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通過對新教材的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在教學過程中思考,筆者感覺到我們要貫徹新大綱的實質性的內涵,作為教師還是要從最基本的問題入手:既要研究新的教學大綱又要研究新教材,更要花大力氣研究我們的教學物件--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落實中學數學課程改革所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一、從數學新教材必修1看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1.教學內容的安排體現了教材層次清楚、脈絡豐富
        在高一上學期的教學內容中,以基礎打頭陣,以函式為主線,把集合、函式和對映、一次函式、二次函式、指數與對數函式、冪函式、分數函式、簡單不等式等內容組合到一起。這樣,就把這些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內容放到了最前面,不僅有助於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瞭解,更有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在重點引出了對映與函式的概念後,又研究了幾類基本初等函式的概念、影象及性質,這種函式主線實際上體現了高等數學中運用函式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這樣的刻意安排把高中數學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可持續發展。
        2.教學要求的變化體現了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的教學思想
        新教材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對傳統的高中數學刪減了一些次要的、用處不大的而且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如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等,而冪函式大大降低了難度。從這一變化可以看出,新教材考慮到了知識的主次和輕重,考慮到了在不影響學生認知發展的基礎上,儘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3.例習題的選擇上更趨科學化和合理化,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作為數學教學的己任
        新教材在例習題的選擇上與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考慮到了與當今的高考相銜接,又突出了討論性問題和研究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等。這些變化,不僅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帶來了豐富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把“要我學數學”轉變為“我要學數學”,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我們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充分實現。
        二、在研究新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當今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中學數學教學實效
        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和未來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教師要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要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國家的課程和教材的改革,更要加強學習,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教材、學生等方面獲取各種資訊,正確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學會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用好閱讀材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新教材中體現了一個新的欄目,就是閱讀材料。這些內容主要介紹與數學有關的數學史料或者是聯絡實際的知識,是編者精心編撰而成的,集科學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知識,而且有益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對於這些材料,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指導學生閱讀,一種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尤其是在新課開始階段,對那些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材料進行閱讀,另一種方法就是緊密聯絡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可以分散穿插在教材中。我們可以收進一些課本上所沒有的學習材料,要求同學分析這個問題中所蘊含的數學含義。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實際上是一次簡單的數學建模過程的展示。
        2.循序漸進,明確目標,正確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和廣度
        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新大綱對我們教學內容的要求,切不可被老教材的要求所束縛,仍舊採用老一套的教法,總覺得放棄原來的一些精彩內容感到可惜。同時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要把握好新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在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切不可任意拔高教學要求,追求教學中的一步到位。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的教學價值,對所授內容有明確合理的定位,如對於“函式”這一內容,本來就是教學中的難點,但又是重點,如果我們在新課函式的教學階段應用集合與對映概念由淺入深,將有利於學生對函式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說將函式的基本要素,定義域與值域用集合表示,把函式看作一個特殊的對映,這樣做不僅有助於掌握函式概念也可以加深對集合與對映的理解。
        3.充分發揮例、習題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在新教材中,例、習題與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觀,既考慮到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地位作用,又考慮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中的應用,同時又涉及到數學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因此,我們要成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例、習題,發揮例、習題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鑽研教材,從中挖掘出不是簡單臨摹教材的,又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以學科知識作為載體,在學生獲得課本知識的同時,親自體驗了知識發生的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定的問題情景,誘發學生探究數學本質的慾望和動機,進而促進知識的昇華,收發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