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學設計醉翁亭記說課稿
《醉翁亭記》是語文八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秀麗的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勾勒出太守與民同樂圖,表達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醉翁亭記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瞭解課文內容,掌握寫作思路。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創新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
過程與方法:
1、採用旅遊賞景、依圖配文、看圖糾錯等形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疏通文意,進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
2、採用研討的方式瞭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尋古人足跡,感受祖國美麗山水風光和燦爛的文化,理解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熟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指定兩名學生擔任導遊,蒐集相關資料: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歐陽修的生平經歷,思想;滁州地理環境、琅琊山、醉翁亭的圖文介紹;與《醉翁亭記》相關的小故事。
3、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春暖花開的季節,正是外出旅遊踏青的好時機。前面兩節課我們遊賞了清幽寂靜的小石潭,觀賞了行為壯麗的岳陽樓,今天老師再帶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遊覽一番。
2、出示作者簡介,學生填空。
3、雖然現在我們身處教室,無法親臨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寶可以幫助我們。是什麼法寶呢?對,想象。我們就以《醉翁亭記》為基礎展開想象,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北宋慶曆年間的安徽滁州,去飽覽醉翁亭風光,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
二、神遊醉翁亭,疏通文意。
一、檢查預習
同學們,今天我們終於和“夢幻旅遊公司”聯絡好了,在公司導遊的帶領下,一同去欣賞醉翁亭的美麗風光。在出發之前,我要先來驗收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成果。
1、螢幕出示生字詞,學生自讀後指名讀,齊讀。
2、請同學們齊誦課文。配樂
3、既然同學們都準備好了,那我們就事不宜遲,有請導遊——
導遊1: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乘座我們“夢幻旅遊公司”的大巴,再過幾分鐘,我們就要到醉翁亭風景區了,我們已經為大家做好了遊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們直接在導遊的帶領下去領略醉翁亭的風光。我們公司全體人員將熱情為您提供周到地服務。假如您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請隨時與我們聯絡,謝謝您的合作!現在趁班車行駛的時間,有請另一位導遊來為大家介紹此行的目的地。
導遊2:滁州,地處安徽省東部,是座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她有秀美綺麗的自然風光。滁州還有豐富的人文古蹟,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覽勝地。唐宋文人韋應物、歐陽修、辛棄疾等曾先後在此作官,其他詩人如蘇軾、王安石等也曾到此遊覽,寫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不知那位同學記得他們寫的詩?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二行程走馬
1、同學們,我們現已到達滁州。那位同學能從文中第一段找出我們今天的遊覽路線呢?
學生讀書後發言,教師適時板書:
環滁——琅琊山——釀泉——醉翁亭
2、剛才導遊介紹了滁州的總體情況,那麼歐陽修是怎麼介紹滁州地理特點的呢?
環滁皆山也。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導遊1:《朱子語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有人買得歐陽修《醉翁亭記》的手稿,開頭寫道“滁州四周山”,有數十字之多,多次修改之後,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真真是修改到了妙處。
3、我們沿途都領略了哪些迷人風光呢?現在請同學參照課文內容和圖片來說一說。
螢幕展示課文相關景物圖片,學生賞景並分別用課文內容和自己的話描述。
導遊適時補充琅琊山、醉翁亭相關景點介紹:琅琊山自古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美譽。它是天然的植物園,1985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森林公園,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琅琊山不但林壑優美,風景如畫,而且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全山現已發現從唐到明朝的摩崖石刻300多處,及多處亭臺樓閣。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蹟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簷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
4、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醉翁亭屏顯醉翁亭影象,請大家好好觀察,描述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學生觀察後發言描述。點撥“翼然”“臨”的含義。
5、剛才我們遊覽了醉翁亭,俗話說飲水思源,大家知道“醉翁亭”的來歷嗎?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評說,導遊補充介紹。
三、風光掠影
1、這裡的景色美不勝收,清晨傍晚、春夏秋冬各不相同。先讓導遊休息一下,我們盡情遊覽吧!幻燈出示圖片文字清晨山間景色是怎樣的呢?傍晚呢?一年四季呢?
學生根據圖片和文字加以描述,鼓勵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
2、歸納:如果說第一段文字是從空間角度寫景的話,本段就是從時間角度寫景的。
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四、宴遊之樂
1、這裡不僅風景美,風俗更美。有位導演想要將文中第三節內容拍攝出來,大家幫他參謀一下,看需要拍攝哪幾個鏡頭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2、看圖糾錯:螢幕出示滁人遊圖片,學生觀察圖片,說說哪些內容沒有表現出來。
四、踏上歸途吧
1、太陽就要下山了,我們隨太守一起踏上歸途吧!齊讀最後一段。
2、歸途景緻如何?你的心情如何?你能體會太守的心情嗎?
