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對語文試卷做一個分析,能夠讓你受益匪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一、總體評價

  本次考試語文試卷共有七大題18小題,主客觀題的分值分別為15分和145分。試題的知識面覆蓋面符合高一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又重視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的考查,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聯絡的原則,也可以較好地檢驗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語言文字應用

  從答題情況可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真的很少,加點字讀音得分率太低,而最糟糕的莫過於閱讀漫畫與補寫句子,未能充分抓住漫畫的特徵來進行概括,在補寫句子中缺少對語境的理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適時適當的情感薰陶,並注意學生的字詞句積累。

  文言文閱讀

  共有三道選擇題及三道翻譯題,側重於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選擇題主要考察文言實詞的多義性、古今異義及對所選段落的分析,都是上課時老師重點講解且較為簡單的,所以學生的得分率也較高;但翻譯題卻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大都不能正確翻譯出“之”、“視”、“所與”、“造”等詞及固定句式,而這些都是課堂上教師反覆強調過的知識 ,可見我們的學生文言文的功底還是比較薄弱的,這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古代詩歌鑑賞

  本次考試詩歌鑑賞選的是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學生在詞作理解上基本不存在問題。此部分設三道題,第一道主要考察學生對詞的首句所選用動詞的把握及其營造的氛圍,該題較簡單,學生基本都能拿3分左右;第二道題要求學生根據詞作找詩眼,把握詞人的情感和人生態度,並分析景情關係,學生對詞人的人生態度把握不準,這裡丟分太多,建議教師在教授詩歌時堅持“知人論詩”的教法,讓學生大致瞭解詩人的人生軌跡和價值取向。

  名句默寫

  名句默寫共8分,在這部分呈現兩極分化現象,基礎好的學生能拿7分左右,而較差的學生基本只能拿2分左右。學生在背書上基本沒問題,只是錯字太多,例如“覽、肇、喧豗、壑”等均是易錯字。建議教師在教學上要求學生正確書寫,並指導學生準確領會名句內容,儘量不出差錯。

  文學類文字閱讀

  本次考試的大閱讀選的是張承志的《漢家寨》,且按照高考題型設計問題。試題重點考察了學生篩選和辨別資訊的能力,以及對人物心理、情感的把握。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基本到位,但是在語言表達方面依然存在欠缺。

  11題,由於對文意的理解比較到位,該題得分率很高;但12、13題丟分現象較為嚴重。14題是探究題,此處學生審題不認真,大都只談感想未能探究人物深層思考。

  讀懂文字是是答題的前提,因此建議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一定要有主旨意識、段落層次意識和行文思路意識。除重視文字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規範、準確答題意識,答題時要對照原文,儘量使用原文中負載豐富資訊的詞句,必要時可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對人物情感進行推敲,此外,還要培養學生對題幹本身反覆斟酌的習慣,充分理解題意,以保證全面準確作答。

  ***二***

  一、命題綜述:

  本次考查主要是“必修二”模組教學效能的綜合檢測。命題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課內打基礎,知識點緊扣教材;二是靈活運用知識,課內知識課外運用,賦予“知識”靈魂和活力;三是適度延伸,重視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鑑賞以及表達能力。試卷分為六部分,基礎知識及名著閱讀、文言文閱讀、宋詞鑑賞、名句名篇默寫、文學作品閱讀和寫作。整卷120分,市均分85分,達到了命題時的預期目標。

  二、各題分析:

  第1題***語音***本題涉及必修二教材中應掌握的生字新詞16個,大部分頁下皆有注音。學生出錯較少,有個別學生錯選D項,應該是對“恫嚇”識記不準。

  第2題***成語***涉及4個常見常用成語,鳳毛麟角、晝伏夜出、釜底抽薪、始作俑者。答題錯誤率較高,多錯選B項,學生對“晝伏夜出”這個成語的理解不準確。

  第3題***文學常識***答題錯誤率較高,B項中的“俄羅斯文學”學生識記不清,而且其他選項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度解讀,較為細緻,學生不到位。

  第4題***語音運用***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定向概括的能力。由於學生分層能力不夠,大部分學生把第二點拆開答,而忽略了文中最後的內容,因概括不全而遺漏得分點。

  第5題目***名著閱讀***本次考查的名著內容是沈從文的《邊城》和《紅樓夢》第31~60回。總體得分較高,失分點是部分學生將二老“儺送”的“儺”寫錯,兄弟二人為愛情而決鬥的方式寫成“划船”“捉鴨子”等。

  本部分試題評價:

  注重基礎,尤其是對課本的重視較好,可以督促學生迴歸文字。

  教學建議:

  ***1***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對文章思路、內容及表達方式的分析***2***要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描寫***3***要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