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給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

  做事找竅門,不要瞎忙活*求知學習也是如此。我們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如何教孩子學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給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

  個人要不被時代所淘汰,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給孩子一把開啟智慧寶庫的鑰匙,即不斷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如果孩子初步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和科學思維的方法,猶如在學海中找到了船隻,書山中找到了路徑,就可以主動攝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

  初中時有一位女同學,她學習非常刻苦,全班沒有誰能和她相比,大家給她取了個“學習機器”的外號。她在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自不必說,據和她同宿舍的女生說,她幾乎不會放過任何看書的時間,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等,甚至說夢話也在記單詞。班主任每每訓斥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同學時,總會拿她當做標準:“你要是有某某同學十分之一的學習勁頭,我保證你能考上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誰只要看一眼她鼻樑上的那副像酒窩瓶底兒一樣的眼鏡,立即就會明白“書蟲”是個什麼樣子了。然而,她的學習成績卻很一般。因此,許多同學私下裡嘲諷她說:“我要是學得像她那樣昏天黑地,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後來,她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強考上了本地的一所師專。

  這樣的問題在許多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面對這樣的孩子,許多家長非常為難,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孩子已經很用功了,再抱怨孩子於心不忍。而孩子自己,肯定比誰都更著急。通常來說,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學習最用功的學生,而是那些摸索出了一套最佳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高的學生。

  發明大王愛迪生和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英國首相丘吉爾,幼年時在學校均被視為低能兒、白痴.後來是由母親或家人帶回家教育,善加引導發揮其潛能,才有所成就的。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揹負重大責任,同時也別小看自己的力量。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30%的孩子到了學齡時仍然不會自覺地去學習,總是要家長不斷地督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寫作業邊寫邊玩等。這些問題並不是一上學自然就好了,需要家長、老師和孩子本人共同努力來解決。

  從社會發展的要求看,掃盲的標準在不斷提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b6來的,文畝’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需要人們不斷學習,不斷適應.以免被淘汰。社會資訊化的結果,使如山似海的知識永遠學不完,終身學習要求年輕一代具有自學能力。

  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高,做父母的也必須對求知、學習有較高的興趣,以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耳語目染中孩子會模仿效法。不愛讀書的父母,是很難培育出愛讀書的孩子。全家入都養成在固定時間讀書、做功課的習慣,就臺培養出孩子讀書的興趣,以及自動自發學習的精神。

  讓孩子學會掌握學習的技巧

  在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傑出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下。有一天,國王突發奇想:“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木匠呢 不如我來辦一次比賽,然後封勝者為‘全國第一木匠’。”於是,國王把兩位木匠找來,為他們舉辦了一次比賽:限時三天。看誰刻的老鼠最退真,誰就是全國策一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許多獎品,還可以得到冊封。在那三天裡,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部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構鋼如生、纖毫畢現,甚至連鼠須也會抽動。第二位木匠刻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遠看勉強是一隻老鼠,近看則只有三分像。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但第二個木匠當庭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要決定一隻老鼠是不是像老鼠,應該由貓來決定,貓看名鼠的眼光比人還銳利呀!”國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後宮帶幾隻貓來,讓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比較逼真。沒有想到,貓一被放下來,都不約而同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而那隻初擁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事實擺在面前,國王只好把“全國第一木匠”的稱號給了第二個木匠。事後,國王把第二個木匠找來,問他:“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貓也以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說:“大王,其實根簡單,我只不過是用色骨到了只老鼠罷了I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與不像,而是腥味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找竅門,不要瞎忙活*求知學習也是如此。認真的態度是必需的,但也得拿捏科學的方法並靈活地加以運用。瀆書最忌死讀書。一頭埋進書裡,即使每日裡勤學不倦,但不深究其中的道理,不聯絡生活的實際,不開闊思維的視野,不攀握正確的方法,讀來瀆去,只是個書呆子,只能在考試中得到個好成績,而在現實的生活中毫無用處。木匠比武,表面上比的是技藝,實際上比的是頭腦和智慧。掌握了竅門和方法,不僅是學習,做任何事都會勝人一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