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教育相關畢業論文範文
醫學院校結合臨床技術的發展,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臨床醫學專業性人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臨床醫學教育相關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醫療法律對臨床醫學教育管理的影響
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也日益健全。相關的醫療法律法規正不斷影響著臨床醫學教育的管理工作,如何合情合理又合法的開展臨床教育工作,成為醫療改革環境下的首要問題。本文通過簡述臨床醫學的教育現狀,詳細分析臨床醫學教育管理受到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的營養,深入探討針對現狀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有效對策,旨在為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份助力。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育管理;醫療法律
一、臨床醫學教育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也日益健全。醫療法律法規無法與醫療衛生條件形成配套關係的問題已經逐漸引起了我國有關部門的特別關注。就目前現有的醫療法律來看,有關部門只對患者的利益保障和權益維護有著足夠的重視,而忽略了臨床工作者的應享權利和待遇。因此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在維持新醫療環境發展的前提下開展臨床教學工作,已經成為了當下醫療、教育、法律等多方領域的工作者們需要認真面對並加速解決的問題。雖然從事臨床醫療的執業醫師們得到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制定與實施提供的部分法律保障,但並未見有關部門出臺任何法律法規有關於當前的臨床醫學教學方面,這種情況已經對我國當前的臨床醫學教育體系造成嚴重影響,致使相關法律法規對臨床實踐教學方面的保障缺乏嚴重的現象甚為嚴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詳細規定了有關理論知識、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和研究內容等方面的內容,規定中明確要求了不同學歷、不同層次、不同學習階段的學士、碩士、博士等學生對應該接受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教育基礎標準。臨床醫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實踐操作能力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臨床醫學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和能力培訓都是由臨床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決定的。因此,高等醫學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定,將臨床教學規定為全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只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充分滿足培養方案中的要求,才能培養出優質合格的醫學人才。
二、臨床醫學教育管理受到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的影響
***一***從臨床醫學教育現狀分析
臨床教學作為高等醫學教育體系中最常產生衝突,最易發生矛盾的一個階段,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求醫學生對患者的臨床醫療工作有直接的針對性和專門性,並循序漸進熟悉工作內容。由於我國當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直接規定醫學生操作臨床試驗的標準過程或者劃定具體臨床醫療的工作範疇,因此,臨床教學大綱和依序的教育培養方案的制定都是當前醫學生所遵循的臨床教學的準則。其中包括對查房工作進行規範教學,對疑難病例進行深入討論,對大病歷的書寫進行規範練習,對基礎臨床進行實踐操作,對醫療文書進行標準化書寫等。我國當前所具有的醫療方面的法律法規尚未對醫學生可以承擔的醫療工作內容和能夠承擔的醫療操作的程度進行明確規定。這直接導致了許多尚待改正的地方存在於目前臨床醫學生的醫療工作中,例如在出現緊急醫療發生的情況下,學生能否獲得處置權;由醫學生所書寫的醫療文書所具有的效力能否得到法律的認可;若學生承擔了一些本應由職業意識才能操作的醫療診療,能否獲得法律的許可。針對以上常見問題,還未在當前的法律法規中得到明確的規定。合理合法的臨床教學工作能否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下順利展開,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教學質量和醫療效果。若諸如此類的問題無法合理的處理,將會引發一系列的醫患糾紛等問題。
***二***從相關醫療法律法規現狀分析
通過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詳細分析就會發現,臨床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物件多有差異。不同的情況承擔著不同主體在醫療活動中的醫療責任,不同的醫療責任之間也存在著 顯著的差別。不同型別、不同級別的醫療工作者應該擔負的法律責任和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醫師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臨床帶教教師都以詳細的法律和全面的法規作為標準來實行醫療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臨床實習期間的醫學生實在沒有完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醫療活動的,因此,也無法對操作過程中的行為進行規範或是受到法律的保護,僅僅通過提高學生的醫風醫德教育和加強醫學倫理方面的知識,對醫學生的行為進行嚴格規範,並不能滿足醫療工作中的約束力度和對醫學生們的保護力度的需求。眾所周知,臨床醫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風險大、技術含量高,其中風險因素充斥於醫療診療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由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發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中詳細規定:“在醫學教育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生由醫方原因造成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經鑑定後,事故責任應由相關醫療機構和臨床教學基地承擔。因指導醫師或臨床帶教教師指導不當而導致的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事故責任應由指導醫師或臨床帶教教師承擔。”除此之外,若有不合醫療規章制度的操作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出現,其臨床帶教教師和所在教育基地也要擔負一部分責任,因此,臨床教師與臨床教育機構也揹負著巨大的壓力。
