的完善,加強執法力度,提升制度的適用性與可操作性,建立完整的監督制度,將社會監督發展下去,這樣才能夠推動個人資訊保安的保護工作。在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藉助其他國家的經驗,將第三方評測機構引進我國,可以對收集與個人資訊企業的安全管理水準實施鑑定,可以提供可靠的資訊給政府執法,將企業的資訊保護制度做到更好。關於使用者資料的安全管理體系,所介入的範圍很廣泛,涵蓋層面也比較多。利用多措並舉的方式,實施齊抓並管,這樣就可以保證這個體系的正常運作,還能夠從根源上保護使用者資料的安全。

  三、結語

  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電子商務成為了繁榮發展的階段,電子商務中使用者資料被廣泛採用,展現出了極大的作用。而且,在電子商務的資源中使用者資料是尤為重要的。也是因為使用者資料的逐漸強大,洩露事件也在頻繁發生,導致了使用者資料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對於電子環境中,要展開對使用者資料安全管理的探究。

  電子商務專業論文範文二:電子商務中的專案管理研究

  一、現階段電子商務中專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專案管理對技術含量的要求較高,且涉及範圍廣,在具體的操作中會受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出現一系列問題。當前,電子商務專案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企業能力稍顯不足。企業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部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有限,或企業員工的綜合素養不達標,使其並不能與電子商務專案管理要求相適應。而電子商務多以並行工作模式的形式存在,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員工的綜合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企業能力滯後便會阻滯專案管理工作的進展。

  2.管理觀念落後。部分企業管理並沒有認識到電子商務環境下專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並沒有組建一整套的電子商務網路,促使管理工作缺乏技術支援。還有部分企業雖然有先進網路建設,但過分依靠軟體進行專案管理,忽略了員工在專案管理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存在認識誤區。

  3.資源配置欠合理。電子商務專案管理除了具有複雜性、動態性外,還具有極大的風險性,管理目標、任務等能否科學、高效的實現,一方面離不開多種資訊資源的應用與融合,另一方面還有賴於人員、資源之間的合理、科學配置,若資源配置不合理,便會造成資源浪費。

  4.管理體系欠完善。電子商務雖然取得了迅猛發展,由於我國的電子商務領域起步較晚,可以說還是一個新興領域,尚處於不斷探索和研究進展階段中,並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規範、標準等,因此,在管理上往往會出現執行力不夠等現象。

  5.組織結構與其要求不相適應。電子商務專案管理中,對組織結構的靈活性有著硬性要求,組織結構務必要能夠適應組織文化,企業中部分員工的工作性質為跨部門工作模式,但組織結構有時不利於員工個人與部門之間的交流,管理幅度掌握不得當,不利於協同管理的實現。

  6.應激力不足。由電子商務專案管理的動態性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專案管理工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技術手段的更新、市場因素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若管理工作並不能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做出調整,對管理工作中變化因素的應激力不足,便會失去管理的效果。

  二、基於生命週期的電子商務專案管理

  電子商務專案管理中引入生命週期後,可針對電子商務專案管理過程做出及時、有效的補充,從而完善管理程式,再加上企業人員綜合素養水平的提升與技術的先進性,將市場不確定因素納入到管理工作考量範疇中去,實現對其的全面、高效、科學的管理。

  1.生命週期的引入。就電子商務專案管理而言,生命週期主要按照以下程式進行,首先是識別需求,該環節的任務就是對投資收益、專案可行性以及供應商條件等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其需求;其次是提出解決方案,供應商出具標書,針對解決方案做出詳細介紹;再次是專案執行,將預先設定的目標進行細化,以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編制出工作計劃,並對人力資源與其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對專案的進展,採取定期監控制,以及時瞭解專案中存在的偏狹,儘快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確保目標的完成;最後是專案結束,對專案管理成果進行移交,促進客戶目標的實現。

  2.先進技術的引入。主要包括多層體系結構、工作流程管理技術、系統整合技術以及系統安全性與開放性。首先是多層體系結構,較之於傳統的伺服器與客戶兩層體系結構,增加了多層代理體系,將伺服器整合後,促使操作介面與資訊資料之間統一,並增設了系統維護與升級操作;其次是工作流程管理技術,該項技術將預設的工作流程進行綜合管理,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人機互動的自動化,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水平;再次是系統整合技術,該技術具有學科性與複雜性共存的特點,除了可實現原系統的整合、軟體系統的整合以及二次開發的部分軟體整合之外,其對員工素養的要求極高,可節約大量的物力、人力與財力投入,並有利於管理實效的凸顯;最後是系統安全性與開放性,可實現資源共享,並可防止資訊外洩,同時也強化了風險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管理需求。

  三、結語

  由上觀之,電子商務專案管理是一項涉及內容廣泛且極為複雜的工作,現階段電子商務中的專案管理還存在著諸多侷限性。為進一步取得實效,除了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外,還要認清局勢,進行科學的統籌與規劃,以便應對市場中的多變因素,促使其效益發揮最大化,並在推動全球化程序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