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快哉亭記教案
《黃州快哉亭記》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黃州快哉亭記》優秀的教案設計以供大家學習。
《黃州快哉亭記》教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較大致翻譯課文。
2、 能力目標:學會閱讀和欣賞情、景、理渾然一體的亭臺記文。
3、 情感目標:體會文中所寄寓的那種曠達胸襟,無往而不快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朗讀點撥、引導賞析
【教學過程】
一、匯入並初步感知
1. 匯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將如何面對,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匯出課題。
2.作者:簡單瞭解作者。蘇轍,字子由,晚年因為隱居於穎水之濱,故自號穎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諡號文定。其文平穩樸實,亦如其人,作品集名為《欒城集》,人生觀深受其父兄影響,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合稱三蘇,皆為唐宋散文八大家。蘇轍被貶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為遭貶官的蘇軾贖罪,因而遭到了貶官。
3. 題解:快哉亭位於貶謫之地黃州,快哉亭為張懷民所建,蘇軾所命名,蘇轍作記,三人均遭貶官的命運,但面對挫折卻有著極其相似的處世態度。
4.讀課文***範讀或錄音***,正音並注意句讀。
二、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 結合課後練習三、四掌握重點字詞句,以學習小組合作形式嘗試翻譯,教師指導點撥。
2. 理清每段大意。
第一段:略述水勢及命名者。
第二段:描寫亭之所見及說明命名的原由,為後文議論過渡。
第三段:引用歷史,表明遇與不遇不在外物,而在於自得與否。
第四段:以張君為例,肯定其自得、“無所不快”的人生態度。
三、朗讀全文,找出全文文眼。
而餘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亦足以稱快世俗/快哉,此風/ 將何適而非快?/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烏睹其為快也哉!***文眼“快”***。
四、品讀賞析,從哪些語句中讀出了“快哉”的感覺呢?讀出來並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師點撥、歸納:
***一***景之“快”
1、 首段連寫三層水勢之變,能現水勢之波瀾壯闊。
2、 第二段昔今對比,賞景與思古交錯,極寫快哉亭四周所見——面積之見、上下之見、日夜之見,其景瞬息萬變,令人驚心動魄;再從不同角度賞玩美景,所見之景磅礴雄偉。
***二***人之“快”
1、“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三國英雄戰場殺敵之意氣風發、豐功偉績撼動人心,令人拍手稱快。
2、君***張懷民***不以謫為患,自放山水之間,無往而不快。
***三***情理之“快”
“士生於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傷害本性,不受外物羈絆,心中就能永遠保持暢快、寧靜。
小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轍就是一個隨緣自適、胸懷曠達的智者,因此境由心生,筆下才有如此氣勢雄偉的美景,使情景理渾然一體,全文酣暢淋漓、境界高曠。
五、感悟藝術特色
1、 寫景自由奔放,寓情於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2、 先敘後議,借說理以抒懷。
3、 全文緊扣一個“快”字,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熔為一爐。
《黃州快哉亭記》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餘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湧,風雲開闔。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几席 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 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黃州快哉亭記》譯文:
長江出了西陵峽,開始進入平地,水勢奔騰浩蕩。南邊與沅水、湘水合流,北邊與漢水匯聚,水勢顯得更加壯闊。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滾滾,就像是無際的海洋。清河張夢得,貶官後居住在齊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來觀賞長江的勝景。我的哥哥子瞻給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裡能看到長江南北上百里、東西三十里.波濤洶湧,風雲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白天,船隻在亭前往來如梭;夜間,魚龍在亭下悲聲嚎叫。景物變化萬端,驚心動魄,不能長久地欣賞。現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賞玩這些景色,抬起眼來就足夠。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見***山脈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煙雲消散,陽光普照,捕魚、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點。這就是把亭子稱為“快哉”的原因。至於沙洲的岸邊,故城的廢墟,是曹孟德、孫仲謀所傲視之處,是周瑜、陸遜率兵馳騁的地方,那些流傳下來的風範和事蹟也足夠用來使世俗之人稱快。
從前,楚襄王讓宋玉、景差跟隨著遊蘭臺宮。一陣風吹來,颯颯作響, 楚王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麼使人快樂啊!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 吧。”宋玉說:“這只是大王的雄風,百姓怎麼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話大概有諷喻的意味吧。風並沒有雄雌的區別,而人有是否受到賞識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樂,而百姓之所以感到憂愁,正是由於人們的境遇不同,跟風又有什麼關係呢?讀書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麼,到哪裡沒有憂愁?假使胸懷坦蕩,不因為外物兒傷害天性***本性***,那麼,往什麼地方沒有快樂呢?現在,張夢得不因為被貶官而感到憂愁,利用徵收錢穀的公事之餘,自適山水之間,這是他心中應該有超過常人的地方。如果是用蓬草編門,以破瓦片做窗,都沒有什麼不快樂,更何況在清澈的長江中洗滌,面對著西山的白雲,盡享耳目的美景來自求安適呢?如果不是這樣,連綿的峰巒,深陡的溝壑,遼闊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搖,明月高照,這些都會成為失意文人感到悲傷憔悴以至不能禁得起的景物,哪裡看得出這是暢快的呢!
元豐六年十一月初一,趙郡蘇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