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
導語:青銅文明是在兩河流域文明興起後,經過刀耕火種,石器時代後,通過粗淺冶煉得到銅器的第二次人類文明大發展時期。下面是小編給您分享的《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設計,希望通過這些文字的閱讀你能夠收穫新的知識。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五課,主題在於使學生對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有比較全面而清晰的瞭解,感受夏、商、西周時期奴隸制文明的輝煌燦爛,體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本課是在對學生綜合能力不太瞭解的情況下設計的,我依照教學經驗,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學生的能力和心理特點:豐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由淺入深的引導可以推動部分學生在理性認識上有所昇華,但是公開課上學生可能出現膽怯心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特別考慮到這一點,各教學環節都應為學生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留有一定的變化空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狀況;瞭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境遇。通過本課學習和思考本課內容,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的能力;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與夏商周奴隸制文明高度發達間的關係,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揭示奴隸制文明的本質及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
方法與過程:
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通過課堂活動鞏固所學知識,並對之加以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乃中華民族之驕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輝煌成就與之一脈相承; 2006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安陽殷墟獲准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處世界遺產,炎黃子孫更要保護好寶貴的文化遺產。
青銅文明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解決策略:以形象的說明將抽象的描述具體化,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令學生從中自行總結出工藝高超的表現,既實現了認知目標,又進行了能力訓練。
難點:正確理解“青銅文明”的概念
解決策略:通過介紹夏、商、西周陶瓷業、玉器製造業等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業和畜牧業、商業的進步表現,引導學生得出青銅文明不僅僅表現在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青銅器鑄造業的興盛上,還表現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的發展進步上。這為後來介紹青銅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鋪陳。
教學設計:
1.簡要回顧原始社會以來,人類使曾用的工具,如:木器、石器、玉器等,各有什麼弊端?
2.引入青銅器的出現:原始社會末期以銅混合少量錫、鉛熔鑄的青銅器出現了。人類使用的第一種金屬便是青銅,它更堅固、更輕便,開始出現在生產生活中。人類由此跨入青銅時代。
3.青銅相關知識的講解。
1.青銅器製造業
1*** 提問:片中介紹了什麼青銅器,它有什麼用處,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如?
影片展示“司母戊鼎”的發掘過程和鼎的介紹,補充說明司母戊鼎重約832公斤,是兩百多個奴隸在奴隸主的指揮下,各司其職合作完成的。
2*** 展示四羊方尊圖片,提問:此器與剛才的鼎,同屬商朝遺物,在造型風格上有何不同?
補充說明四羊方尊暗喻“普天之下,莫為王土”,象徵帝王的權力。小結:這兩件青銅器珍品均出自商朝,是商代青銅器製造的代表器物。
青銅器製造業發展至商朝,工藝高超、造型多變,充分說明商朝是青銅器製造業最燦爛的時期。
3*** 除以上兩件青銅器外,人們還發現了眾多青銅珍品。多媒體展示眾多青銅器圖片,學生看圖推測這些青銅器均有何用處?
小結: 這些青銅器涉及了古人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見青銅器種類多、且使用較為普遍。
4*** 剛才我們看到的青銅期多發掘於商朝統治區內,是不是青銅製作技術只掌握在中原地區的工匠手中呢?
5*** 根據地圖提問:80年代考古學者發掘的廣漢三星堆文化在今天什麼地區?學生回答後,簡介神樹、立人像及面具,並觀看影片提問三星堆文化青銅器製作的水平。
4.瓷器和玉器製造業的延伸
1*** 夏商西周決不是僅有青銅器這一種手工業,中國古老的手工業還有那些?
2*** 提示學生河姆渡文化時期便出現的製陶技術和玉器製作技術到這時有何發展,或者先看圖片再展示玉器、瓷器圖片,提問:這些物件是什麼材質所制?製作水平如何?說明了什麼問題?
補充說明:玉器製作開始於原始社會後期,發展至夏商周雕刻工藝已經相當高。瓷器源自中國的,china一詞正說明了這一點。
小結:
回顧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認識到燦爛的青銅文明包含了發達的手工業、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等,這一切主要由奴隸的大規模集體勞動來創造。
課後活動:“青銅文明”我導遊
要求:向遊客介紹青銅文明的歷史、代表器物同時還要宣傳文物保護思想等。
學生活動:分四組,分別介紹青銅文明、奴隸制度及文物保護。
通過向遊人介紹青銅文明等知識,回顧本課所學的內容,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心,培養民族情感和文物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