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考文科綜合的答題技巧指導

  高考中,得綜合科者得天下。文科綜合應該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答題技巧,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掌握一定的技巧,便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想不出答案也不要留白

  文綜考試時,選擇題必須要在35-40分鐘完成,政治大題40分鐘,歷史大題35分鐘,地理大題35分鐘,最後至少留下5分鐘瀏覽全卷,檢查是否做齊題目。

  答題順序上,以自己的習慣為主。建議先做選擇題,35題一次性做完,塗卡,並檢查是否塗錯。大題方面,建議按題號順序答題。但如果某個科目特別好,得分把握大,可以先做。如果認為對自己來說最難、最耗時、最沒得分把握的科目,大題放在最後做***既可避免破壞心情、打擊信心,又可確保得分高***。

  答大題時,若想不出答案,千萬別放棄。任何題目最終主要還是考查對書本知識掌握的熟悉程度和靈活運用程度,所以,遇到不會答的題目時,彆著急,一定是考查書本的某塊知識,冷靜下來,就能找到答案。

  千萬不要留有空白。想不出答案來,亂寫幾句上去,說不定也會有分拿的。高考文科綜合有些題目是送分題,你不寫字,分怎麼送得到你手中呢?
 

  三科基礎分莫輕視

  文綜是三科的和諧,所以在後期複習中用力應該相對均衡,具體表現為複習時間上的相對均等。可以在一些薄弱科目中相對容易增分的板塊多下些功夫。

  注重基礎知識複習

  在最後階段的備考中,各校老師會有具體的指引,但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計劃方法:高層次的學生,可以結合老師的計劃,在全面複習主幹之餘,有重點地複習相對薄弱的內容;層次較低的學生,建議完全按照老師的指引制定計劃。但無論哪一類學生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不要抱著“能複習到哪就算哪”的思想。

  近年高考場上反饋的文綜問題,首要的一定是“學生基礎知識不紮實”。所以哪一科,在最後階段都應該注重基礎複習: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影象等等。如地理的“地質作用”、“地質構造”;“風化作用”與“風力作用”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三種水迴圈的名稱;自然帶、氣候型別的名稱等基本的地理名詞;如全球氣候型別分佈圖,板塊構造圖等基本影象都必須掌握。

  能力拉分莫畏難

  高考場上反饋的第二大問題是“學生學科能力不強”,能力包括學生提取資訊,解讀資訊,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能力?首先,在複習時,注意主幹知識的熟練掌握以及主幹知識的體系構建,這樣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才能從知識體系中提取適用的知識點,解決問題;其次,做題或回顧錯題時,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從圖文材料中準確提取資訊,解讀資訊的能力;最後,注意回顧一些常規的答題角度,如地理的原因分析題,往往從自然原因和社會經濟原因展開;分析氣候特點的答題角度,往往從緯度、大氣環流、地形、海陸分佈、洋流、下墊面性質、人類活動等角度結合材料展開分析。

  錯題寶典莫丟棄

  在最後的複習過程中,保持一定量的題目訓練是應該的,但千萬不要在刷題的滿足中忘記了曾經的錯題寶典,在最後階段,要把曾經的大考錯題、老師講評過的錯題重新看一遍。心理學家說:“50%的人會重複犯錯”,當我們把錯題暴露的薄弱知識點或者做題技巧的問題及時掃清後,高考增分絕不是難事。

  關注時事莫畏新

  政治學科的考試說明一直把“年度國內外重大時事,黨和政府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列入考試範圍。地理的高考題中也會或顯性或隱性地結合一些時事熱點考查地理基本原理規律。歷史也要求學生適當關注史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應對這類貌似新穎的題目首要還是基礎知識要過關,但是也不妨在平時多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如“一帶一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等,避免在考場上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