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系畢業論文

  新聞傳播的這一功能,既要得到理論的印證,更要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充分地發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媒體下新聞傳播專業實踐教學路徑

  摘要:當今時代,媒介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媒介格局、媒介生態發生顯著的變化,媒介融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收集、加工、製作等新聞傳播活動的步驟、要求及資訊傳播的方法必須要加以變化,才能符合新媒體的發展,這對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及新聞工作人員的實際操作本領提出了更新的挑戰。本文對目前我國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中出現的不足、媒介融合給高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進行了探索,並相應地提出了新時代我國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實踐教學革新;新聞學專業

  我們處於向多媒體進發的時期,媒介融合是新媒體時代的最大特色,所以這個時代也可稱為全媒體時代或媒介融合時代。隨著網際網路的推廣,新媒體技術快速成熟,以電子化及數字化為特點的全新媒介使傳媒生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當今傳媒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媒介融合,而固有的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進步,是傳媒界正在面臨的一項深刻及關鍵的變革。

  1新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

  1.1教育理念較為傳統,對實踐教學部重視

  在近幾年高校學生增加及辦學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我國的新聞教育領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2011年底,教育部備案的新聞傳播專業本科在校大學生人數接近20萬人,教學部門高達975個。很多具有高學歷的青年老師畢業於新聞院校並進入工作崗位中,沒有經過媒體實踐的鍛鍊,不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及實踐本領,專業教學缺乏實踐訓練。

  1.2設定新聞專業的課程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

  首先,固有的新聞教育中,專業導向是新聞實務課程的內容指向,以廣播電視、報紙及網路等單一媒介介質進行區分,不重視當今不同媒體間逐漸融合的總體形勢,缺乏媒介融合的思想。專業間分業比較顯著,學生不具備較好的適應能力及跨專業學習的本領。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媒體,對同一種實務技能進行課程的劃分,也必然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及教學內容的重複。在新媒體階段,這種課程體系所塑造的學生的專業本領不能很好的滿足新媒體發展的需要。另外,在設定新聞專業課程時,或因為沒有及時轉變老師的思想,或受有限的專業實踐平臺條件的制約,我國很多的高校面臨輕實踐課程、重理論課程的狀況,實踐課程很少,導致實踐教學僅僅是流於形式,學生沒有實質性的鍛鍊及改進實踐動手能力。

  1.3專業實驗室較為單調,且媒介技術的發展提前於建設

  因不同的高校具備有差異的辦學經濟狀況,高校新聞院系不一定開設專業實驗室。儘管某些高校具備專業的實驗室,實驗室彼此間也具有相互分離的情況。例如,攝影實驗室、報紙編輯實驗室、廣播電視節目編輯實驗室等,這種彼此無關聯的實驗室不能使融合性實驗教學得到滿足;另一層面上,媒介技術逐步發展,革新速度快,我國高校目前的專業實驗室裝置較為落後,不能適應新時代實踐教學的要求。

  2新媒體視闕下對高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

  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媒體人需要掌握的能力是資訊整理、跨媒體傳播策劃、大資料的收集及分析能力及“融合新聞”的製作本領等,都對高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準則額。目前很多綜合類高校新聞專業的培養方向是一專多能的高素質綜合性新聞傳播人才。“一專”指的是深厚的新聞傳播知識的能力,“多能”表現在多媒體技能及多學科環境,在媒介融合的時期,單一的專業技能不能符合媒體工作的需要。從新聞傳播學可採用綜合性的人才培養目的角度上出發,我國新聞傳播教育制度創新的兩個關鍵點是跨媒體工作能力教育制度的塑造及專門學科基礎教育制度的引入。

  3媒介融合時期我國高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途徑

  3.1加強教學思想的創新及專業教師全媒體實踐技能的訓練

  面對新媒體背景,高校新聞教師團隊面對著實踐技能邁向全媒體發展、知識系統重新組裝的緊急狀況。首先,高校應注重專業間的彼此結合,分析新聞專業及與媒介息息相關的專業在實驗室建設、教學等方面的合作,在新聞專業師資隊伍中引入具備多媒體技術背景的老師,在這個基礎上,帶領本專業老師學習多媒體技術及網路,增強其全媒體實踐的本領。

