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學術論文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自古以來,中日兩國文化就有著密切交流,燦爛的中國文化曾經在日本歷史程序和日本文化發展過程中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日本文化研究

  摘 要: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自古以來,中日兩國文化就有著密切交流,燦爛的中國文化曾經在日本歷史程序和日本文化發展過程中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探討日本文化可以增進兩國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過研究日本文化發掘中國文化的歷史痕跡,據此探索和評價中國文化。此外,近代以來,日本繼承傳統文化和積極攝取外來文化,促進了近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從文化方面探討這些問題,也可以使我們得到一些有益啟示。本文結合日本文化的研究方法,談談對日本文化研究的理解及現今日本文化研究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 日本文化 民俗學 歷史研究方法 比較研究法

  日本文化研究的物件是日本民族文化,一般文化研究中的概念和規律都可以運用於日本文化研究領域,但日本文化本身的歷史發展有其特殊性,因此它又有別於一般的文化研究。日本文化研究的範圍是十分廣泛的,它要研究日本文化整個體系和其中的各個文化要素。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各集團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習的社會世相。它作為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種積澱,集中表現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民眾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倫理觀念及心理結構等方面的傳統特徵,構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動力。中日兩國有著相鄰的地域關係和相似的人文傳統,自古以來就有著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而且中日兩國文化存在源與流的關係,從現存的很多文化表象來看,日本和中國的民俗文化有很多共同點,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從民俗學的角度,揭示了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構建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文化研究方法和視角,這些都為我們認識和研究日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論資源。

  1.日本文化的研究方法

  民俗學是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等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民俗學研究涉及的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廣泛,今天在有些國家已經延伸到全部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民俗學既是一門現在之學,又是一門歷史之學。它對任何一種民俗事象的研究,都離不開對它的歷史過程的考察。19世紀,民俗作為一個科學研究物件,在世界現代人文科學中成為一門重要學科。在日本,柳田國男是日本民俗學的奠基人,日本民俗學是以柳田國男為中心形成的。

  1.1柳田民俗學

  日本民俗學界習慣於把柳田國男提倡、指導和實踐的民俗學稱為柳田民俗學。柳田民俗學的基本立場是闡明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其歷史文化變遷。柳田國男認為民俗學是產生於歷史學,並從歷史學中獨立出來的學問。柳田民俗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歷史研究方法,即重出立證法。重出立證法是通過對從全國各地採集獲得的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類和比較研究,闡釋日本歷史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正如日本著名民俗學家關敬吾所評價的那樣:“柳田國男把民俗學置於歷史科學之中,一貫採用了歷史研究方法。”柳田國男認為民俗學是產生於歷史學,並從歷史學中獨立出來的學問。他的《鄉土生活研究法》、《民間傳承論》和《國史與民俗學》等主要民俗學論著中,貫穿著他對民俗學與史學關係的思考和歷史研究方法。柳田國男把民俗學放在歷史科學範疇中,用歷史研究方法採集、整理、分類和研究民俗學。柳田國男指出,民俗學是在歷史學的影響下產生、發展和獨立的學科。並且民俗學是為了彌補史學中存在的缺陷,解決歷史學無法處理的問題而產生的學科。

  關於歷史研究法,就是要追溯民俗事象間縱橫的歷史聯絡。在民俗學研究中,學者們經常採用歷史文化殘餘分析方法。所謂歷史文化殘餘,是指現代各民族中還以某種變形的形式保留的許多文化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研究,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任何一類民俗事象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都表現為一定的歷史過程,許多民俗學事象不僅現在仍在民間流傳,而且在歷史文獻中早有記載,藉助古籍文獻資料,可以追溯某一民俗的原始形態和它以後的發展及今天的傳承。

  1.2比較研究法

  這是一種不管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可以採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如果要研究日本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似乎更特殊地需要它。比較研究,是日本文化研究中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方法。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只有通過與其他文化的比較,才能準確地析出和把握日本文化的結構和特徵等。

  比較研究法作為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在“五四”運動之後,隨著我國民俗學研究的開展,從國外介紹進來。近幾年來,隨著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研究的深入,比較研究法引起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而所謂民俗學的比較研究法,是指在民俗學研究中將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國度的民俗事象拿來作比較,從而找出各類民俗事象之間縱的和橫的聯絡,探討某一民族民俗產生、發展和演變的規律的方法。

  由此看來,比較研究法便可分為兩種:歷史比較法和型別比較法。歷史比較法,就是對歷史上有關係的民俗事象加以比較,找出某一民俗事象的歷史聯絡和不同歷史時期產生的變異與原因。它在研究某一民族民俗的特徵、分佈及文化史方面被廣泛採用。這種比較研究法常常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比如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有時也可能是某一具體的民俗事象。型別比較法是將歷史上沒有關聯的民俗事象,作橫向的排列比較,探討它們之間的交流和影響。這種方法重點在橫向比較,所以它常常對眾多的民俗事象進行分類比較,以探討同一類民俗事象的傳播和變化幅度。在民俗學研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孤立地看,某一民俗事象並不見得有什麼特點,也似乎和別一地區的民俗沒有什麼聯絡,但是如果將不同地區的同一類民俗放在一起作比較,則不僅特點很快明顯起來,而且這一類民俗互相之間的聯絡和影響十分清楚,即使沒有聯絡,我們也很容易找出這一民俗產生和流傳的原因。民俗學中的“中心起源說”和“心理共同說”就是這樣得出的。

