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魯迅閱讀答案

  魯迅的《從孩子的照相》,寫的是關於國民黨當局高壓政策,逼得老百姓閉緊嘴巴,使國家變成“無聲中國”的故事,想要了解就來文中找答案吧。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魯迅閱讀材料

  ①因為長久沒有小孩子,曾有人說,這是我做人不好的報應,要絕種的。房東太太討厭我的時候,就不准她的孩子們到這裡玩,叫作“給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現在卻有了一個孩子,雖然能不能養大也很難說,然而目下總算已經p#能說些話,發表他自己的意見了。不過不會說還好,一會說,就使我覺得他彷彿也是我的敵人。

  ②他有時對於我很不滿,有一回,當面對我說:“我做起爸爸來,還要好……”甚而至於頗近於“反動”,曾經給我一個嚴厲的批評道:“這種爸爸,什麼爸爸!”

  ③我不相信他的話。做兒子時,以將來的好父親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兒子的時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況且我自以為也不算怎麼壞的父親,雖然有時也要罵,甚至於打,其實是愛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潑,頑皮,絲毫沒有被壓迫得瘟頭瘟腦。如果真的是一個“什麼爸爸”,他還敢當面發這樣反動的宣言麼?

  ④但那健康和活潑,有時卻也使他吃虧,九一八事件後,就被同胞誤認為日本孩子,罵了好幾回,還捱過一次打——自然是並不重的。這裡還要加一句說的聽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話:近一年多以來,這樣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沒有了。

  ⑤中國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實在是很難分bi4n的。但我們這裡的有些人,都有一種錯誤的速斷法:溫文爾雅,不大言笑,不大動彈的,是中國孩子;健壯活潑,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⑥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館裡給他照過一張相,滿臉,也真像日本孩子;後來又在中國的照相館裡照了一張相,相類似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謹,馴良,是一個地道的中國孩子了。

  ⑦為了這事,我曾經想了一想。

  ⑧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師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勢,兩國的照相師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後,他就瞪了眼睛,伺機攝取他以為最好的一剎那的相貌。孩子被擺在照相機的鏡頭之下,表情是總在變化的,時而活潑,時而馴良,時而拘謹,時而煩厭,時而疑懼,時而無畏,時而疲勞……照住了馴良和拘j!n的一剎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的一剎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⑨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下去,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決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爸爸”和前輩的話,固然也要聽的,但也須說得有道理。假使有一個孩子,自以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滿臉笑容,實際上卻總是陰謀暗箭,我實在寧可聽到當面罵我“什麼東西”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個東西。

  ⑩但中國一般的趨勢,卻只在向馴良之類——“靜”的一方面發展,低眉順眼,惟惟諾諾,才算一個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潑、健康、頑強,挺胸仰面……凡是屬於“動”的,那就未免有人搖頭了,甚至於稱之為“洋氣”。又因為多年受著侵略,就和這“洋氣”為仇;更進一步,則故意和這“洋氣”反一調;他們活動,我偏靜坐;他們講科學,我偏扶乩;他們穿短衣,我偏著長衫;他們重衛生,我偏吃蒼蠅;他們壯健,我偏生病……這才是愛國,這才不是奴隸性。

  其實,由我看來,所謂“洋氣”之中,有不少是優點,也是中國人性質中所本有的,但因了歷朝的壓抑,已經萎縮了下去,現在就連自己也莫名其妙,統統送給了洋人了。這是必須拿它回來——恢復過來的——自然還得加一番慎重的選擇。

  即使並非中國所固有的罷,只要是優點,我們也應該學習。即使老師是我們的仇敵罷,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我在這裡要提出現在大家所不高興說的日本來,他的會m$仿,少創造,是為中國的許多論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們的出版物和工業品,早非中國所及,就知道“會摹仿”決不是劣點,我們正應該學習“會摹仿”的。“會摹仿”又加以有創造,不是更好麼?否則,只不過是一個“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這裡還要附加一詞像是多餘的宣告:我相信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受了帝國主義者的指使”要誘中國人做奴才;而滿口愛國,滿身國粹,也於實際上的做奴才並無妨礙。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魯迅閱讀題目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動彈***  ***  伺機***  *** 攝取***  ***  惟惟諾諾***  ***

  2.給文中拼音處填上適當的漢字。 p#***  ***能    分bi4n***  *** 拘j!n***  ***   m$***  ***仿

  3.給本文劃分段落層次,並寫出每層的意思。

  4.在第⑨段和第⑩段中,作者是如何批判我國國民性的弱點的?

  5.仔細閱讀第段和第段,作者對民族文化建設有什麼主張?

  6.作者最後的宣告“像是多餘的”,其實是多餘的嗎?

  7.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生動形象的兩個句子。

  8.作者用語曲折,試舉兩例加以說明。

  

  1. tan;sìshè;wéi

  2. 頗;辨;謹;模。

  3.第一部分***①~④***:從“我”的孩子健康、活潑的天性談起。第二部分***⑤~⑧***:中日兩國攝影師對孩子的審美標準不同。第三部分***⑨~⑩***:作者從批評我國國民馴良的性格開掘下去,分析了所謂的“洋氣”。第四部分***~***:進而提出克服本族弱點,吸取別族精華的主張。

  4.第⑨段開頭作者即申明自己的主張:“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是從反面作出的肯定判斷。

  5.第段和第段是作者從正面提出的主張:本是自己所固有的,後來被丟棄了,應該“恢復過來”,即使是敵國的,只要是優點,我們也應該學習。

  6.不是。文章結尾是故意在唱反調,是對與“洋氣”為仇的一切保守、墨守成規者的諷刺與回擊。

  7.***1***開頭寫房東太太,只寫她一句話:“給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2***寫孩子在照相機前不斷變化的神情:“時而活潑……時而疲勞……”。

  8.***1***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中魯迅明明喜歡健康、活潑的孩子,卻故意用反語,把孩子說成是“我的敵人”。***2***文中義寫道:“但中國一般的趨勢,卻只在向馴良之類——‘靜’的一方面發展”,這也是暗示的手法,用來暗指國民黨當局高壓政策,逼得老百姓閉緊嘴巴,使國家變成“無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