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的學習方法
在初三學習過程中,不同的科目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反覆刺激不是單一的知識重複,而是通過不同的渠道,運用不同的資訊符號,把地理知識傳送給學生,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接受資訊,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整理,最後儲存資訊,以利於對地理知識的記憶。
地理教學有書有圖,書是理性上的知識,圖是感性上的深化和理解。針對這一特點,具體做法是:看書、看圖、討論、系統歸納和作業鞏固。
看書
在提出看書內容的同時出示提綱。例如“新疆的概況和地形”,出示位置、接界的國家、面積、民族、地形輪廓、天山的成因、組成、陷落盆地、阿爾泰山的海拔、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崑崙山的世界第二高峰及海拔、兩個盆地的比較等題目。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通過視覺器官從書中將其獲得的知識,作為資訊第一次儲存。
看圖
先看書中插圖。把三山夾兩盆的地形輪廓落實到空間分佈,接著看新疆地形的教學掛圖,不僅明確了兩個盆地的形狀、沙漠面積的大小,而且把主要外流河和內流河落實到兩個盆地的空間分佈上。再看演示填充圖,進一步加強了三山夾兩盆空間分佈的直觀性。最後看新疆在歐亞大陸地理位置的彩色幻燈圖片,加深了對新疆氣候的理解,這是通過視覺器官,使感性與理性行為有機結合,也是第二次儲存資訊。
討論
可以瞭解學生自學學習的結果,也可以互相交流資訊,教師對有爭議的問題必須加以肯定。例如討論塔里木盆地形狀時,有的學生說是梭形的,還有的說是環形的。教師結合教學掛圖肯定梭形是正確的,而環形是盆地的結構。對天山的成因,教師應把天山近一個時期的成因展開講述到天山的三個成山階段。學生通過聽覺器官,獲得知識。這是第三次儲存資訊。
系統歸納
師生同步進行,教師板書、口述,學生整理筆記,這一節課教師板書了:***1***位置主接界的國家;***2***面_積及民族;***3***地形輪廓;***4***三大山脈及兩大盆地;***5***天山的成因;***6***兩大盆地的比較。學生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器官第四次儲存資訊。
作業鞏固
先是學生當堂獨立完成填充圖作業,再由教師擦去板書歸納的主要內容,找幾個同學依次口述記憶回答。這不僅能瞭解學生一節課的學習結果,而且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使其一節課的主要知識達到深化記憶。
“刺激法教學”同時以雙基為主線,通過五個環節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掌握一節課的主要基礎知識,同時也達到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僅會運用基礎知識,而且也加強了能力的培養,如看圖能力、記憶填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
地理學習方法推薦:
一、加強對各類地圖的應用
1、上課前一定要準備好地理課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圖冊。
2、一邊聽課一邊把學習中出現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圈點下來。如:學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麼,地中海在什麼地方?一定要在地圖上找到並落實下來。
3、動手繪製示意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製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要求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4、複習時應以地圖作為知識載體,常看地圖,多讀地圖。
二、善於聯絡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絡,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裡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絡起來了。
三、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並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