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的能力與品質的辯論
如果讓你選擇,你認為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努力、上進、幽默感?抑或是聊天、辯論?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能力很重要,但是多數人卻並不具備。
人的哪些能力很重要
1、用語言準確表達出想法這真的是能力
說真的,我們中的大多數都缺少這項技能,但它又極度重要。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你建立人際關係,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學好這項技能讓你可以和別人自如地交流思想。
儘管我不是專家,但我認為:鍛鍊自己表達技能的關鍵就是——勇敢去說。你可以嘗試和陌生人對話,和火車鄰座搭訕,和許久不見的初戀聯絡一下。和那些你需要鼓起勇氣才能和他們對話的人嘮幾句,這樣可以逼著你將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晰。
走出去,開始和別人對話吧。解開自己的束縛,表達你自己。
2、和自己相處的能力
獨處是一種能力。
一個人的時候也能很快樂,如果你掌握這項技能,相信我,沒人能奪走你的幸福。做你自己最好的朋友,享受自己的陪伴,享受一個人的快樂時光。
如果你get這項技能,你將會開始感恩周邊的人和一切。
3、掙脫羊群效應: 不人云亦云也是能力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一群羊面前放上一個柵欄,領頭羊跳過柵欄之後,後面的羊也會跟著一個個跳過。
這看上去很合理對吧。
但是讓柵欄突然被移開,後面的羊還是繼續跳,就好像柵欄還存在一樣。
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跳,他們可能會回答“前面羊跳,我就跟著跳嘍。”
而人類也不比羊聰明多少。我們也有這種“羊群效應”:我們學東西往往很快,但有時候我們學到的很多東西都是錯的。
這個現象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比如說打著宗教旗號的封建迷信。比如過印度人對於Engineering專業的狂熱。
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跟繼續跳躍的羊一樣。羊是活不下來的,他們最終會被送到屠宰場。
學會不做模仿別人的羊,可能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一課。
4、快速恢復的能力
從一敗塗地中一次次站起來,即便遭遇墜機;
也能重回風光無限;
即便經歷一次次的實驗失敗;
卻重不放棄重新起航;
你要試著培養這種能力。
5、學會放手的能力
有些東西真的不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很有可能你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有時候,你需要轉換自己的目標,改變自己的計劃。
你可以嘗試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了,我可以開始考慮我的新計劃——必須要有這種態度。
學會Letting go,可以從下面這些事情開始做:
放棄所有物質的貪婪
不穿的衣服,都扔掉或捐掉吧
別再等待朋友圈裡的評論和點贊
別再怨恨那個你曾死心塌地的女孩
別為錯失的那些機會而懊悔
放棄用盡一切力氣讓那個不愛你的人去愛你
……
學會放手是成熟的標誌,雖然並不容易,但是它很重要。
6、講故事的能力
很多人讓我們記得很久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樣講一個好故事。
你將在人生的數十年間遇到無數人,而你也將忘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但是你一定會記得那些會講故事的人。
7、“與眾不同”的能力
人另一項重要的一項技能是——知道如何讓自己與眾不同。
你需要找到某一領域,在那裡,你做的比所有人都要好,也做一個能為別人創造價值的人。***即使你的技能很小眾***
當然,學習有些技能比其他的技能更有價值。但是從長遠來看,哪個技能最有價值真的很難說。
獲得優勢最簡單的方式可能是——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技能結合起來。
比如說:做世上最好的計算機工程師非常難,做世界上最瞭解海豚的人也非常難。但做一個既知道電腦知識,又對海豚有所瞭解的人還是可以達到的。
8、自律的能力
最後的最後,你需要的是自律的能力。因為它幾乎是你實現任何其他夢想的前提。
自律指的是讓你的想法決定你的行為,而非你的情緒。
即使在最初的熱情褪去後,仍然繼續完成一個想法或者專案
即使你非常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也還是要去健身房
早起工作
面對誘惑時說“不”
……
是自律讓我今天早上五點起床去跑步然後寫下這篇文章的。相信我,要在從前,我現在是仍然蜷縮在床上的,但是這種想法被我的理智給克服了。
如果你正在與自律做著鬥爭的話,那麼好訊息是,它一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構建批判性思維的學習形態
具體到學校師生教學行為中學習形態的建立,應如何落實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怎樣才達到對思維品質的發展和提升?新課標給出了學習的本質定義——講究合作、有具體情境、任務明確、實踐為主線的深度探究性學習。這正是批判性思維在場的體現。
如果再具體一點,可以用一些指標來衡量這種學習形態:謹慎和謙虛的態度,願意學習、思考的品質以及文明討論的習慣;講道理、下判斷要有理由,有全面收集資訊的習慣;意識到現實問題是複雜的,並有分解、分辨主次和關係的初步能力;懂得要清晰、具體和有條理地思考與表達;有判斷資訊可靠性的初步能力;知道要考查資訊能否支援自己和他人的立場、觀點;試圖辨別自己和他人觀點背後的假設、立場和視角;注意尋求和對比不同觀點,比較它們的根據和優缺點。
其中,除了第一條是一種習慣或態度之外,其他都是具體的學習要求。設想我們的課堂教學或再廣義一點的學生學習,要想有質量、有品質,就要讓學習行為具備這樣的特徵。與之相應,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呈現出這樣的設計並促成學生如此執行。
如果通俗一點,我們還可以把思維品質不高的學習與批判性思維介入的學習概括為“有見識”和“能識見”。“有見識”是指獲得知識,代表的是資訊獲取性學習。“能識見”是指既參與知識的形成,又能夠比較、辨析、評估、質疑、反省,並在真實的情境中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例如,就傳統文化學習來說,以古詩文為例,會背、能理解、接受古人觀念,是一個低層次,遠沒有達成學習的意義,是“有見識”。如果學習者能對作品做出評判,知其為何會這樣說、這樣寫,侷限性在哪裡,在今天應該如何評價,並能說出自己的理由,還能包容各種觀點,這就是“能識見”,就可以實現“學習傳統文化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代人”的學習目標。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批判性思維介入學習的過程。以生物學科學為例,在傳統的知識獲得性學習中,學生學到的是知識——細胞、光合作用、動植物特性與分佈等。即使有演示實驗,也是為知識服務的,學習的結果就是“有見識”。
但是,新課標要求建構另一種學習形態。必修第一單元“細胞由多種多樣的分子組成”,以“大豆”為情境,進行學習任務設計,探索大豆種子的成分;探索豆漿的營養成分;探索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探索構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具體的任務分解為,以“探索豆漿的營養成分”為例,包括食物中主要營養成分的鑑定實驗;文字閱讀和分析——幹豆和溼豆製作豆漿的營養評價;小組學習——豆漿中主要營養成分對人體細胞的作用。
對比傳統的知識與資訊獲得型學習,新課標的學習設計是把學生置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幫助學生對複雜的挑戰或現實的問題進行審慎的思維和判斷。
如果說,過去也曾強調過學習的主體性,強調過高效的課堂或智慧的課堂,但似乎正確的模糊性表達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教學改進。在新課標背景下,在世界教育將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核心素養之核心的趨勢中,我們只有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並由它介入學習的設計,有效學習才可能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