  3.2創新考察形式,增加融合媒體實踐課程的比重

  我國媒介技術的高速進步及高校專業課程安排的週期性存在很大的衝突,媒介技術的發展提前於新聞專業課程內容。媒介融合環境下。我們必須結合未來的發展安排課程專業實踐類課程,同時,還應增加融合媒體實踐課程的比重。

  3.3改進教學裝備,努力搭建融合媒體實驗基地

  建設互動式的新媒體教學實驗背景。媒介融合時期的新聞專業應打破固有的教學實驗平臺建設以媒介形式為根據,努力構建跨媒體、多功能的融合媒體實踐教學基地。並不斷的更新平臺的教學裝置,努力實現前沿性及時新性。

  4結語

  隨著新媒體時期的到來,媒體融合逐步發展,作為國家文明程度的象徵,新聞傳播對社會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影響力及地位得到了更多的社會人士的關注。為促進新聞傳播事業的逐步進步、滿足全媒體時期新聞傳播工作的要求,新聞傳播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及前所未有的機遇,只有與時俱進、堅持理想、改革創新及放眼世界,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在社會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敏軍.探析媒介融合對傳統媒體的影響[J].西部廣播電視,201521

  [2]王雅琴.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的“二律背反”變化[J].雞西大學學報,201602

  [3]王哲浩.融合背景下新聞生產經營管理的優化策略[J].新聞戰線,201516

  [4]張世超.媒介融合之“電視端+手機端”———以東方衛視與《今日頭條》融合為例[J].現代視聽,201512

  範文二:新舊媒體融合下體育新聞傳播研究

  摘要:新媒體蓬勃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的消亡。相反地,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傳統媒體吸收新媒體的先進經驗,不斷進行相互融合,拓寬體育新聞的傳播渠道,觀眾能夠通過電視、筆記本、報紙、網路、微博等多種途徑觀看賽事報道,各媒體之間能夠共享資源,能夠進行跨媒體聯動,共同服務於體育新聞傳播。

  關鍵詞:新舊媒體;體育新聞傳播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進步,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快捷傳播為特點的新媒體出現在大眾的生活中,併成為了大眾追捧的物件。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能夠藉助網路平臺讓資訊傳播具有互動性,普通大眾也能參與到新聞傳播與評論中。這就改變了傳統媒體只能單向傳播新聞的模式,讓新聞傳播更加快捷便利。新媒體這一優勢在體育新聞傳播中運用的更加廣泛,觀眾在觀看比賽時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也能自己生產“新聞”,使體育新聞的趣味性大大提升,改變了原來呆板枯燥的新聞傳播模式。

  一、體育新媒體和舊媒體的區別

  一舊媒體、新媒體的概念

  任何新與舊的概念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進行互換,新舊媒體也不例外。例如報紙剛出來的時候,在當時的那個時代來說報紙就是新媒體。但是廣播出現之後,報紙就成為了舊媒體。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新舊媒體。

  二新舊媒體的區別

  新舊媒體組成不同:就當下時代來看,舊媒體是指以報紙第一大媒體、廣播第二大媒體、電視第三大媒體為突出代表的三大媒體。當然,它也有所外延,比如書籍、戶外廣告牌、雜誌等都屬於舊媒體。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演變產生,既繼承了舊媒體的優勢與特點,也更加具有時效性和互動性。新媒體在美國連線雜誌中被這樣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充分說明了新媒體傳播的主體不在僅僅是新聞媒體工作者,普通大眾也能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新舊媒體優劣勢不同:首先,新媒體將網際網路技術、移動通訊技術、數字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融合於一體,它自然繼承了這些技術的優勢。新媒體的新聞傳播更具有時效性,能夠讓受眾參與到新聞傳播中去,普通大眾也能夠製造新聞,成為新聞的傳播者。但是由於網路的互動性,新媒體的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與此相對應的傳統媒體就不存在這一問題,傳統媒體經過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以南非世界盃為例,僅僅派出的一線記者就高達400多名,這就為世界盃的轉播與記錄創造了良好條件,嚴格的資訊採集和資訊處理也讓新聞資訊較為真實,可信度較高。

