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閱讀答案
我國的鳴蟲文化源遠流長,鬥蟋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最具東方色彩的我國古文化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閱讀材料
許多人也許都有這樣的兒時記憶:用幾個玻璃瓶精心飼養一些或 自己或大人打著手電筒循聲捉來的蟋蟀,有時喂點辣椒,有時喂點南瓜花,甚至餵雞蛋黃。沒事時讓它們與朋友們的蟋蟀一決高下,觀賞它們力與勇的角逐。當見到自己麾下的“戰將”長鬚飛舞,奮勇拼殺,凱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狽逃竄時,便不免感到一絲絲的快意……
《詩經·七月》篇中寫道:“五月螽斯動股,六月沙雞***還是螽斯的一種***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見細心的人們很早就已經把螽斯與蟋蟀的活動同季節聯絡起來。唐朝《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宮中秋興,妃妾輩皆以小金籠貯蟋蟀,置於枕畔,夜聽其聲,庶民主家亦效之”。到宋朝時期,鬥蟋蟀已經成為一項相當普遍的娛樂活動,當時“家家皆養促織”,“不論老幼男女,皆以引鬥為樂”。到了明代,玩賞蟋蟀品種不斷增加,進而擴大到螽斯等類群,當時人們用土炕進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與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歡 螽斯和蟋蟀,在宮中設有專門負責繁殖它們的工匠。晚清以後螽斯和蟋蟀飼養幾乎已普及到千家萬戶,為各階層人士青睞。
我國飼養蟋蟀的歷史早於螽斯,因為它們除了會鳴叫外還會格鬥。 鬥蟋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最具東方色彩的我國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愛好者眼裡,它們的格鬥並不亞於古羅馬鬥獸場的血腥
格鬥場面,這些小小的昆蟲戰鬥起來,同樣具有經得起創傷,忍得住傷痛,頑強拼搏的精神,那種“英猛之態,甚可觀也”的氣概,以及勝利者發出的”口瞿口瞿、口瞿口瞿……”的凱旋之音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應該是飼養蟋蟀在我國長興不衰的原因之一。當然,蟋蟀得寵另一個原因是它也充當了人類的賭博工具。有人專門考證,飼養蟋蟀的記錄至少從兩三千年前就開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時代,甲骨文中的“秋”宇就形似蟋蟀。養鬥蟋蟀在唐代就已經開始,而且當時以此為賭博方式的風氣盛行。史稱“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賈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這種風氣發展到了極點,“贏得”了史學家“玩蟲喪國”的罵名。與他們一樣昏庸的明朝重臣馬士英,同樣因為玩蟲誤國,步了其後塵,被史學家戲稱“蟋蟀相公”。 當時的民間也同樣如此。景德鎮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說明,鬥蟋蟀在當時早已風靡全國。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許多城市相繼成立了蟋蟀協會、蟋蟀俱樂部等蟋蟀研究、娛樂性組織,蟋蟀市場在許多城市,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盛況空前,臺灣民間也同樣保留著這一風俗。“鬥蟋”開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國際友好城市藝術節,舉辦了蟋蟀格鬥觀摩賽。北京亞運會期間,蟋蟀格鬥獲准在北京龍潭湖廟會舉行比賽。美國一電臺在它的《看東方》節目中,甚至把中國的“鬥蟋”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向世界介紹。
***2007年第4期《大自然探索》***
《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閱讀題目
小題1:根據原文,下列對螽斯和蟋蟀的介紹不準確的一項是*** ***
A.古人很早就能把螽斯與蟋蟀的活動同季節聯絡起來。
B.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從宮廷到民間,養蟋蟀已經廣泛流行。
C.到宋朝時,鬥蟋蟀就已成為一項相當普遍的娛樂活動,南宋宰相賈似道更因其對蟋蟀的嗜愛而贏得“蟋蟀宰相”的稱號。
D.明清時期,玩賞蟋蟀的品種不斷增加,人工繁殖蟋蟀與螽斯技術已有相當發展。
小題2:以下不屬於作者認為“飼養蟋蟀在我國長興不衰”原因的一項是*** ***
A.我國飼養蟋蟀的歷史悠久,飼養蟋蟀的記錄至少從兩三千年前就開有了。
B.蟋蟀間的格鬥非常具有觀賞性,其頑強拼搏的精神令人讚歎。
C.蟋蟀十分擅長鳴叫,尤其是格鬥勝利者發出的凱旋之音更具魅力。
D.養鬥蟋蟀進行賭博活動的風氣很早就開始盛行。
小題3:下列對“鬥蟋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最具東方色彩的我國古文化的一部分”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古至今的詩文中,有許多生動地描寫養鬥蟋蟀的例子。
B.養鬥蟋蟀在我國自古以來有著廣泛的基礎,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流雅士,喜愛者不乏其人。
C.蟋蟀格鬥所表現的頑強拼博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D.今天,我國許多地區還保留著這一風俗,“鬥蟋”開始登上大雅之堂。
小題4:說說什麼是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3分***
《源遠流長的鳴蟲文化》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D
小題4: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