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蟈蟈教學反思

  教師們應該如何去寫教學反思呢?參照他人的教學反思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綠色蟈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綠色蟈蟈》教學反思***一***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綠色蟈蟈》是七年級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了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的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魯迅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的楷模”。周作人說:“必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確如此,法布林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本課教學設計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了解蟈蟈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你喜歡蟈蟈嗎?請在文章中找出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不管學生答喜歡還是不喜歡,我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不是用老師的眼光或作者的情感代替他們對蟈蟈的認識和情感態度。在拓展延伸環節中,我出示了幾幅昆蟲的圖片,讓學生運用對比或擬人的修辭說幾句話,表現它們的一個或幾個特點,強調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任意一幅,如果沒有自己熟悉的,還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昆蟲來進行練習,這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平日觀察和積累,真正把學生當作了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比較長,所以課前佈置了學生充分閱讀課文,並在課前掃除閱讀障礙,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不瞭解的詞解釋它們的含義。在課上速讀課文時,我又介紹給學生速讀的方法:找中心句,抓關鍵詞。同時在學生閱讀時,我看到有些學生只是在看書,手裡並沒有拿著筆,所以我又及時的提醒學生,對課文中的中心句和關鍵詞,要在書中勾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辯論的環節,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敢於表達、善於表達的能力,積極反應、靈活應變的能力,說話做到有根有據,同時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些學生在論辯中進行了恰當的舉例,還有的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可以很精彩,也很激烈。在拓展延伸的環節,讓學生口頭介紹熟悉的昆蟲的特點,也是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除此之外,讓學生課外完成對喜歡的動物的特點介紹,落實到本上,又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的結合起來了。

  四、充分發揮語文教材人文性的功能,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本節課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教育內涵。在對法布林的介紹中,除了學生蒐集的資料外,老師又補充介紹了《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整部作品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在閱讀開始就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使學生意識到這是一篇充滿人性的作品。在學生討論蟈蟈的吃同類和自私心時,我又故意設疑:“如果作者不寫蟈蟈的這兩個特點,那蟈蟈的形象不是更完美嗎?”這一問題的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瞭解科學說明文要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法布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體現了他嚴謹的工作態度。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法布林的科學精神,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在最後的總結中,我覺得老師的一段話,也應該是對學生提升人格修養的激勵語——“熱愛生活的人應該看《昆蟲記》,因為可以更加了解世界,也讓自己充滿愛心。不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看看,就算你厭煩了人事,對蟲子也可能心懷好感,通過對它們的認識來喚回熱情。”

  在本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本覺得學生應該沒有多大問題的找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句子,有的學生沒有舉手,而老師也只是叫到了舉手的同學,從這點看,沒有照顧到全體。而且老師的激勵和調動語言還要加強,力爭使每一個同學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論辯的環節中,對於有的學生偏離話題時,老師沒有作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只強調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對於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養成說話不偏離主題的習慣還是非常重要的,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我想,對於每一節課的認真備課、上課、反思,都將是對自己的再一次鍛鍊和提升,今後將繼續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爭取得到更大的進步。

  《綠色蟈蟈》教學反思***二***

  上這節課之前,我讓學生對文字進行了預習,預習安排非常簡單,但從上課的情況來看,學生對這節課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我本人也對文字進行了比較細緻的研讀,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設,覺得準備得比較好了,但這節課上完之後,才發現,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

  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綠色蟈蟈》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教學意圖的落實

  1.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盡人皆知,幾乎將要成為了套話,但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遠未得以真正的貫徹落實。體現在教師一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關注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說的機會還給學生,把思的空間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在學生方面,就是要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課堂對話中來。

  這節課,我把以人為本的精神貫穿了始終,關注最大多數的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對話中來,在這個方面,我個人也盡到了最大的努力,學生們在課堂的表現也比較好,在鏡頭面前,他們的表達清晰,思維活躍,參與積極,呈現出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正是有了以人為本理念的支撐,才有了這堂課呈現出來的積極參與的良好學習氣氛,不論通過這節課學生們學到了多少知識,但這些知識都是通過他們的自主學習、探究思考獲得的,都是他們通過主觀努力收穫的成果;

