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如何預習

  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數,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對於學習這件事來說,要想做到心中有數,就要學會預習.下面小編整理了小學數學預習方法,供你參考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1.“先讀書,劃批註”是預習的第一步,數學課本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讀課本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新知識的過程。讀的時候要逐字逐詞逐句地認真閱讀,可邊讀邊劃,邊讀邊寫。可以把重點字詞、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疑難處、學會的、不會的分別用圓點、直線、雙直線、波浪線、對號、問號等不同的符號分別做上標記;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

  2.“有缺陷,及時補”是指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新知識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處,就要及時複習,把與新知相關的基礎打好,為學習新知掃清障礙。

  3.“多用腦,勤動手”則是學習數學的一大法寶,它告訴同學們,預習過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千萬不要死記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時,可以自己先推導一遍,需要實驗的就動手做實驗,需要實踐的就動手去操作,通過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化對概念、公式的理解,這樣更利於掌握新知。

  4.“試練習,找疑處”可以算作預習的最後一步。課本中的“想想做做”、“練一練”安排的都是與例題同步的模仿練習,完成以上任務後,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做練習,通過試做,可以檢查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內化新知,然後回顧整個預習過程,歸納出新知識的重點,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難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聽課時重點解決。

  小學數學預習好處

  第一,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預習時,會對第二天要學習的知識有所瞭解,形成初步印象。在教師講解時,他會回憶預習時瞭解到的內容,特別是自己在預習時沒有理解的知識,會成為學生關注的部分,上課時他會專心聽講,解決疑難,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課前預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這些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又學習後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慢慢地失去學習的信心。而要求課前預習以後,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致使他們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會促使他們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有信心。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慢慢地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並在預習中,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成績。

  第三,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時,最初是為了完成書後的練習而看書。當學生無法解決練習時,會激發他的探索意識,他會再次認真看例題,思考解決例題需要的新舊知識,蒐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選擇恰當的方法來理解和分析知識。長期經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會在預習中逐漸掌握自學方法,將所學知識融匯貫通,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在學生的頭腦中會有一個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