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陳情表公開課教案設計

  《陳情表》為西晉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教師在講課前一定要做相應的教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陳情表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陳情表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體會李密祖孫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美德;

  2、理清課文思路,學習本文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教學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文言現象

  學習本文高超的勸說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忠《出師表》當成了忠的標準,則把《陳情表》當成了孝的典範,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板書“忠孝”二字***

  二、範背。***5分鐘***

  三、生讀。同時注意尋找古今異義詞,等待彙報交流。並劃出文意不明白處以提問。***10分鐘***

  學習活動:條理縝密的構思品讀精粹的語言

  四、李密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了這篇奏章?***除臣洗馬;願乞終養***

  五、1.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作者究竟處在一種怎樣的矛盾境地。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盡孝***?能否對這種盡孝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盡忠***?能否對這種盡忠的必要性作點解釋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裡,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可能司馬氏王朝的猜疑,招來殺身之禍。李密是如何,變被動為主動的。提出“區區不能廢遠”的。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為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消除武地帝的猜疑。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六、《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為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對偶句式: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表意嚴密完整。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從動物的本性出發,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為後世提供了眾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為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成 語:豐富了中國的語言。

  七、作品評價

  ***一***通過一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麼?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作業:1背誦全文

  2題目中的“情”字有幾層含義?

  3.討論:武帝為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1***情況***事實***;***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陳情表教學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e***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dài***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dǔ***;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huàn***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假又yòu***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通假又yòu***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鑑。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shēng***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的由來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嚐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徵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書曰:“臣以險釁,……臣生當隕身,死當結草。”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後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