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

  知識點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希望對你有用。

  :力

  一、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兩個物體。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運動狀態變化指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的變化。運動快慢指由動到靜、靜到動、快到慢、慢到快;運動方向指由直線到曲線、由曲線到直線等;

  物體形變指伸長、縮短、彎曲、扭轉等。

  3、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和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必須畫線上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圖:只畫一個長度適當,沿力的方向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彈力 彈簧測力計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

  2、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簧測力計: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

  ***1***認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標是否回到零刻度;

  ***4***測量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個部分,但是,對於整個物體,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個點,這個點叫重心。***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處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壓力***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類:

  1***靜摩擦: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沒有發生相對的運動。

  2***動摩擦:

  ***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輪狀或球狀物體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通常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

  6、減小有害摩擦方法:

  1*** 使接觸面光滑;

  2***減小壓力;

  3***用滾動代替滑動;

  4***使接觸面分開***加潤滑油、形成氣墊***。

  :力與運動

  一、力的合成

  1、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與幾個力同時對物體的作用,如果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幾個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即用等效法求出與幾個分力效果相同的那個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表示式:F合=F1+F2

  2***反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與這兩個中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表示式:F合=F1-F2 ***假設F1>F2***

  4、注意有時要求作“合力”的圖示,大家不把合力圖示錯畫成分力的圖示!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幾種觀點: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3、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隻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

  ***2***有的和重力無關。

  2、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採用控制變數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4、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Pa,壓力F單位是:N

  5、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增大;

  ***2***F不變,S減小;

  ***3***同時把F增大,S減小。 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特點:***用來檢驗液體壓強規律的器材:微小壓強計***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係。

  3、液體壓強計算:P=ρgh ***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麵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

  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等無關。

  4、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5、連通器原理: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麵總保持相平。

  6、連通器的應用:船閘、、鍋爐水位計、茶壺、下水管道。

  三、大氣壓強

  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

  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

  1***托裡拆利實驗***最先測出***:實驗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是大氣壓支援管內這段水銀柱不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於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2***課堂實驗:用吸盤測大氣壓:***原理:二力平衡F=大氣壓p=F/s***

  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金屬盒***氣壓計。

  5、標準大氣壓:把等於760mm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1.013×105Pa。

  6、大氣壓的變化:

  1*** 和高度、天氣等有關;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 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7、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8、應用: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能支援水柱的高度約10.3m高。

  :液體的力現象

  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於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3、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4、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較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的關係

  ***1*** F浮< p="">

  ***2*** F浮>G 上浮***最後漂浮,此時F浮=G***

  ***3*** F浮=G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較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大小的關係

  ***1*** ρ物>ρ液 下沉;

  ***2*** ρ物<ρ液 上浮;

  ***3*** ρ物=ρ液 懸浮。***不會漂浮***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浸沒在氣體裡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氣體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6、計算浮力方法有:

  ***1***稱量法:F浮=G-F ,***G是物體受到重力,F是物體浸入液體中彈簧秤的讀數***

  ***2***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適合漂浮、懸浮***

  六、浮力利用

  ***1***輪船:用密度大於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開更多的水。這就是製成輪船的道理。

  排水量:輪船按照設計要求,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排水量=輪船的總質量

  ***2***潛水艇:通過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沉浮。

  ***3***氣球和飛艇:充入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4***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麵的條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簡單機械

  一、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

  水平方向:W=FS

  豎直方向:W=Gh

  推導公式:F=W/s s=W/F W=Pt

  3、單位:焦耳***J*** 1J=1Nm

  二、功率

  1、功率***P***:單位時間***t***裡完成的功***W***,叫功率。功率是用來表示做功的快慢的。

  2、計算公式:P=W/t 單位:J/s 瓦特***w*** 1W=1J/s

  推導公式:P=Fv

  三、幾種簡單機械

  1、槓桿

  1***幾個概念

  槓桿: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都可以看作槓桿;

  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用“O”表示。

  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一般為人的施力端***用“F1”表示。

  阻力:阻礙槓桿的力;***一般為重物端***用“F2”表示。

  力的作用線:通過過力的作用點且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L2”表示。

  2***槓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表示為:F1×L1=F2×L2

  作用在槓桿上的力與其力臂成反比,若L1=nL2 則F1就是F2的n分之一。所以要使作用在某槓桿端的力“最小”,則要求作用在該端的力的力臂“最長”。

  3***槓桿的分類

  分 類 力臂關係 優點 缺點 應用例

  省力槓桿 L1>L2 省力 費***動力***距離 鋼絲鉗、板手

  費力槓桿 L1

  等臂槓桿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天平、蹺蹺板

  4***動力移動的距離S與阻力移動的距離h的關係:

  當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的n倍時,動力移動的距離S就是阻力移動的距離h的n分之一。即,當L1=nL2時,則S=h/n

  5***槓桿的作圖

  與槓桿有關的作圖題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給出力的方向,要求畫出力臂;二是隻給出施力點,要求畫出在該點用最省的力的“力的方向”和“力臂”。

  注意:畫力臂時,一定記得要從支點畫出,並一定要與力的作用線垂直。

  2、滑輪

  1***滑輪的型別及定義

  定滑輪:使用時滑輪位置固定不變;

  動滑輪:作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

  2***滑輪的特點

  分類 優點 缺點 實質

  定滑輪 可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不省力 相當於等臂槓桿

  動滑輪 省一半的力 不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相當於一個動力臂等於阻力臂2倍的槓桿

  3***滑輪組:既可能省,也方便改變動力的方向。

  滑輪組的省力規律:承擔重物的繩子為n段時,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動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同時,動力F移動的距離S就是重物提升的距離h的n倍。

  3、輪軸:由“輪”和“軸”組成,它們大多是共一個軸心。

  輪軸的力學規律:如果動力F作用在輪***輪半徑為R***上,重物G掛在軸***軸半徑為r***上時,則有FR=Gr

  4、斜面:是一個省力的機械。

  斜面的省力規律:斜面長L是斜面高h的n倍,那麼,拉力F就是重物G的n分之一。

  表示式為: FL=Gh

  四、功的原理:***本內容探究使用機械做功和不用機械直接做功兩者的結果對比。***

  1、不用機械直接做功:W=Gh

  使用機械做功:W=FS W=Pt

  2、結論: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人們使用機械無法省功,但使用機械可以省力,或作用機械更方便操作。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為實現人們的目的,對人們有用,無論採用什麼辦法都必須做的功。

  2、額外功:對人們沒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機械的重力和機件之間的摩擦做的功***。

  3、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4、機械效率

  1***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即分析有用功佔總功的幾分之幾。***

  2***計算公式:η=W有用/W總 導公式: W有用=W總η W總=W有用/η

  3***注意:機械效率小於1,因為有用功總小於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