三、臨床醫學管理教育針對受到相關醫療法律影響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醫德醫風教育
目前為止,獨生子女佔據了在醫院實習的大部分醫學生,溝通能力薄弱、不善於主動關心他人、對人文關懷的缺失、為人處世太過自我等詬病是他們常犯的弊病。在培養醫學生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是對臨床能力的培養,同時,能與之比肩的即是醫風醫德的教育。醫務工作者以“維護患者利益,保證治療效果,摒除雜念怨言,全心全意服務。”為臨床工作過程中的首要職責。臨床醫學教育者要將對醫風醫德的教育貫穿於教育學生過程的始終,加強建設醫風的意識,規範遵守醫德的行為。同時,臨床帶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約束自身,言傳身教,使醫風醫德的教育始終貫穿於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並與實踐操作緊密的連線在一起。教育機構對臨床帶教教師的選擇也要要求嚴格,選擇一些自身心裡素質過硬,富有強烈的使命感和積極的責任感,崇高的道德品質和純潔的職業操守,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合理有機的結合醫學教育和德育教育,向醫學生們傳授專業的知識和積極向上的職業情操。在授課過程中,能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融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臨床帶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秉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堅持以身作則,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好每一個示教的機會,樹立榜樣,維持醫患之間和諧的關係,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建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具備充滿正能量的社會責任感,救死扶傷,治病解痛,療病治傷是醫生的天職。除此之外,還要做好為醫學生進入臨床實踐學習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心懷感恩,感謝患者為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還要樹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患者不是臨床醫學教育過程中的試驗品,而是臨床學習過程中教授我們實踐經驗的特別教師,讓我們能從中學習到專業知識,得到專業技能。若想對患者的治療起到作用,就要獲得患者的理解、信任與支援,而只有對患者完全尊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益於此,才能有機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療工作者。
***二***強化法制觀念,樹立法律意識
醫學診斷在科學技術水平的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日益專業化,治療過程也隨之日趨複雜化,通過法律手段對醫療行為進行規範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臨床帶教教師在教學方面要跟隨時代步伐前進的要求已然成為了當下臨床醫學教育管理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強化法制觀念是臨床帶教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要灌輸給學生的主要思想之一。為不斷提高臨床帶教教師的法律意識,應定期為臨床帶教教師安排與醫療法律法規有關的培訓和針對醫院規章制度內容的檢測。從而達到使每一位臨床帶教教師都能熟識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會遇到的有關法律知識的目的。也只有充分做到知法懂法,才能正確的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臨床帶教教師要將法制意識從始至終的貫穿於臨床教學的方方面面,將規範臨床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落實,例如:書寫醫療文書必須及時,且保證內容的準確性,若在醫療文書的書寫過程中私自篡改病歷、對病歷內容進行隱瞞、對檢查結果進行偽造、在未得到許可的前提下,對醫療文書材料進行銷燬、出具超出本人職業範疇之外的醫學證明檔案等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嚴重者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進行醫療診療的過程中,要將詳情依依告知患者,不得隱瞞,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知情權,並要求患者本人及其監護人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簽字確認,同時,應反覆對學生強調法律效力對醫療文書的影響。臨床帶教教師需嚴格檢查指正學生書寫的醫療文書,對文書中發現的錯誤要及時糾正並要求其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帶教教師要帶頭做好榜樣,使正在經歷實踐過程中的同學們能夠逐步熟識到自身在參與各種診療工作過程中所能涉及到的最大範疇,能夠對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進而能夠從多個角度全方面的考慮問題,避免擅做主張和擅自行動的情況發生,從而培養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臨床醫學教育階段不斷對學生滲透醫風醫德的必要性,加強醫風醫德的教育,提高學生們對醫療法律法規的熟悉度和對醫德醫風的認知度,同時還要強化學生們的法制觀念,樹立法律意識,加強學生嚴格對自己來自法律角度的醫療行為和來自倫理道德角度的言談舉止的約束力,對緩解當前緊張的醫患關係,改善不良的醫療背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在連續出臺的多部法律法規中,雖然有部分法規可以作為醫療工作者的工作行為的準則和保障的依據,但就處於當下醫療環境中的臨床教學工作,目前出臺的法律法規不足以滿足當前醫療教育工作的需求。支援在臨床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事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保障醫學學生能夠充分學習到臨床知識和醫療技能,維護患者的多元權益,為患者接受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保障,是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的最終目的,因此,尋求法律機制對臨床教學進行保護和建立法律法規使臨床教學工作有法可依已成為臨床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樑秀文.醫療改革給臨床醫學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健康大視野,2007***1***:105.
[2]樑明.我國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現狀與臨床教學面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1***:49.
