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改革專業論文範文

  從總體上看,行政管理改革是一個連續的、既相互銜接又不斷深化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改革專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國企行政管理改革與發展

  國有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新的政治經濟形勢下,鞏固和發展國企改革成果,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切實發揮好國有經濟的重要作用的首要問題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與競爭力。今年以來,隨著國企改革程序的明顯加快,有關統計表明,中央層面關於國企改革的整體方案的出臺已經進入倒計時,在參考中央改革精神以後,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天津、遼寧、湖南等22個省市出臺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意見”,比如北京在改革目標中增加了“明確國有企業分類的內容”;福建對國資企業做出要求“加大資本運作力度以及推進國有資本證券化”;江西明確表示“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的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到2018年提高到30%左右”等等。這些改革舉措透露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方向。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將成為純粹監管者,這就更加要求行政部門加強服務和行政管理,以更好促進國企改革和發展。

  一、培育人才隊伍,打造服務與管理後盾

  1、實現國企改革發展穩定新突破,需要高素質行政管理幹部隊伍來提供堅強保障。行政幹部牢固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實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每天工作學習中全面提高為國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加強服務管理幹部自身建設、班子建設和廉政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需要,培育培養一批適應國企改革發展所需要的“行家裡手”。提高職能管理人員的素質是根本,行政管理人員在對企業指導與服務時,發揮重要作用,需要服務與管理人員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業務水平,才能做到準確及時決策。因此要加強培訓,有步驟有方法地提高服務管理人員熟悉、掌握和使用政策的能力;另外,管理人員也要自覺學習,吃透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努力提高對國企實際執行情況的判斷能力和駕馭能力,在工作中鍛鍊錘鍊綜合素質。

  2、要不斷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打好管理工作基礎。建立配套規章制度體系,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要及時調整、補充、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根據現實情況隨時調整各種制度措施,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程式,程式化規章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實行過程控制和可追查、追究責任需要清晰簡潔的管理流程。爭取力求做到,每一道管理程式都有記錄,管理資料齊全規範,所有的帳、表、卡、單一應俱全。

  二、創新服務與行政管理,實現國企改革和發展新突破

  1、圍繞核心目標,促進國企發展壯大。做好服務與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標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力和內生髮展動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企發展壯大實現新突破。圍繞這個目標,就要積極做好上市、增資擴股等資本的運營,全面提升企業發展水平,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

  2、指導國企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要求我們把國企改革發展相關的政策研究吃透,做好服務與行政管理工作時,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各方利益,做到合規合法,更好與國企改革發展政策銜接,積極穩妥實施方案措施服務國企改革與發展。

  3、做好指導服務,健全國有企業管理制度,提升國企管理水平。各級部門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做好加強國有企業管理工作。做好國有企業管理指導牽頭,對國有企業技術改造、規模擴張、節能降耗等做好指導工作,促進國有企業上檔升級。對國有企業立項審批、專案備案等工作給予指導,正確規範管理、嚴格監督涉企收費行為,引導國有企業加強創新,發展和應用高新技術更好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有關部門形成部門合力,共同做好國有企業相關社會保障、輿論引導、處理上訪、安全生產等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維護社會發展穩定大局。

  4、開展國有企業管理“三個一”提升活動:建設一個國有企業集中服務中心、開展一次國有企業集中管理現場會、開設一項管理知識培訓。加快建設國有企業集中管理服務中心,整合國有企業和社會相關資源,為國有企業優化管理、加快發展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定期召開一次針對國有企業管理突出問題的管理現場會。努力讓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運作走上規範軌道,確保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履職規則,以便於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

  三、正確處理好加強職能管理與完成工作任務的關係

  1、服務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現實規章中,既要服務好國企發展,又要加強行政監管,既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忽視管理,又不能為了管理而加強管理。加強管理的目的是要確保更好、更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高質量的完成工作任務也是以加強職能管理為前提的,工作越緊張和任務越繁忙的時候,就越要加強嚴格管理。管理和任務,哪一個方面被忽視了都會造成工作的片面。

  2、強調加強職能管理,也不能把本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人為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繁文縟節,讓被管理者感覺無所適從,空耗時間。既要保證該管的要管住,也要保證該放的要放開,既要保證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管理,又要保證寓嚴格管理於熱情服務之中。加強職能管理,應該以更有利於工作任務更快的完成、更有利於被管理者在遵守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放心大膽幹事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互相促進,才能做到切實加強職能管理。

