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健康說課稿
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標,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高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說教材
《變變變》是我設計的大班綜合活動。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科學教育要緊密聯絡幼兒生活進行,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探究的物件”。在孩子的世界裡,對大自然本身就有著強烈的興趣。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裡,多彩的動物,植物是怎麼變出來的?大班綜合活動《變變變》為幼兒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幼兒瞭解了青蛙,蝌蚪,種子是怎樣變化的。生長的。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二、說幼兒
《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兒在集體中能注意聽老師或他人講話。能根據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複雜的句子“根據大班幼兒年齡興趣所在及他們的知識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的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的過程,他們都有了一定的觀點和方法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我採用了讓幼兒聽,看,說,想。全方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個別進行加強輔導。
三、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特點制定以下活動目標,分別為:
1、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蝴蝶,青蛙,種子的神奇生長過程;
2、學會說:“小時候我是…..過了幾天……又過了幾天我變,變,變,變成了……“這樣的句式,並學會續編;
3、體會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培養對語言的喜愛。
根據活動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瞭解蝴蝶,青蛙,種子的生長過程
難點為:幼兒學說“小時候我是…..過了幾天……又過了幾天我變,變,變,變成了……“這樣的句式,並學會續編;
四、活動準備
為了讓活動進展的更順利,我做了如下的活動準備:
青蛙,蝴蝶,種子生長變化的圖譜,視訊.
音樂《想變成一顆樹》
五、說教法
活動中,我採用的教法有:
講解,演示法:通過教師講解,演示,讓孩子瞭解動物,植物的生長過程
談話法:主要體現於觀看視訊後請幼兒說一說動物,植物是怎樣生長的。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觀察法:幼兒觀看視訊,充分理解生長的過程
七、說活動過程
1、以顏色的混合變化導課,激發幼兒興趣
讓幼兒通過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提問: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圖譜展示,引發幼兒說的興趣
圖譜的展示,以生長的過程講述,讓幼兒在老師的娓娓道來中,認知,感受動物,植物的生長過程。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傾聽能力。學會聽他人說話。同時觀看視訊,進一步讓幼兒瞭解的生長的過程。
3、談話·續編
視訊後,請幼兒自由的說一說,你所看到的一種動物或植物的生長過程,激發幼兒大膽說,想說,願意說!鼓勵孩子們的主動交流,同時引申:茁壯成長,破繭成蝶!兩個詞語,讓幼兒感受語言的魅力。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續編,尊重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4、音樂結束:《想變成一顆樹》
《想變成一顆樹》是一首旋律十分優美,歌詞充滿美好心願的童聲歌曲。我整合了這首歌曲在這節活動中作為結束,是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文字魅力的同時,感受到世界,自然是美麗的。相信大自然美麗的變化與孩子們純淨的心靈必然能點亮他們的愛心!
篇2
一、說教材: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慾望。”保護牙齒是大班普通的科學內容,活動內容較為枯燥,於是我在教學形式上下了工夫。一是從幼兒熟悉的事例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讓幼兒親身體驗齲齒的形成原因以及瞭解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教育幼兒堅持早晚刷牙,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的目標。二是利用實驗材料、圖片、課件等多種操作材料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針對幼兒的這一活動特點,我設計了《我們的牙齒》這一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事物的表面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也知道,幼兒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結合大班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瞭解牙齒的結構、數量和特點,願意做齲齒檢查和治療。
2.瞭解保護牙齒的常識,關注自己牙齒的健康,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3.通過活動體驗,切身體會到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利於健康成長,體驗健康潔白的牙齒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德:能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表現願意接受牙齒檢查或治療的意思。
三、說重難點:
根據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目標瞭解保護牙齒的常識,關注自己牙齒的健康,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作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做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和物質方面的準備。
知識方面的準備:
1.知道本班幼兒保護牙齒的情況。創設保護牙齒宣傳角。
物質方面的準備:
1.準備教育掛圖《有用的牙齒》、
2.牙齒模型教具、蘋果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並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六、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七、說教學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遊戲激趣,匯入課題。
首先我用激情的語言引起孩子的興趣,小朋友請注意,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手掌珍貴似明珠,行動笨拙傻乎乎,樣子像狗愛玩耍,下水上樹有功夫。”這是什麼動物呢?***小熊***一開始活動,我就讓幼兒做他們非常熟悉且十分喜愛的遊戲——猜謎語,把小熊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小熊在幼兒大腦中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幼兒對小熊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地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較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讓幼兒帶著問題聽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名字叫《小熊拔牙》。小熊為什麼要拔牙呢?”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這時幼兒邊聽故事邊看課件,來了解故事內容。聽完後老師提問:故事的名稱、故事中有誰?小熊為什麼會牙疼呢?最後都有誰來幫助小熊拔牙齒呢?又發生了什麼?有誰知道我們自己的牙齒是什麼樣子的?
