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臺階的預習資料

  課文臺階主要講述了什麼事情?作者想借此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同學們不妨提前預習一下吧。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導讀

  1、把握情節: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巨集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父親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2、“父親”形象的特點: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後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麼是性格的核心。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是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九級臺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蘊:

  ⑴用人類需要層次論的角度: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造新屋,當然首先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建築物,無論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於紫禁城,處處顯示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小而至於民居建築,“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這篇小說著眼在臺階,寫父親對臺階的要求,就是對地位的要求,就是對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層次上,是較高層次的需要,父親畢生的奮鬥就是要贏得尊重。

  人的需要總是在自己視野的範圍裡,由比較而產生的。父親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目光那麼專注,他羨慕那個氣派,他感嘆“我們家的臺階低!”尊重的需要使他產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之上的。但是,現實的可能性,並非只是一年兩年可能不可能,經過漫長的奮鬥可以實現,也是一種現實可能性。父親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可謂理想遠大。他的血管裡有我們民族拼命硬幹、堅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滿足,就有一種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親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麼興奮,造臺階時,放起鞭炮,“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滿足,他的心頭充滿喜悅。

  ⑵從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角度: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根源在於生產力水平低下。

  這篇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

  父親造的新屋,規格並不很高,不過是屋基高些,臺階從三級增至九級。但是他為此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辛勞。年輕時,三百來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

  小說告訴我們,父親創業之所以如此艱難困苦,根源在於經濟落後。現金收入的來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許多建材是撿來的。他的積累是如此艱難。歸根結底是因為農村經濟極端落後。

  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捨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麼艱難!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習題

  ***一***

  那天早上父親天沒亮就起了床,我聽著父親的腳步聲很輕地響進院子裡去。我起來時,父親已在新屋門口踏黃泥。黃泥是用來砌縫的,這種黏性很強的黃泥摻上一些石灰水豆漿水,砌出的縫鐵老鼠也鑽不開。那時已經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在霧裡。父親頭髮上像是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兩個助工來的時候,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那黃泥加了石灰和豆漿,顏色似玉米麵,紅中透著白,上面冒著幾個水泡,被早晨的陽光照著,亮亮的,紅得很耀眼。

  父親從老屋裡拿出四顆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讓我來。我把火一點,呼一聲,鞭炮躥上了高空,稍停頓一下便掉下來,在即將落地的瞬間,啪——那條紅色的紙棍便被炸得粉碎。許多紙筒落在父親的頭上肩膀上,父親的兩手沒處放似的,抄著不是,貼在胯骨上也不是。他彷彿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無奈,他的背是駝慣了的,胸無法挺得高。因而,父親明明該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1、給畫線的字注音:

  黏*** *** 摻*** ***

  2、下列動詞是從原文中抽出來,請把它們選入上文空格中。

  飄 浮 滾 挑

  3、“我起來時,父親已在新屋門口踏黃泥。”為什麼用“踏”而不用“和”或“踩”?

  4、為什麼“父親明明高興,卻露出些尷尬的笑”?

  ***二***

  有一天,父親挑了一擔水回來,噔噔噔,很輕鬆地跨上了三級臺階,到第四級時,他的腳抬得很高,彷彿是在跨一道門檻,踩下去的時候像是被什麼東西硌了一硌,他停頓了一下,才提後腳。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擔受了震動,便“嘎嘰”地*** ***了一聲,父親身子晃一晃,水便潑了一些在臺階上。我連忙去搶父親的擔子,他卻很*** ***地一把推開我: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我只好讓在一邊,看父親把水挑進廚房裡去。……等父親從廚房出來,他那張古銅色的臉很像一塊青石板。父親說他的腰閃了,要母親為他治治。……

  這以後,我就不敢再讓父親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親閒著沒什麼事可幹,又覺得很*** ***。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臺階上坐幾個小時,自那次腰閃了之後,似乎失去了這個興趣,也不願找別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們家的臺階。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

  我就陪父親在門檻上休息一會兒,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裡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

  怎麼了呢,父親老了。

  1、依課文把空缺的三個詞語填上,正確的一項是*** ***

  A、慘叫粗暴煩躁

  B、慘叫粗野煩惱

  C、喊叫粗暴煩惱

  D、喊叫粗野煩惱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⑴ 不要你湊熱鬧,我連一擔水都挑不——動嗎!

  ⑵ 父親閒著沒什麼事可幹,又覺得很煩躁。

  ⑶ 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⑷ 怎麼了呢,父親老了。

  3、父親一生的追求是什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怎麼看這個人物?受到什麼啟發?

  4、文中如何描寫“我”的行動?“我”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