  3、既要要全力支援、簡化程式,又要切實搞好服務,努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要在全社會加大宣傳力度,一方面做好政策宣講解釋,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形成企業生產良好氛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強對國有企業管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在社會形成重視國有企業管理的良好氛圍。積極引導培育一批國有企業管理先進典型,定期評選表彰一批管理先進國有企業,讓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在服務國企發展中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出一條與現代管理制度和發展模式相適應的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得到發揮、職工民主管理得到積極融合的有效途徑。在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程序中,可以探索企業黨委與董事會、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交叉任職的管理模式,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對國企的服務和行政管理,都可以通過企業黨委或者會發揮指導作用,指導國企黨組織在參與決策、帶頭執行、主導用人、保證監督等過程的內容和程式形式方面,健全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體制機制,特別是在推進所有制改革時,更要指導國企黨組織提前介入改革方案研究制定情況,根據國企架構體制的變化實際,及時理順黨組織關係,積極有效開展黨的工作,強化培養培訓,強化先進性教育,強化執紀問責,提升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實際效果,搞好思想引領,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凝聚改革共識,充分調動起職工參與改革、支援改革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總結

  國企發展改革的理念的服務全民利益及國家戰略目標,國企行政管理部門要增加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快國企改革發展,更有效推動國企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有效發揮主力軍作用,提高國企質量效益,服務國企改革的最終目標的推動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管理結構,讓國企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穩妥有序規範遵循市場執行規律,提高國有資本利用效率,加強國企黨組織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加強對國企的服務和行政管理的目的的增強企業活力,適應國內外市場形勢的快速變化,我們的服務和管理工作要緊緊圍繞地區經濟振興發展大局,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形成全社會工作合力,共同推動國企穩步改革長足發展。

  二:行政管理改革中的公共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的內容

  1.政府的角色是政策的制定者而非執行者

  新公共管理理論把政府定位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而非具體的執行者,它認為政府在公共服務管理中應主要起到管理的作用,具體執行由社會機構來完成,這樣可以減小政府的機構規模,縮減政府開支,提高工作效率。

  2.政府在管理中要採用授權或分權的管理方式

  政府的行政組織主要是上下級的組織結構方式,這種管理組織架構方式劃分為許多層級和職能部門,因此很容易造成不同層級和部門間的交流存在困難和障礙,致使許多行政命令無法得到及時反應。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政府的政策反應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有必要在公共管理中通過授權或分權給具體職能部門的管理方式,來提高公共管理的工作效率。

  3.政府要採用成功的私營企業管理方法

  在新公共管理理論中,政府可以採用一些私營企業成功的現代管理方法。如:服務成本管理、效率考核、人力資源管理等。使公共管理水平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4.政府應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

  在公共服務管理中,政府可以有條件的適當引入競爭機制,改變在公共服務中政府職能部門一家獨大的現象。讓私營經濟能夠有條件參與到公共服務中。這種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通過競爭可以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務領域的工作效率。由於多種經濟方式的參與,使政府的投入相應減少,而面對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無論是服務內容還是服務質量卻都獲得了提升。同時,由於競爭原因,也促使原來處於壟斷地位的組織對社會的需求必須做出應對反應。比如,較成功的例子有我國郵電領域的改革,過去我國的快遞行業由中國郵政一家壟斷,服務質量和效率都比較差。後來,由於快遞行業面向社會開放,許多私營企業參與其中,這使得快遞行業獲得飛速發展,服務質量和效率都獲得了飛速提高。現在快遞物流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最訊速、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行業。

  5.對公共服務的效果進行考核

  在傳統的政府公共服務管理中,存在著只注重投入,不關注結果的弊端。由於對公共服務最終效果衡量分析不夠重視,使管理機構缺乏持續改善的動力。這就造成,效果越差,獲得的投入反而越多的怪現象。例如,平時不注重水利設施建設的地區,當水災頻發影響較大時,反而會獲得更多的政府撥款投入。而水利設施建設較好的區域,反而不需要投入,也無法獲得重視。與傳統公共行政管理這種只重投入,不重結果的管理方法相比,新公共管理理論要求政府更重視公共管理中的最終效果,對公共服務的效果進行評估,並與後續的財、物的劃拔以及人員考核相關聯,增加管理部門持續改善的動力。

  6.要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

  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通過績效目標考核實施管理,在確定管理部門的具體目標後,根據績效目標達成情況對管理效果進行評估和考核。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如果完全刻板的遵守規章管理制度會使管理效率低下,與制定管理制度時所期望的結果適得其反。

  二、新公共管理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意義

  新公共管理思想雖然是在西方社會特定歷史階段和社會環境下產生的理論,但它已經充分體現了現代社會對政府公共管理的需求,也體現了未來現代社會公共管理髮展的趨勢和方向。我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正處於許多發達國家之前初期的發展階段。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社會對公共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我國在加入世界WTO組織,參與到世界貿易競爭中以後,對於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於我國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如何採用市場和企業等管理方法來進行公共管理服務,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實現現代化行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借鑑作用。

  三、總結

  由於我國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與西方國家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在我國的行政管理中,一定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管理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的行政管理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公共服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