  2.不離文字的教學原則

  學生髮言比較活躍,從感知文字內容,到品讀文字語言,再到提出問題,他們的發言很積極,而且始終不離文字,在這個方面,我基本上做到了對課堂的駕馭,保證了課堂的充實高效。

  3.大道至簡的教學設計

  這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讀,讀準一些字音

  這個環節的目標指向重在解決字詞、疏通文義,顯然,學生在這個方面的預習比較充分,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沒有發現太多誤讀的字音,只有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把“勻稱”讀成了“jun cheng”,發現之後,及時予以了糾正。

  二讀,填上一個詞語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填空,完成對文字內容的整體感知,學生在這個方面做得很好,他們對蟈蟈各方面的待徵包括外表特徵、生活習性、作者對昆蟲的情感流露,都有了充分的感知,比較全面,到位,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我沒能及時利用課堂生成,完成“說明事物要善於抓住特徵”這一重要學習方法的點撥。而且,我在這個環節的板書明顯零亂,沒能很好的突現重點。

  三讀,品味一處精彩

  這個環節的目標指向重在語言品讀:體味生動傳神的語言風格,此環節是教學重點,要做到學習活動的廣、深、透。

  然而學生在品讀文字的過程中,一度把品讀的重點放在了對內容的感知層面上,從而偏離了對文字語言的品味,浪費了一些時間,我發現了這一問題,給予了引導,讓他們品讀的重點重又回到語言的層面上來。

  四讀,也是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提出自己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質疑、合作探究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提得問題很多,有些問題比較新穎,有些問題很有深度,有些問題非常經典,在提出問題之後,學生互相解決疑難,回答問題的角度很廣,有些觀點還很獨特。在整個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這都體現出了學生良好的思考、探究能力,他們的表現很優秀。

  這四個環節非常簡單,我希望能用一種儘可能簡單的預設來約請一種儘可能豐富的生成。當然,這種簡單預設是對學生而言,對教師而言,預設同樣應該儘可能豐富,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豐富的生成。

  從教學過程的實施過程來看,我基本上完成了這四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教學效果也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從教學理念的貫徹角度而言,每一個環節,我都始終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離文字的教學原則,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揮。然而,相對於學生的優異表現而言,我的課堂教學語言顯得過於簡單,幾近粗陋,看過錄相之後才發現了這一點,但為時已晚,只有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錘鍊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相對學生而言,這節課基本成功,學生們真的很優秀;相比而言,教師則留下了許多遺憾,等待著在將來的工作中去改進,去完善。

  這堂課結束之後,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

  學生的表現很好,而我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由此,我發現這樣一個真理:

  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奇蹟的總是我們的孩子,留下遺憾的總是我們教師自己;

  由此,反思自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我們要想做一個合格的充滿幸福感的語文教師,就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面試網

  願以這樣一篇倉促、不夠成熟的教學反思,與大家共勉,並真誠接受各位專家、老師的批評

  《綠色蟈蟈》教學反思***三***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覺得有這樣幾點要特別注意,也是今後要糾正的:

  1、課堂教學要合理安排時間,重點內容要突出。字詞教學重要,作家作品知識也重要,但他們只是為課文教學服務的,文字的解讀才是課堂的重中之重,要把它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時要突出,時間的安排要向它傾斜,否則,課堂教學便是本末倒置。

  2、關注學生預習,加強對學生預習監督。語文教學預習非常重要,她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順逆與成敗。以前,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數量,沒有關注學生預習的質量,不能讓學生為預習而預習,除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方法指導外,還必須警醒學生不能抄襲參考書,要自己誠信預習,真正為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服務。

  3、備課要細讀文字,課前要熟悉程式***環節***。有效教學提倡細讀文字,教師課前一定要細讀文字,對文字有自己深透的理解,並努力化為自己的東西;上課前要再次熟悉教學環節,以抵抗遺忘,這樣對教學過程的流暢起很大的促進作用,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課前要釐清教學思路。雖然備課時已經梳理了教學思路,根據文字與學生實際確定了教學的方向,但時間一久,很容易遺忘,因此,課前教師要再次釐清教學思路,對教學的課件要進行細緻深入的審視,把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有關問題都逐一做細做密,並用過渡語勾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