***三***直觀形象導人內容
展示牙齒的掛圖或模型教具,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觀察瞭解牙齒的形狀、排列順序,交流牙齒的分類名稱,並點數同伴切牙、尖牙和磨牙的數量。
***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稱為乳牙列,是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從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萌出完畢。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拖落而被恆牙所替代。恆牙是繼乳牙脫落後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損傷而致脫落後再無牙替代。近代人第三磨牙有所退化趨勢,故一般人恆牙數在28-32個之間。
***四***通過體驗和觀察來認識牙齒
1、請幼兒品嚐蘋果片並引導幼兒回答。
***1***你是用了哪些牙齒把蘋果咬下來的?我們叫它什麼牙呢?***門牙***門牙長在哪裡?
***2***我們用了哪些牙齒把蘋果嚼碎的?我們叫它什麼牙?***磨牙***磨牙長在哪裡?***請幼兒模仿吃雞腿***
***3***我們怎樣吃雞腿?哪些牙齒把雞腿撕下來的?我們叫它什麼牙?***尖牙也叫犬牙***尖牙長在哪裡?
***五***在遊戲《猜猜我是誰》中,加深對牙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猜猜我是誰,我住在嘴巴的中間,長得方方的***門牙***:我長得尖尖的,住在門牙的兩邊***尖牙***:我長得比較大,住在嘴巴的最後面***磨牙***。
***六***討論與交流;
1.引導幼兒觀看有關介紹牙齒的作用及如何保護牙齒的課件。
教師提問:***1***牙齒有什麼用處?***2***牙齒的敵人是誰?
2.牙齒的用處可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白白的牙齒呢?***讓幼兒思考討論保護牙齒的方法,並模仿其動作。
***七***出示牙齒模型教具和牙刷,邊念《刷牙歌》,邊引導幼兒學習和鞏固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延伸:
1、結合進餐活動,讓幼兒體驗怎樣用牙吃肉、芹菜等難嚼的食物,不泡飯,養成正確使用牙齒進食的習慣,提醒幼兒飯後用清水漱口。
2、請家長參觀保護牙齒宣傳角,閱讀保護牙齒的相關資料。督促幼兒每天早晚刷牙,指導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
篇3
一、說選材:
故事的景物讓人一目瞭然,構圖簡單而清新,畫面充滿童趣,符合幼兒的閱讀、欣賞特點。故事講述的是小兔們都想要得到胡蘿蔔,但大家互不相讓,你爭我搶,亂作一團,最後終於找到了分蘿蔔的好辦法。故事中的老爺爺慈眉目善,小兔子的形象天真可愛,他們只知道快樂地擁有,卻不懂得顧及他人感受,不懂得分享和謙讓,這也是中班幼兒的真實寫照。
最後,當兔子們有序地排隊領蘿蔔時,小兔子們感受和體驗到了排隊拿東西的快速和快樂:“排隊拿東西真快啊!”故事蘊含了教育意義,幫助孩子們知道,在集體中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秩序,要學會謙讓。
二、說設計理念:
幼兒進入中班後,自我意識變得更強,但規則意識的培養很重要。我們知道,幼兒的一日活動有很多環節需要大家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人多時有序地排隊盥洗、飲水;活動結束時,有序地擺放物品。在集體中學習交往就成為他們在一日活動中,時刻在實踐的課題。但我們發現,幼兒在有意與他人交往中,還是常出現一些不遵守秩序的現象,而這些現象也往往是不安全的開始。
《小兔子分蘿蔔》這個故事通過簡潔、生動的情節,給大家講述了一群可愛的小兔子從爭搶蘿蔔,到有序排隊分蘿蔔的事情,它讓幼兒知道集體生活中要有初步的規則意識,要遵守規則。於是我想通過執教“小兔子分蘿蔔”這一繪本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排隊的遊戲讓孩子懂得謙讓、遵守規則,使得孩子們自然感受從“亂成一團”到“井然有序”的快樂。
三、說活動設計: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本次活動我運用觀察法、猜測法、提問法、講述法等教學方法,在看、聽、說、想、玩的輕鬆氛圍中幫助幼兒學習。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遵循了以下三個原則:
1.以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
2.教師時刻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進行分析和引導。
3.在教學活動中,顧及到幼兒學習的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在活動中,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一開始對環境和老爺爺的講述可以慢點,隨後,爭搶蘿蔔時的語氣稍稍急促與緊張,與前面的安靜祥和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孩子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充滿期待。而在整個故事的講述中,我又根據故事的進行隨時穿插問題,引導孩子觀察、思考、理解一些詞彙,幫助孩子們感受故事中的內容,也鼓勵孩子在想說、敢說、願意說的氛圍下學習。最後小兔們有序拿蘿蔔,在學說謙讓對話的過程中,讓孩子從語句中感受到平穩、和諧和快樂。
孩子們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秩序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活動中我還設計了簡單的排排隊的遊戲,使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游戲,並進一步瞭解故事的主旨:在集體中要懂得謙讓,要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規則。這樣,才能體會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