二:臨床醫學教育培養分析
摘要:醫務人員交流發展空間針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人事關係收歸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育
1基本情況
1.1農村基層衛生資源狀況
《2009年福建省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顯示,2009年末,我省衛生機構總數6984個***含個體診所,不含村衛生室***,衛生機構床位總數104189張,衛生技術人員12744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1957人,註冊護士47604人。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877個,床位22013張,佔全省衛生機構床位總數的21.13%;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20646人,佔全省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6.20%,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966人,佔全省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17.26%;註冊護士5752人,佔全省註冊護士總數的12.08%;其中中心衛生院153所,床位7273張,衛生技術人員6356人。我省共有村醫療點19627個,執業***助理***醫師1717人,註冊護士266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8192人。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農村基層衛生資源的普及率較低,衛生人力不足問題突出。
1.2農村基層衛生人才構成情況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我省鄉鎮級衛生機構的人員以中專學歷為主,佔54.83%,大專或高職學歷的佔19.91%,無學歷人員佔21.52%;鄉鎮級衛生機構的人員以初級職稱為主,佔63.53%,鄉鎮衛生院取得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僅佔14.85%,無職稱人員佔20.62%。全省衛生人員以年齡在40歲以下的為主***達60.95%***,省級和地市級衛生機構年齡在40歲以下的衛生人員佔65.00%左右,而縣區級和鄉鎮級衛生機構衛生人員的比例在58.00%左右,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鄉鎮級衛生機構學歷層次和職稱等級偏低,無學歷和無職稱人員還佔有相當比例,整體素質較低,人員隊伍相對老化。
2原因分析
2.1城鄉二元差距致使衛生資源分佈不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陸續出臺,農村基層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各項基礎條件大幅改善,交通、生活日益便利,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但城市聚集優質資源的效應,致使優秀人才在農村基層“留不住”[3],城鄉衛生資源的差別依然很顯著。
2.2醫學生自身定位不準確,就業期望值過高
雖然我們在招生宣傳、新生入學和就業指導時一再強調,臨床醫學專業專科教育主要培養的是面向農村基層的醫學專門人才。但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醫學生擇業觀念陳舊,追求優越、舒適、便利的城市生活,擇業定位在城市、醫院及經濟效益好的單位,有的醫學生寧願放棄所學專業,也不願到農村基層就業,人為造成醫學生“下不去”。
2.3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缺乏配套的人才培養措施
剛走出校門的醫學生充其量只能是“半成品”,臨床知識技能不熟練,普遍缺乏臨床工作經驗。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臨床帶教醫生,且病源、病種及基本醫療裝置也相對不足,這就無法給這些剛畢業的醫學生提供繼續教育和培養的條件,即使把新畢業的醫學生招進來了也“用不上”,還可能影響這些醫學生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3建議
3.1堅持政府主導,建立面向農村基層臨床醫學生訂單定向培養制度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決定從2010年起,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這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從現階段農村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情況來看,這一政策的覆蓋面還必須進一步擴大,並且延續推行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匱乏、素質不高的問題,確保惠及廣大農村基層。這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好這一政策措施,結合區域衛生規劃,研究制訂農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計劃,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組織實施好農村衛生人才的訂單定向培養工作,為農村基層培養“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適宜衛生人才。
3.2建立全科醫生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基層臨床醫生規範培訓
面向農村基層的臨床醫學生要按全科發展方向培養,加強全科醫學教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臨床能力培養,以適應農村衛生工作的需要[4]。各級政府要設立全科醫生培訓專項經費,保證全科醫生培訓工作的經費投入,依託二級以上醫院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的全科醫學教育實踐教學基地,對農村基層現有臨床醫生實施全科醫生崗位培訓、骨幹培訓,同時組織開展全科醫生培養,保證新畢業醫學生經規範培訓後進入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提高農村基層臨床醫生的能力素質和水平[5]。
3.3推行縣鄉聯動、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拓寬農村基層
醫務人員交流發展空間針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人事關係收歸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按職責負責鄉鎮衛生院人員、業務和經費的管理,在縣級機構編制、人事行政部門巨集觀管理、指導和監督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鄉鎮衛生院人員進行調配和交流。鄉鎮衛生院依照衛生行政部門的委託履行本轄區內衛生管理職責,在向農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的同時,承擔對村衛生所的業務管理和指導職責。
3.4建立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公益性保障機制,穩定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將公立基層醫療機構納入財政預算管理,保障基本建設和人員經費投入,合理提高農村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收入和各項福利待遇,妥善解決他們的住房、養老問題,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安心紮根基層,服務基層。
參考文獻
1、美國醫學教育體制對我國臨床教學模式的啟示王海威;王巨集;申明達;翁盛鑫;田光;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06-02-25
2、拋開設計拙劣的PBL方法,探索臨床前醫學教育中案例學習的新模式Paul Shanley;汪青;復旦教育論壇200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