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之花綻放教學設計

  讓生命之花綻放是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的一個知識點。如何讓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讓生命之花綻放》教學設計一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明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輕易放棄求生的希望,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尊重他人的生命,造福更多的生命。

  2.能力目標:學會悅納自己的生命,並且尊重他人的生命;掌握應對緊急情況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險時能夠安全逃生。

  3.知識目標:知道珍愛生命的人不會輕易放棄生的希望;認識和了解生命的價值,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瞭解生命的意義的真正內涵。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教學難點:延伸生命的價值。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活動體驗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分組收集相關求生知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1:播放視訊《汶川地震中的非凡女孩──康潔》

  多媒體顯示2

  內容簡介: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汶川地震發生時,她勇敢機智地選擇了跳樓求生,自己成功脫險後又去救助別人,11歲的她不但救了自己,也救了別人。

  設問:1.地震發生時,康潔為什麼會選擇跳樓求生?

  2.當遇到如此艱難的抉擇時,你能果斷地選擇求生嗎?

  3.康潔脫險後為什麼還要回去救其他人呢?

  在學生回答、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生命是寶貴的,應當珍愛我們的生命。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不能輕言放棄;當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時,要儘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二***永不放棄生的希望:學會自救,學會救人***板書***

  多媒體顯示3:求生知識知多少

  1.家裡煤氣洩漏,你該怎麼做?

  2.上課時發生地震,你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3.乘坐公交車時發生火災,你知道怎麼逃生嗎?

  4.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

  ……

  請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相關求生知識進行分析,並從中適當選擇幾個專案讓學生分組上臺進行自救、救人演習,教師從旁指點,最後進行歸納總結,鼓勵學生平時要多掌握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方法和知識,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三***生命是有價值的: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板書***

  多媒體顯示4:小麗的煩心事

  爸爸和媽媽離婚了,我選擇住校學習,感到特別孤獨,上課提不起精神。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真不知道我活著有什麼意義,還不如靜靜地死去……

  思考:1.你覺得小麗的想法對嗎?她活著真的什麼意義都沒有嗎?

  2.請你開導一下小麗,讓她堅強地面對生活。

  多媒體顯示5:天生我才必有用

  “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假如我不存在了,他們就空留一份慈愛,在風中蛛絲般無法附麗地飄蕩;假如我生了病,他們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無數次向上蒼祈禱我的康復,甚至願災痛以十倍的烈度降臨於他們自身,以換取我的平安。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經過放大鏡,進入他們的瞳孔,攝人他們的心底。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為之漲潮。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

  ──畢淑敏《我很重要》節選

  1.請全體學生朗讀該段文字。

  2.請學生談談自己來到世界上,給哪些人帶來了哪些快樂和幸福。

  教師總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應該肯定、尊重、珍愛自己的生命,不能喪失生的希望,應該從小事做起,在為他人帶來快樂、為他人減輕痛苦、為家鄉和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體會自己生命的價值。

  多媒體顯示6: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

  1.當你聽到汶川發生大地震時,你的心情怎麼?

  2.汶川地震發生後,你或者你的家人向災區捐贈過嗎?***請曾向災區人民捐贈過的學生談談捐贈的原因及捐贈後的心情。***

  多媒體顯示7: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請學生要根據課本第30~31頁虛線框內容作答,使學生明白:每個人對國家、社會和他人都是有價值的,在肯定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要樂於造福更多的生命。

  ***四***延伸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板書***

  1.請學生閱讀課本第32頁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並向學生簡要介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事蹟。

  2.設問: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3個月,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

  設計意圖:此問旨在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使他們意識到要珍惜時光、熱愛生命,從小事做起,在有限的時間裡不斷實現、延伸生命的價值。

  3.播放音樂《生命的河流》,請每位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生命箴言,彙編成冊後放在教室裡供全班同學共勉。

  《讓生命之花綻放》教學設計二

  一、設計理念

  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核心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淡化說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人人蔘與教學,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二、學情分析

