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教學設計
《子夜》出自於現代文學大師矛盾之手,是一部很經典的著作!下面請欣賞網路編輯為你帶來的《子夜》教學設計 ,希望你能夠喜歡!
《子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瞭解茅盾及其作品的思想內容;瞭解當時的社會環境。
2.能力目標:學習烘托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性格;鑑賞本文獨特的景物描寫 。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學會正確、客觀地評析小說中的人物。
教學重點:
1. 分析吳老太爺的人物形象。
2. 理解現代文明與封建思想文化之間的尖銳衝突,體會作者的用心。
3. 學習充分利用色彩和聲音的描寫烘托出人物心理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瞭解典型社會環境對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現小說主旨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祕史”。還有人說:“歷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說,只有人名是假的”*** ppt1***。小說雖然是文學創作,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生活的間接再現。當歷史的背影漸行漸遠漸無聲的時候,所幸的是我們還擁有經歷史的大浪洗滌過的經典小說。而每翻開一篇小說,我們就翻開了一頁歷史。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茅盾、走近茅盾的小說《子夜》,走進那個風雲動盪的年代,。
二、作者、作品簡介
1.解題:小說題為“子夜”,有什麼深意?
明確:“子夜”,原指夜半子時,也就是深夜11時至凌晨1時。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個時刻一過,黎明就要來到。作者以此作書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特點,寓意是很深的。
2.談談你對茅盾的認識?
3、簡介節選部分前後情節***ppt6***
三、研討賞析
1.小說節選部分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寫吳老太爺進城時沿途的情形和他的心理。
1. 吳老太爺眼中的上海是怎樣的一種環境?他進城時的感覺如何?
明確:繁華、燈紅酒綠、光怪陸離、傷風敗俗;頭暈目眩,強烈不適感,對上海充滿厭惡和牴觸情緒。
3.小說的節選部分的景物描寫獨具特色,巧妙地烘托出人物內心的活動,請作賞析。
明確:採取“陌生化”的手法。分利用了色彩和聲音的描寫,鮮明而生動地寫出了吳老太爺初進上海時的心裡感受。
4.“剛一到上海這‘魔窟’,吳老太爺的‘金童玉女’就變了! ”這一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討論、明確:以吳老太爺的口吻評論,說明在他眼中的上海燈紅酒綠、傷風敗俗,反映了一個保守、朽弱的封建遺老不適應現代生活,對上海充滿厭惡、牴觸情緒。
5.吳老太爺是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其形象特點。
討論、明確:腐朽、保守、脆弱的封建遺老形象。
四、探究昇華
1.上海繁華的街景,只會給吳老太爺帶來極大的視覺和精神刺激,一下子就患腦溢血而死。作者這樣安排情節有何深意?
討論、明確:充滿了象徵意味。吳老太爺和他所讀的《太上感應篇》是一種符號,代表了封建腐朽勢力,他們與新興資產階級以及現代文明是尖銳對立且格格不入的。吳老太爺一到上海就因受不了刺激而一命嗚呼,正如一具封建的殭屍,一見空氣就風化了——上海這樣的現代社會像是專門“風化”像吳老太爺的地方。作者藉此暗喻著封建體制的解體與新興力量的強大。
2.我們該怎樣評價吳老太爺對上海這種現代都市給他的刺激?你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吳老太爺抱以怎樣的情感嗎?
討論、明確:***ppt7展示對王國維的評價***吳老太爺代表了封建腐朽勢力,他驚慌於一種城市文明對封建農耕文化的強大沖擊,他死於一種精神的和文化的“水土不服”。他是時代的一個記憶符號。
作者的情感:否定與同情並存、批判與悲憫交織——作家的社會情懷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子夜》,走近了在半封建半殖民統治下畸形繁榮的大都市上海,走近了那個衰朽不堪、被新興都市文明撞擊得粉身碎骨奄奄一息的吳老太爺。或許,吳老太爺作為舊時代的符號要不可避免地被歷史的洪流吞沒,但茅盾的文學所閃耀的光彩卻依舊在那條叫做歷史的河流裡波光粼粼!
六、遷移訓練***任選一題***:
1.在豬八戒、阿Q、別里科夫、繁漪、趙伯韜中任選一人,試用審視的目光加以辯證地寫一段評論性的語段,要求:句式工整,語言優美。***200字左右***
2.上海繁華的市景,給吳老太爺極大的視覺刺激。在這樣的刺激下,他有著怎樣的心理活動?請發揮想象,作合理的描述。***不少於200字***
《子夜》作者矛盾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他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家庭,從小受到了開明的教育。1931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期滿後因家庭困窘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輯工作。1921年和王統照、鄭振鐸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並提出了“藝術為人生”的文學主張。茅盾積極開展革命文藝運動,與魯迅並肩戰鬥,促進了左翼文學的蓬勃發展。1932年到1937年抗戰爆發,是茅盾創作的鼎盛時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麥和“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短篇小說有《林家鋪子》。抗戰爆發後,茅盾散文代表作有《白楊禮讚》和《風景談》。建國後,茅盾先後擔任了文化部長、中國文聯名譽主席和中國作協主席。1981年臨終前,茅盾捐獻25萬元稿費設立“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