  二、新舊媒體融合對體育新聞傳播的意義

  一大眾參與到體育新聞傳播

  藉助微博、部落格、空間等網際網路平臺,觀眾可以釋出自己對新聞的看法和感受,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給觀眾造成一種雙向交流的感覺。同時,隨著新媒體的推廣,更多的體育明星和體育教練也開始在新媒體上分享自己比賽的感受,把最為直接的、最為真實的感受傳達給觀眾,而觀眾進行評論和轉發,讓觀眾感覺到自己身臨在這場體育賽事中。最為重要的是,新媒體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了資訊的傳播者,觀眾能夠對賽場中的“突發事件”進行報道,這也被社會戲稱為“草根記者”,正是由於草根記者的出現,觀眾能夠更全面的瞭解賽事情況。

  二提高體育新聞傳播娛樂化

  新媒體出現後,體育新聞變得更具娛樂性。娛樂化是體育新聞傳播的趨勢所在,娛樂化的賽事新聞不僅增強了大眾對體育新聞的興趣,也會讓一些原本不關注體育新聞的人喜歡上體育新聞。傳統媒體的體育新聞報道大多集中於賽事情況的分析,賽況結果的反思,嚴肅的報道形式使報道缺乏趣味性。但是新媒體對體育新聞的報道已經遠遠不滿足與此,在報道賽事的同時也會關注體育明星的花邊新聞、緋聞女友等,這大大增強了體育新聞的可讀性,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

  三有助於媒體體育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的體育產業被稱之為朝陽產業,體育產業與十幾個產業密切相關,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傳媒產業。傳媒產業的發展推動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同理,體育產業的發展又增加了體育新聞的可讀性,這將大大提升媒體行業的發展。在新媒體出現後,體育新聞的傳播渠道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體育,這也帶給了媒體體育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傳媒巨頭都紛紛引進多媒體進行新聞傳播,這在很大程度上轉變了單一視聽傳播新聞模式,讓多媒體的網路傳播被大範圍的推廣開來。

  三、新舊媒體融合下,體育新聞傳播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新聞傳播與現代技術緊密結合

  體育新聞傳播要實現時效性、便捷性、互動性就需要與現代化技術緊密結合起來。數字化技術為體育新聞傳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儲存庫,可以使海量的體育新聞能夠被實時傳播。現代通訊技術提升了體育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可以使各類體育新聞能夠被迅速釋出。網路技術可以使新聞真正實現一個人對其他人的傳播,每個人都能成為新聞的製造者,能夠評論和釋出新聞。

  二觀眾成為主體,轉變了單向傳播模式

  要想讓體育新聞有更多的觀眾,促進體育新聞的發展,就要積極轉變原來傳統的單一傳播新聞模式,讓大眾也能夠參與到新聞討論中來,利用多種平臺,讓大眾能夠對體育賽事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讓大眾也有權利發表新聞,關注受眾的精神需求。讓消費者滿意,這是任何一個商業社會都不能違背的真理,體育事業也如此,要滿足大眾的需要,讓觀眾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轉變單向傳播模式。

  三體育新聞傳播渠道多元化

  新媒體蓬勃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的消亡。相反地,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傳統媒體吸收新媒體的先進經驗,不斷進行相互融合,拓寬體育新聞的傳播渠道,觀眾能夠通過電視、筆記本、報紙、網路、微博等多種途徑觀看賽事報道,各媒體之間能夠共享資源,能夠進行跨媒體聯動,共同服務於體育新聞傳播。結束語新舊媒體在報道體育新聞時都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和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各自的弊端,只有兩者相互借鑑補充,才能更好的傳播新聞。在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今天,體育新聞的傳播渠道、傳播模式、傳播手段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新舊媒體的融合將極大的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未來的體育新聞傳播將與現代技術緊密結合,利用新舊媒體,充分實現其傳播的時效性和互動性。

  參考文獻

  1、新聞學需要轉向大眾傳播學李良榮,李曉林新聞大學1998-08-15

  2、新聞傳播學研究中話語分析的應用:現狀、侷限與前景趙為學;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