  據我瞭解,現在的學生因是獨生子女,唯我的心態意識強,加之生活的優越感,使他們缺少對生命的關愛,忽視生命的價值。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培養熱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階段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義何在,這些都是極為重要的問題。本節課的要求就是引導學生在正確看待自我的基礎上,學會尊重他人的生命與價值,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同時,也是認識自我這一單元的基礎部分,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通過以上分析,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認識自我,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養全面、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從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貴,行動上學會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情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將難點確定為:延伸生命的價值。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一***教法:始終貫穿“具有啟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的原則,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採用活動探究教學法、師生合作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二***學法:合作探究學習法、感悟體驗學習法。

  ***三***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五、教學程式設計與分析

  ***一***創設情境,圖片匯入

  一幅美麗的圖片能夠很快引起學生的視線,啟用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課前我藉助多媒體展示一幅圖片,提出問題:“你從這個圖片中感悟到了什麼?”這一環節有效地使學生完成了從“圖片欣賞→視覺享受→心靈感悟”這一瞬間的情感體驗,學習的熱情被迅速點燃,很快進入了學習新課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回答和我的點撥,引出課題:讓生命之花綻放。

  ***二***互動交流,探究新課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之間應該相互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這一環節是通過一系列相關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

  活動一:感受生命的堅韌,激發求生慾望

  藉助多媒體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有關圖片,讓學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熱愛之情。在學生的心靈被觸動的瞬間,展示汶川地震中創造生命奇蹟的事,此時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隨即我提出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生命奇蹟的?”學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我這樣設計是從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認知能力出發,通過真實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明白,強烈的求生欲可以使脆弱的生命變得堅強,無論何時都要珍愛生命、永不放棄生命。多媒體展示“生命讚歌”,全班齊讀,學生的情感第一次昇華。

  活動二:求生知識大比拼

  藉助多媒體展示四個情境,學生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同時展示自救方法的圖片和內容,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審視自我的求生慾望,瞭解求生知識,掌握正確的求生方法。

  通過上述活動,完成了第一目的教學,同時強調珍愛生命,永不放棄生的希望,這是對自己、對父母、對親人、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這為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做了鋪墊。

  活動三:悅納生活,尊重生命

  1、榜樣激勵

  藉助多媒體展示“芭蕾舞女孩李月”和“殘奧會乒乓球冠軍馬麟”的故事,提出問題:“從他們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麼?”學生四人一組展開討論,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在教師的點撥下,歸納總結出答案,同時出示“張海迪的名言”。這兩個故事的引用,是本課的重要看點,一個是同齡人的事例,激勵的效果會很明顯,一個是我們家鄉牡丹江的運動員,會更好的激勵學生培養建設家鄉,服務社會的信心,為下面講述“延伸生命的價值”奠定了基礎。

  2、法律講堂

  多媒體出示法律知識,學生識記。

  以上兩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認識到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對他人的生命也應該尊重和肯定,更負有一種責任,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活動四:寫生命箴言,過有意義的生活

  這個活動藉助具體事例,使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進而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人生。本環節由三個步驟完成。

  第一步:藉助多媒體展示人們熟知的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為什麼能夠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懷念?”激發學生對有意義人生的揭幕: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第二步:寫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導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語句、詩詞或名言寫出來,全班共勉。

  第三步:學生暢談,你打算如何實現並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

  這一環節的設計,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們積極踴躍的回答,出彩的表現,使課堂變得更加精彩。

  通過以上想、寫、說三個步驟的層層遞進,使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感悟生命的真諦—嚮往有意義的人生”,學生的情感第二次昇華,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激情結束,送出祝福

  為了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後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生命就是一朵暗處的花,有代謝、精彩與頹廢,永遠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就是一個奇蹟,讓我們珍愛生命、尊重生命、肯定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讓生命之花永不凋落,綻放精彩!”精彩的結束語給本節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明天會更好”歌聲響起,送出祝福。

  六、設計體會

  本課內容貼近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突破了課本課堂的束縛,設計上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對知識的探索層層遞進,達到了從“明理→激情→導行”的課堂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擴充套件和合作精神,為學生今後的人格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