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成長型思維模式

  總有很多家長問我,孩子做事遇到困難就退縮、放棄,不肯堅持,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在今年年初錄製的《養育大目標+開啟孩子內在動機》網課裡詳細講到。我的網課裡提到,幫幼兒形成八大基本信念,其中的一個信念就包括這個內容。考慮到有些朋友看網課不方便,小編在這裡把這部分簡要整理出來。

  

  努力、堅持、堅毅,這是最重要的成功素質

  近年來,心理學家做了很多研究。他們對那些能在西點軍校嚴苛殘酷的訓練、篩選中堅持到最後的畢業生、醫學院預科生因為入學考核難度很大、拼字大賽獲勝者等等人群進行研究。他們想要發現,究竟是哪些特質,使得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夠成功,另一些人卻不能。結果,專家們發現有一種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堅毅grit!

  堅毅是什麼?堅毅是——熱情,加上堅持為長期目標而努力。就是說,成功,取決於一個人有熱情地勤奮努力的程度。

  最終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對困難、挑戰和逆境,肯于堅持、努力去戰勝的人!那麼,究竟如何可以培養出孩子的堅毅品質呢?對此,目前專家們所知不多,唯一有確切結論的,只有一點——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所提出的理論。她的關於“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大概是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

  心智模式、或者叫“間接理論”,是指我們對於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等等方面,是否可以改變的基本看法。她的研究發現,關於這一點,人們大概有兩類看法:一是:這是可以改變的,即“成長型心智模式”,這樣的人有“能力增長觀”;另一類是:這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這是“僵固型心智模式”,他們有“能力實體論”。

  那麼這兩種模式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您是哪一種呢?我們來看一看。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表現有這些:

  他們有“掌握目標”精熟目標,是“能力漸進論者”。他們所關心的是——進步!他們相信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們關注發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過去比較,是一種發展的、進取的狀態。

  他們做事的特點是——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更強。他們不怕錯誤和失敗,因為反正哪裡也不是終點,也沒有蓋棺定論,我的能力還在隨時提高呢,繼續努力就好了,發現錯誤,能改進了,就能進步,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事實上,他們越是感覺糟糕時,就越是加速行動,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說,有這種想法的學生,他們比較在乎自己是否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考試能夠通過。老師很容易就會辨別出這些人來——他們是那些下課會問感興趣、但不會考的問題的學生!

  有位專家甚至在小學生裡也能發現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小朋友,他們在情人節,會給他們真正喜歡的人送卡片,而不是隻給他們有把握能回送卡片的同學!他們在意的是——發展新的、自己看重的友誼,而不是怕自己沒面子。

  我們再來看看僵固型思維模式的表現:

  他們有“表現目標”,而不是“掌握目標”。就是說,他們更在乎自己看起來怎樣,是否顯得聰明,而不關心是否真的掌握了。

  事情是這樣的——如果我們相信,我們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麼,具體擁有多少、特別是能向外界證明自己到底擁有多少,這就變成了頭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進步,他們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標準,以及如何證明自己。

  這種想法的結果就是,他們會避免挑戰和冒險,免得顯得自己不聰明;他們常說自己其實沒怎麼費勁,這樣也可以顯得自己聰明;他們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為那樣也說明自己很笨;急於為錯誤辯解找藉口;不願尋求幫助,因為那意味著自己能力不足;對待挫敗,很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認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實驗表明,有僵固型思維模式的人、實體論者,他們在獎懲激勵下,可能表現更好。但是,當有難度、有障礙和干擾時,他們輕易會放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這時受到的影響則更少,他們更能繼續努力,更能保持樂觀。也就是說,他們表現出了更強的抗挫力、韌性。並且他們也有更多的積極情緒,能從克服困難中享受到更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