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考文言文強化閱讀題及答案

  備考福州中考語文科目,文言文閱讀部分對於考生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幫助大家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參考練習。

  福州中考文言文強化閱讀原文

  唐興,承隋亂離,劃祓荒荼,始擇用州刺史、縣令。授受之間,雖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故葉氣嘉生,薰為太平,垂祀三百,與漢相埒。致之之術,非循吏謂何?故條次治宜,以著厥庸。

  張允濟,青州北海人。仕隋為武陽令,以愛利為行。元武民以檸牛依婦家者,久之,孳十餘犢,將歸,而婦家不與牛。民訴縣,縣不能決,乃詣允濟,允濟曰:“若自有令,吾何與為?”民泣訴其抑,允濟因令左右縛民,蒙其首,過婦家,雲捕盜牛者,命盡出民家牛,質所來,婦家不知,遽曰:“此婿家牛,我無豫。”即遣左右撤蒙,曰:“可以此牛還婿。”婦家叩頭服罪,元武吏大慚。允濟過道旁,有姥廬守所蒔蔥,因教曰:“弟還舍,脫有盜,當告令。”姥謝歸。俄大亡蔥,允濟召十里內男女盡至,物色驗之,果得盜者。有行人夜發,遺袍道中,行十餘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嘗拾遺,可還取之。”既而得袍。

  賈敦頤,曹州冤句人。貞觀時,數歷州刺史,資廉潔。入朝,常盡室行,車一乘,敝甚,贏馬繩羈,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為洛州司馬,以公累下獄,太宗貰之,有司執不貰,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徙瀛州刺吏,州瀕滹沱、滱二水,歲湓溢,壞室廬,寢洳數百里。敦頤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時弟敦實為饒陽令,政清靜,吏民嘉美。舊制,大功之嫌不連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永徽中,遷洛州。洛多豪右,佔田類逾制,敦頤舉沒者三千餘頃,以賦貧民,發奸槌伏,下無能欺。卒於官。

  咸亨初,敦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洛陽令楊德干矜酷烈,杖殺人以立威,敦實喻止,曰:“政在養人,傷生過多,雖能,不足貴也。”德干為衰減。始,洛人為敦頤刻碑大市旁,及敦實入為太子右庶子,人復為立碑其側,故號“常棣碑”。歷懷州刺史,有關跡。永淳初致仕,病篤,子孫迎醫,敦實不肯見,曰:“未聞良醫能治老也。”卒,年九十餘。

  福州中考文言文強化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此婿家牛,我無豫 豫:參加,參與。

  B.弟還舍,脫有盜 脫:脫離,遠離o

  C.有司執不貰 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永淳初致仕 致仕:舊時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B.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C.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D.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6.下列對文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朝興起之初,為了剷除荒政毒害,朝廷開始有選擇地任用州刺史、縣令。文中選擇張允濟、賈敦頤、賈敦實這樣的循吏,記錄他們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們的功勞。

  B.張允濟善於斷案,治理有方。元武縣一百姓控告妻子孃家不還他的牛,張允濟的巧妙解決令元武縣官吏非常慚愧;有老婦人丟失了蔥,張允濟極為重視,終於抓獲了偷盜者。

  C.賈敦頤品性廉潔,深受信任。賈敦頤入朝時,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車破馬瘦,以至於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賈敦頤任洛州司馬時,因公事牽累被捕入獄,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後原涼了他。

  D.賈敦實寬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陽令楊德干崇尚嚴酷刑罰,用杖殺來樹立威勢,賈敦實加以勸喻阻止;洛州人民在其兄賈敦頤石碑的旁邊,為賈敦實也立了碑,以表達對他的愛戴。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行人夜發,遺袍道中,行十餘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嘗拾遺,可還取之。”

  ***2***舊制,大功之嫌不連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

  福州中考文言文強化閱讀答案

  4.B***脫:倘若,或許。***

  5.D

  6.C***“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後原諒了他”錯,太宗沒有嚴厲批評他。***

  7.***1***有位行人在夜裡出發,在路上遺落了衣袍,走了十多裡才發現,有人對他說:“我們縣境裡的人都不拾取遺失的東西,***你***可以返回去取它。”***“遺袍道中”省略“於”並有狀語後置,譯對1分,“寤”“拾遺”各1分,句意2分。***

  ***2***舊制度規定,凡是具有服喪九個月***穿大功服***以上的親屬關係的人為避嫌不能在相連的地區同時擔任官職,朝廷因為他們兄弟治理政務的成績都高,所以不調開他們來表示寵信。***“大功之嫌”“治行”“徙”譯對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