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雨巷戴望舒預習教學設計

  課文雨巷是作者戴望舒的作品,那麼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個巷子的呢?想要藉此表達什麼中心思想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教師們不妨參考一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起來聆聽這一段錄音。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麼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它是歡欣鼓舞、鬥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樣子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鬱、哀怨***,那麼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速度來讀啊?***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鬱、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

  2.讀得怎麼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應該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2min***。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一定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3min******一、二總13min***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裡邊,總共描寫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寫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麼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絡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麼呢?是希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寫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1min,總3min***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寫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悽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麼意思啊?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2min***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可以看出,詩人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描寫姑娘的動作,描寫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現在一個什麼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裡,這裡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溼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知道,這首詩歌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寫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子,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裡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現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祕、朦朧的色彩。***3min***

  5.而在首詩歌裡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麼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為什麼不行啊?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顏色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淨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徵著美麗、高潔。另外一方面啊,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來象徵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啊,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絡在一起。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並不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美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3min***

  6.我們再看到詩歌中的另外一個意象——“我”。我在寂寥的雨巷中獨自彷徨,希望能夠逢著一個丁香般的姑娘,終於,姑娘出現了,她也跟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姑娘慢慢地走過來,越走越近,我感覺到她投來太息般的眼光,可是,正當我想說句什麼話的時候,她跟我擦肩而過,而且,慢慢地遠離我,越走越遠,消失在雨巷的盡頭。只剩下我,仍然獨自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中,繼續等待,繼續追尋。在這首詩歌中,我是以一個等待者,一個追尋者的姿態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