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常見的研究學習方法有哪些

  研究某些物理知識或物理規律,往往要同時用到幾種研究方法。如在研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們同時用到了觀察法***觀察電流表的示數***、轉換法***把電阻的大小轉換成電流的大小、通過研究電流的大小來得到電阻的大小***、歸納法***將分別得出的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的資訊歸納在一起***、和控制變數法***在研究電阻與長度有關時控制了材料、橫截面積***等方法

  初中物理中常見的學習研究方法

  1、理想模型法

  為了更形象,更直觀地表示某一種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利用科學抽象的方法,抽象出簡單直觀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問題。這種方法就叫做理想模型法。

  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槓桿,利用光線描述光的傳播,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等。

  2、控制變數法

  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複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數***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數***的辦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轉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就叫做控制變數法。

  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係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係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的問題還有:液體蒸發的蒸發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強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運動快慢和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關係等。

  3、轉換法

  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不好直接認識它,我們常根據它們表現出來的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來間接認識它們。在物理學中有一些微觀的或不易觀察的現象,經常把這些現象通過放大或轉化,成為容易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方法就叫做轉換法。如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認識電流大小,根據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等。

  4、比值定義法

  為了給某些物理規律或物理量確定一個概念,常用到比值的方法就叫做比值定義法。

  速度的定義,壓強的定義,功率的定義,比熱容的定義,熱值的定義,電流大小的定義等都是用了比值定義的方法。

  5、理想實驗法

  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理想實驗法也叫做實驗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科學的推理得出結論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實驗法。

  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將一隻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鐘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這樣就可以探究出真空不能傳聲或聲音人傳播的需要介質。

  在探究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也是利用了這種方法。

  6、實驗法

  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實驗現象或實驗資料,直接得出結論的方法叫做實驗法。

  串並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關係就是利用了實驗法直接得出結論的。

  7、數學推理法

  在已有的物理知識的基礎上用數學的方法通過推理得出規律或結論的方法叫做數學推理法。串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是在電流和電壓關係的基礎上加上歐姆定律用數學的方法推匯出來的。

  8、抓主要因素法

  抓主要因素法也叫做忽略次要因素法,當我們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或規律時,有一些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我們常常把這些因素忽略掉,而只考慮主要因素,這種方法叫做抓主要因素法。

  在研究槓桿、輪軸、滑輪等省力機械力的大小關係時,得出了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輪半徑是軸半徑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有幾條繩子吊著物體,拉力就是重力的幾分之一,這些結論的得出都是在忽略摩擦力和機械本身重力的基礎上得出的,忽略了次要的因素,只考慮了主要因素。

  9、類比法

  類比——是指在新事實同已知事物間具有類似方面作比較。類比法是人們所熟知幾種邏輯推理中,最富有創造性的。科學史上很多重大發現、發明,往往發端於類比,類比被譽為科學活動中的“偉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動了假說的產生。儘管類比不能代替論證,但可以為理解新知識、概念和規律提供依託。因此,作為一種“從特殊推到特殊的科學方法”,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類比的方法很多,如:⑴新、舊知識類比: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不僅有一定的知識內容,而且這些內容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絡。將新、舊知識進行類比,給學生以啟示,使學生易於掌握新知識,同時也鞏固了舊知識。⑵生活經驗與物理規律的類比: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用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類比,可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⑶、相關學科知識與物理知識的類比:自然科學分科龐雜,物理只是眾多學科之一,可以用其它學科的一些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進行類比,幫助他們理解一些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

  在認識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它。類比法也叫做類比推理法或類推法。類比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物件間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的屬性推出它們在其它方面也有相似或相同的屬性的一種邏輯推理方法,是物理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認識電流大小時,用水流進行類比。認識電壓時,用水壓進行類比。

  10、等效替代法

  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11、歸納法

  歸納法就是在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大量的個別屬性推理出一般屬性的方法。如:研究力的概念時,為了得出力的概念,列舉了大量的例子,通過分析這些例子的共性得出了力的概念,就是利用了歸納法。

  12、疊加法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後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稱“疊加法”。

  為了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把細銅緊密地繞在鉛筆上,繞五十匝,然後用刻度尺測出五十匝的長度,除以五十,就是直徑,這種方法就是疊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