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在課堂中,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老師如何在教學方面創新和做好總結呢?在下面小編總結了一套教學方法和經驗,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高中數學教學手段

  1.教學的創新

  有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也是教育的不足之處,教師應該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著眼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新一代的創新型及應用型人才。最近幾年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就是很多大學都在研究如何創辦應用型大學,把大學生培養成綜合型的人才而不再是純理論性的人才,我認為這需要在初高中階段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到大學學習過程中,經過大學老師的指引才就能很快蛻變為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教學中至關重要。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讓老師更直接的瞭解學生的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主動積極的熱愛學習。教師還要從教學思維上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拋開對權威的束縛,學會製造懸念,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授課過程是“給予”和“被給予”的課堂活動,教師授課不能只注重把課本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而是在課本基礎上知識延伸。我認為教師應該做到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備課準備階段。教師傳授知識面的寬度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無論是數學方面還是非數學方面的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多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面,不斷的學習提升知識的寬度和深度,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師授課階段。教師在授課階段,不能只拘泥於課本知識,而是要靈活教學引導學生。現階段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進行“強灌輸”教育,把數學理論灌輸給大家,然後進行大量模擬訓練,時間一長學生就產生厭煩情緒。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講完課學生就按部就班的在下面做練習。我認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轉變一下角色,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首先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個人在社會上無論幹什麼工作都要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樣才能幹出一番事業,學習也同樣如此,學生感興趣,那麼他就不用老師過於用心來督促,老師就是前方的燈塔來給學生指引方向。其次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思維處於活躍狀態,讓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取代老師強迫性灌輸知識。最後,要建立發散性思維模式,使學生了解到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絡,同時還可以結合例項進行分析,把數學的知識貫穿到各學科中,從中提取出數學模型。

  高中數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減少坡度,平穩過渡

  教學內容由初級中學較淺顯、具體的內容一下轉到高階中學較深奧、抽象的內容。如在數學閱讀方面,初級中學對閱讀教材的深度、難度、廣度要求較低,而高階中學階段要求瞭解更多的物理及其它自然學科知識。特別是初級中學普通代數及平面幾何與高階中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因而這個階段的教學關鍵在於使初級中學和高階中學階段的教學自然銜接和平穩過渡,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數學教學。

  剛升入普通高中學生數學成績參差不齊,學生能力相差懸殊。所以高中數學起始教學,尤其要適當降低起點,減少坡度,放慢速度,儘可能使全體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齊步前進。這樣可使本身數學不理想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啟用其自身的學習機制,滿懷信心地學好高中數學。

  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高中階段以學生獨立思考、老師分析、指點為主。這不僅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甚至以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還獲得了一份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學"就意味著新的起點。學生普遍有新的打算,有學好功課的決心和信心,即使成績差的學生,也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因而教師因該珍惜這階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抓住機遇,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激發學深的興趣和求知慾。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貼近學生生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每個學生提供數學思維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在"均值不等式"一節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關於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論。

  某商店在節前進行商品降價酬賓銷售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三種降價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銷售,第二次打q折銷售;乙方案是第一次q折銷售,第二次打p折銷售;丙方案是兩次都打p+q/2折銷售。請問:那一種方案降價較多?

  2.設定思維環境,進行思維式教學。教師應創設情景,讓學生猶如親臨其境,進行獨立思考,他們就會保持4~5分鐘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儘量利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如講"倒數與微分"時可以直接引入物理學中的"位移與速度的關係式",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下前提下了解新內容。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可使學生進一步形象地觀察所學的知識。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在實際使用中掌握知識能力,在思考行為中發展思維,在做題實踐中提高解題能力。

  3.進行成功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能否持久,與他們能否取得成功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創設適度緊張的氣氛,設計難易適度的練習,儘量給每個學生創造良好的機會。成功教學其實也是一種情感教學。正如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他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要愛護、關心學生,特別是成績差的學生,要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那種動輒批評,或歧視差生的態度和做法,會極大地創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是每個教師必須注意克服的。

  4.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責任感、親近感,那麼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歡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瞭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例如: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王--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5.及時反饋,不斷激發學習動機。學生學習的情況怎樣,這需要教師給予確當的評價,以深化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矯正學習中的偏差。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的反饋,也要注意及時對作業、測試、活動等情況給予反饋。使反饋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與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資訊反饋的診斷、導向和激勵作用,深化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

  數學教學的效果與別的學科不同,更帶有"立竿見影"的性質,成功與失敗的機會更多。教學不得法,一月半月下來,學生的成績馬上會拉開距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所以,高中階段數學的起始教學,更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