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黑板報圖片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一般包含以下內容:仁愛精神、律己精神、誠信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克己奉公精神、見利思義的觀念、自強不息的精神等等。中華傳統美德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為民族、為國家的未來和前途捨生取義、克己奉公、自強不息、艱苦奮鬥,譜寫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讚歌,推動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我們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下是小編收集給大家帶來的一則關於傳統文化的民間故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弘揚傳統文化黑板報內容:官渡五龍池的傳說

  在官渡的西南邊,有一個叫“五龍池”的地方。風水先生說這裡是一座“五龍捧聖”的風水寶地,它本是玉皇大帝的印合合子,四方寨是一方大印玉璽。筆架山是玉帝的筆架。六方山樑子上,是一個方園二畝的天坑。是玉帝的硯臺。這天坑也和五龍池一樣,常年積水不斷。綠蔭蔭如鏡。就在五龍池和天坑之間的一座山樑上,有幾十畝大的一塊坪,名叫“望天台”。這是玉帝在凡間臨時辦公事的地方。

  “五龍地”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樁怪事。有—年六月的一天中午,“五龍池”突然泛起了大水,那水從池中沖天而起,轉眼之間,池水溢位山口,變成滾滾山洪,順著山嶺的西北面呼嘯而下,整個大木灣遭到洪水掃蕩,人們措手不及,連一點防備也沒有。天上蘭天白雲紅太陽,一絲雨也沒下,竟不知水從哪兒來?洪水發了一個多時辰後,又猛然消失了。洪水過後,當地人順水跡尋找這大水的來源,才知道是五龍池發起了大水。後來民間傳說那是玉帝的書撞在給印盒加水時失手溢位來的。
 

關於傳統文化的黑板報圖片

  那五龍池真的有沒有龍呢?除了那五條伸向地裡的彎來彎去的小山樑象龍的形狀外,確也出現過巨蟒,一個放羊娃一次趕著羊群到五龍池岸邊去放牧。那裡水清草肥,平坦寬闊,當地人常在這裡放牛放羊。誰知羊群走到五龍地邊的山口處,羊群突然亂紛紛的往轉跑,四散逃開。放羊娃攔也攔不住。他轉頭向山口裡一看,原平地邊橫著一條面盆粗的一條大蟒蛇。頭在水邊喝水,還不知道尾巴在哪裡。放羊娃連羊也顧不得趕,連滾帶爬的跑回家去,嚇得好幾天說不出來話。從那以後,很少有人再去五龍地了。那裡更加荒涼起來

  有一年,七品知縣下鄉私訪,發現了五龍地有一大池水,詢問當地百姓,說是常年積水不斷。不漲不落,雨天和旱天一個樣兒。這知縣見當地無水灌田,全種旱地,連過年都缺米吃,就想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即決定,今冬在全鄉徵集農夫,縣府給些捐助,挖開五龍地山口。順山嶺修一條渠道,渠下方大片旱地可以改成水田,引五龍地水灌溉。
 

關於傳統文化的黑板報圖片

  當年冬天,全鄉徵集了兩百多人,吃住在山嶺上,百姓們見官方為民造福,幹這大的事業,都很高興。農民們起早貪黑苦幹了一冬,田也改成了、渠也修通了。可是等窟開深池水口時,水卻往下折落,挖到哪裡水消到哪裡,橫直無水上渠。瞎幹了一冬,縣裡白賠了銀兩、百姓們白出了汗。大家只好自認倒黴,有人說:“挖豁了玉帝的印臺盒子,裝不住水了,所以水往下折落。池水也逐年乾涸,水面積也減少了。現在僅有池心半畝面積的水雨了。周圍全第了蝴蝶草。但水池的深淺,至今無人能知道。有人用幾根長竹杆接起平探水地深淺,可就是探不到底。這裡是觀景的好地方。每逢雨後天晴,站在望天台上,可以看到瓦滄河一片雲海,只有驢頭山、四方寨。筆架山的山尖露在外邊,就象海中的小島,好看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