禽鳥樂——人之樂——樂其樂
三、理清思路,明確主旨。
醉翁亭的景色怎麼樣?我們非常感謝“夢幻旅遊公司”導遊精彩的講解,我們不但領略了美麗的景色,還豐富了相關的課外知識,謝謝你們。
《醉翁亭記》是山水遊記的典範之作,《滁州志》中還記載了一個小故事,屏顯歐陽公記成,遠近爭傳,疲於摹打。山僧雲:寺庫有氈,打碑用盡,至取僧室臥氈給用。凡商賈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以贈官,可以免稅。《醉翁亭記》流傳之廣可見一斑。
1、我們跟作者遊賞了這一番,假如要你把今天觀賞的內容寫出來,你準備怎麼寫?
2、作者是怎麼寫的呢?現在,我們來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
學生小結,教師適時補充板書:
路線:環滁——琅琊山——釀泉——醉翁亭
風景:朝暮之景——四時之景
風俗: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心情:禽鳥樂——人之樂——樂其樂
教師小結:本文采取敘事說明的筆調,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全文用了21個“也”字,每一個“也”字不僅幫助煞尾,還成了文意轉折的標誌。這樣文隨意轉,層層道出,織成一篇錦繡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開頭都有領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於”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遊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
3、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話,你會選哪個字?醉、樂
4、從文中勾畫出寫“醉”“樂”的句子,說說作者是因何而“醉”?又在“樂”些什麼?
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個“樂”字貫穿全文,層層展開記敘: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遊人樂——太守樂。但本文表述主題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與民同樂”的濟民之情隱含在描寫敘述之中,沒有一語道破,而是在醉中寫樂,在樂中寫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千古名句。全文結尾處,更用“醉能同其樂”一句將“醉”和“樂”統一起來,畫龍點睛般地道出全文的主旨。
5、歐陽修被貶,尚能與民同樂,對你有什麼教育意義?
無論在何種人生境地,都不應該沉溺於個人得失,應採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尤其是當代青年,在競爭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與氣度。
結束語:今天,我們隨著歐陽修遊覽了滁州,觀賞了琅琊山優美的風光,探尋了古人足跡,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希望同學們今後既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成為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
《醉翁亭記》說課稿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品味文美、情美,背誦全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感受本文駢散結合的語言風格。
3、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確
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4、同《岳陽樓記》比較閱讀,感受古人不同的人文情懷和文采技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背誦全文。
2、理解文章遊記的內容和“與民同樂”的主題。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確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三、課時安排:3課時此設計為第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1、匯入
以對前節課的學結匯入。
2、背誦課文,檢測詞義。
找個別同學背誦或集體齊背,抽查字義。
3、與《岳陽樓記》比較閱讀:
第一板快:異中求同,進行類比歸納。
教師提問:
我們學習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兩篇散文,文采橫溢,交相輝映,能說出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方面有什麼共同之處?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篇文章在寫景在時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進行描寫。
② 這兩篇文章在寫景時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第二板快:同中求異,訓練創造思維。
教師提問:
兩篇文章在寫景方面除了相同之處,還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篇文章在寫景的色彩上有所不同。《岳陽樓記》寫洞庭湖景色,景色很濃;《醉翁亭記》寫琅琊風光,卻比較清淡。
②在句式上,《岳陽樓記》寫景,都是四個字一句,非常整齊;《醉翁亭記》句子有長有短,不是很整齊。
③范仲淹寫景時發揮了自己的想象,歐陽修寫的卻是自己眼前的實景。
第三板快:激勵求索,培養探究精神。
教師提問:
說說這兩篇文章在主題上有什麼異同點?
學生研討,教師點撥,基本結論:
①兩位作者都不同於一般的“遷客騷人”,他們表達的一個共同主題就是,與民同悲,與民同樂。
②兩篇文章的側同點不同。范仲淹抒發的是一種“憂”情,歐陽修表達的是一種“樂”意。讀了《岳陽樓記》,總覺得范仲淹胸懷曠達,抱負遠大;讀了《醉翁亭記》,總覺得歐陽修有種自我陶醉、逃避現實的感覺,在“與民同樂”的背後,也寄託了自己被貶以後的抑鬱之情。
第四板塊:拓展延伸,體驗反思。 認知並體驗古代知識分子仕途受挫後不同的思想感情
小結: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比較了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點,同學們分析得很深刻,並有獨到的見解,真正做到了讀者與作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