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營銷案例分析

  通過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人們關注的理念並不新鮮,然而把內容營銷當做企業戰略,並精心繪製藍圖的卻極鮮見,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看一下吧

  可口可樂營銷案例

  1、 暱稱瓶、歌詞瓶

  2013年夏天,可口可樂因“暱稱瓶”而改變,它成為了全民話題,並飛速地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僅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0%,並且在廣告屆的盛大節日中國艾菲獎***EFFIEAWARDS,大中華區***頒獎中摘得全場大獎。而2014年的“歌詞瓶”同樣掀起了一場夏日狂歡。

  2、直接用冰做的瓶子

  環保到無以復加地徹底的包裝設計,直接用冰做成,然後將可樂直接倒入其中,而你,可以直接拿著這冰做的可樂瓶子飲用,一口下去,從嘴脣到胃,都是徹徹底底的透心涼。

  3、雙人可樂瓶蓋

  新進大學誰都不認識,難免無聊無互動,於是可口可樂為了能讓新近大學生互動起來,開發了這個特殊的瓶蓋,只有當兩個人一起反向旋轉可樂的時候,可樂才能開啟。

  4、可口可樂社交隔離罩

  可口可樂釋出了一支廣告,廣告中,可口可樂鄭重其事的向人們介紹了一種可以有效阻止Phubbing一族***低頭族***的偉大發明。其實方法很簡單,你需要的只是為他們佩戴上一款名為The Social Media Guard的頸罩。這款社交隔離罩的原理和貓貓狗狗們使用的伊麗莎白麵罩一樣,不同的是,這一次是佩戴在人類的脖子上,並且可以將其與手機世界瞬間隔離。

  針對時下人們“社交綜合症”的現狀,以一種幽默的手法加以表現,瓶裝可口可樂恰到好處地出現在片中,與其說是發明,不如說是更好地又一次為其自身來了一次營銷。

  5、可以喝的可口可樂廣告牌

  飲料廣告幾乎隨處可見,地鐵車站、公交站亭、電視熒幕……無論是靜態的平面廣告,還是惟妙惟肖的視訊廣告,對於消費者而言,倘若沒有親自品嚐,也很難感同身受。為此,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推出了一塊“可以喝”的廣告牌,以創新的形式與消費者互動。

  配合這塊“可以喝”的戶外廣告牌,一支“可以喝”的互動廣告也同步上線。觀眾可以通過下載指定App,把電視熒幕中的大瓶零度可口可樂倒進手機裡的杯子中。當杯子灌滿後,使用者將獲得一張電子優惠券,可在指定零售店換取一瓶零度可口可樂。

  正如”內容2020“視訊最後強調的:可口可樂不再依賴於以電視為中心的30秒廣告了。2012年11月,可口可樂徹頭徹尾改造了自1995年誕生的官網,將原來的主頁更換成線上出版平臺,並將其命名為Coca Cola Journey,目前在已澳洲、紐西蘭、荷蘭、法國、摩洛哥、日本、俄羅斯、烏克蘭及中國推出本土化內容。

  

  1、再好的品牌和質量,也永遠都比不上好的營銷更吸引人。

  只有在情感上打動人的營銷才是真正走心的營銷。看不到人心的故事就不是一個好概念、好產品、好品牌,更不要去企求會有好市場。

  可口可樂有著百年的品牌歷史,但公司從創立之初,便一直圍繞著感性化訴求做推廣,再配以當地化的表現,其全球征程一片坦途。以至於如今一提起可口可樂一詞,已不再是一款簡簡單單的飲料,而是躍升為美國文化的一大代表。

  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可口可樂一直奉行的是典型的美國風格。甚至直到20世紀末,公司總部才意識到如果可口可樂想要在中國飲料市場上佔據霸主的地位就必須融合中國文化。於是1997年,可口可樂第一次選擇在中國拍攝請中國明星代言的由中國廣告公司設計的純中國廣告,這則廣告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為契機,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中可口可樂每年都會拍攝春節賀歲廣告,並且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對聯、木偶、剪紙等富有濃重鄉土氣息的元素運用其中。其想要表達的內容只有一點:過中國年,只有喝可口可樂才有味道。

  因地制宜的營銷策略,並不是向本地文化低頭。再偉大的產品也終究離不開消費者這一窮爹媽,不能站在消費者角度去欣賞的營銷,永遠只是作為銷售者看的營銷,和消費者根本就沒什麼關係,也就會淪落為金錢絕緣體。而可口可樂廣告片中使用到的各種傳統元素既與消費者的情感達成了共鳴,同時也很鮮明地闡釋了其品牌的獨特特徵。並且這一特徵在全球範圍內都保持著一致性。“給你帶來舒爽的感受”,可口可樂從一開始就在強調這一點,不論在什麼地區和國家。唯一,才是不變的招牌。

  2、再大的品牌也要在消費者面前低下高昂的頭顱。當你願意走進群眾中間時,群眾才願意張開懷抱接受你。

  可口可樂公司始終注重的是與消費者建立起情感上的互通。時代在變,其營銷方式也在不斷長進。當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大下降的時候,可口可樂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自己的中文網站。它不只是一家企業的官網,更是集遊戲、活動和娛樂為一體的可口可樂大本營。可口可樂還曾和暴雪公司旗下的魔獸品牌合作,啟動了“可口可樂要爽由自己,冰火暴風城”活動,攜手在最火熱的遊戲中推廣自己的品牌概念,這是緊跟時代潮流的典範。

  可口可樂不僅僅是把自己的目光限定在娛樂上,除了進行商業性的廣告宣傳外,可口可樂公司還大力熱心公益事業。興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家庭、設立可口可樂獎學金……在可口可樂身上體現的更多的是一家良心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在資訊氾濫的年代,這些看似最愚蠢的行為反而最能夠打動人心。

  3、始終保持一定的曝光度才能在消費者的記憶中保有新鮮感。

  即便如可口可樂這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品牌,其在廣告投入上也絲毫不敢懈怠。保持一定的曝光度,不單是在提醒消費者該品牌的存在,其更像是對競爭對手下的戰書。營銷是一個競爭的過程,也許你並不曾懈怠,只因為對手比你更努力,才讓一波波的大浪淹沒了你自己。

  可口可樂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通過贊助各種體育活動來推廣自己的品牌。自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大陸後,迄今為止已經贊助了幾十項知名的體育活動。參加每一屆的奧運盛典已成為可口可樂的一大傳統。2008年奧運會時,可口可樂也以頂級贊助商的身份晉升為奧運會的唯一飲料供應商。

  可口可樂與奧運會的合作也使其品牌成為自由、活力、拼搏的象徵。當品牌形象和體育盛會融為一體時,消費者記住的也將是品牌的無限延展性。再提可口可樂,認知度瞬間被提升。

  而可口可樂對中國足球的贊助更在廣大球迷和非球迷中間掀起軒然大波。可口可樂不再是簡單的運動、奔放、向上的代表,更意味著這家企業同中國球迷跳動著同樣的心。

  當把情感營銷做到如此地步,受眾購買可口可樂甚至已經成為情感上的昇華,這遠遠要超過一罐可樂所能夠帶來的感官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