  2.日本文化研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從近年來發表的著作和論文來看,可以說重視比較研究是中國日本文化研究的一大特色。從中日社會結構、家族的比較,到中日儒學、佛教、實學、書法、繪畫、茶道的比較,以及中日啟蒙思想、吸收外來文化、思維方式的比較,等等,領域相當廣泛。而且不少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有的得到了中日兩國學者的較高評價。中國的日本文化研究能在短時期內出現如此眾多的比較研究成果,是由中日兩國的歷史文化條件決定的。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有很深的淵源關係,日本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曾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因此,從比較的角度入手發掘日本文化的特質,在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中日文化的比較研究,由於不同於以往的西歐對日本的比較模式,容易得出新穎和富有啟示性的結論。但是,中國的中日文化比較研究中,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其一,仍存在用先入為主的觀念解釋日本文化的傾向。比如有的日本文化研究者雖然也承認儒教、佛教等中國大陸文化傳到日本後,經過日本人的改造發生了日本化的現象,但不願承認使中國文化日本化的是日本固有的文化。與此相聯絡,在中日文化的比較研究中,自然存在一些用中國的概念解釋日本文化,或有意無意地抬高中國文化而貶低日本文化的現象。雖然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淵源,但二者在結構上是不同的。因此必須破除那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其二,僅侷限於對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東西與中國原產的東西,或一看就有較大相似性的東西的比較,前者如儒教、佛教、書法、繪畫、建築等,後者如近代啟蒙思想等,而沒有直接對兩國土生土長的異質文化進行比較,如儒教與神道等。也就是說,我們在比較中只採用同中求異的方法,但忽視了直接從異中求異的方法。這使我們的比較研究往往帶有先天的致命缺陷,即對兩國文化的差異視而不見。

  其三,有意無意地忽視西方文化的視點。西方文化的視點之所以必要,不僅在於其在明確中日文化的型別特徵時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系,還在於如果缺乏這樣的視點,就無法對中日近現代文化進行比較,也不能對中日文化的未來發展做出切實的展望。因為不僅中國和日本在近現代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甚至現在西方文化仍然作為世界上佔統治地位的文化,對整個世界都產生深刻影響。這樣的現實,要求我們在中日文化的比較中無論如何也不能無視西方文化的視點。

  3.結語

  日本文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是不同於中國文化的一種模式。文化作為一種模式,有超階層的東西,在研究時必須凍結一些條件,這樣才能達到對一種文化的理論抽象和本質把握。比較的方法對文化的巨集觀研究,對一種文化模式的本質把握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日本文化只有通過與其他各種文化的比較,才能明確其特徵。

  應指出的是,中日兩國民俗文化交流歷史悠久,民俗互潤互補色彩至為濃厚。因此,通過對兩國不同民俗文化現象,採取歷史和比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討彼此間的影響和相互關係,尋求民俗文化發展的橫向借鑑,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

  研究方法總是與研究思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這些研究成果正是因為運用了恰當的研究手法,才能開發思路,獨具一格,脫穎而出,言前人之未言,具有創造性。思路不開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觀察各種不同的物件,比較分析,自然可以開闊視野,發現以前沒有獲得的收穫,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創造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烏日古木勒.柳田國男民俗學與重出立證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0***9***.

  [2]馬興國.日本民俗學研究概況[J].日語學刊,2001***3***.

  篇二

  淺談日本傳統文化

  【摘 要】 日本是我國海天相望的近鄰,和我國有著兩千多年交往的歷史。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不論是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人創造的兩河文明,恆河畔的印度人創造的佛教文明,還是源遠流長綿延至今的華夏文明,當然日本也不例外。但日本文化現象很複雜,它一方面發展了自身的文化,與此同時又從其他國家吸收了大量的文化和精神成果來豐富自身的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傳統。日本著名的漢學家內藤湖南曾說過:“日本民族未與中國文化接觸以前是一鍋豆漿,中國文化就像滷水一樣,日本民族和中國文化一經接觸就成了豆腐。”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是多麼的深。日本的平安時代則是一個極端崇尚中國唐代文化的時代,特別是宮廷貴族,皆以通曉漢文典籍為榮。但日本不是“拿過來就用”,而是沉澱一下形成自己本國特有的文化。而且日本民族十分重視傳統文化,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對傳統民族文化、文物、藝術等進行了有計劃的發掘、保護與利用,較完整的保護了傳統民族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