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論文

  日本文化的特質是採集東西文化成果,消化變形為日本民族獨具特色的東西方匯流文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日本的可愛文化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思想也越來越豐富,因此,人們所認識到的文化業也具有了更多的類別和涵義。但有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有一種社會現象正在以不可忽視的力量迅速流行起來,人們開始逃避生理上已經成熟的事實,在生活中開始不斷的尋找可以保留的童年時的物品、裝扮和語言等。大量誇張,可愛的卡通造型開始成為人們追捧的物件。這種現象在如今被人們稱為“可愛文化”。

  關鍵詞:可愛文化、日本、社會、現象

  一、可愛文化簡述

  所謂的“可愛文化”正是當今社會上十分流行的一種文化現象。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產品、交通工具,還是複式、裝扮、辦公學習用品等等都有“可愛”身影。而體現可愛,活潑,甜美的風格則成為了一類設計師獨特的表現風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難發現,街頭,屋內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可愛風格物品,這更是令一些少男少女愛不釋手。“可愛文化”已經悄無聲息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並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來,並且不知不覺的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道獨特的時尚風景線。

  在現代漢語中,“可愛”有值得愛和讓人喜愛的兩層含義,而在日本相對性的詞“KAWAI***卡哇伊***”,其應用的範圍卻遠遠大於這兩層含義,例如,日本的女生給喜歡的男生做愛心便當,外觀應是叫做“好看”但在日本這也可以稱為“KAWAI”,看海族館形形色色美麗的魚我們都說“很漂亮”,在日語中也可以說“KAWAI”。社長的眼鏡很“KAWAI”,說上司發福的肚子“KAWAI”。從以上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日語中的可愛可謂包羅永珍,其使用頻繁而且多義,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化中的一個總要文化――“可愛文化”。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崇尚可愛的社會傾向在日本至少已持續了20年,雖然經過了20多年,但是絲毫不見衰落的趨勢。可愛文化已經巧妙而完美的融入了日本的現代化中。”日本三麗歐公司設計的kitty貓等以其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紅遍了全球。在日本,幫小朋友過馬路的志願者,以及婚禮上的伴郎和伴娘都扮成kitty貓形象。

  20世紀初,日本開始隆重推出印有皮卡丘肖像的飛機;偵探動漫“名偵探柯南”虛構出的人物工藤新一作為日本警視廳的一位警員被大力推出。日本Resona銀行用小白兔形象的Miffy來裝飾ATM的提款機。日本全國JR的交通卡上也統一印著“青蛙君”這隻大嘴青蛙***“青蛙”一詞與“歸來”一詞在日語上讀音相同***,而這隻“青蛙君”又這般可愛,由此在銷售方面也推動了這種交通卡的發放率。

  除此之外的各種可愛形象還被運用到日本郵政系統中,比如日本郵政公社郵筒上的“Yū-Pack”吉祥物及郵票上的各種可愛形象。可見,可愛形象已經滲透到日本各個領域,而且深入人心,人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這樣可愛的國度,習慣了生活中這些可愛的形象,讓人不禁覺得如果沒有“可愛”這一道關卡,似乎什麼事情看起來都了無生趣了。

  二、對可愛文化的一些理解

  日本青少年雜誌CREA稱“‘卡哇伊’的使用最為廣泛,這是廣受在現代生活的日本人喜愛的,習慣性的詞。”據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莎朗・金塞拉寫的主題中提到,可愛的熱潮始於1970年左右,日本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用圓潤、幼稚的字元寫筆記和信件,而颳起一陣可愛風吹向了世界。

  日本的“可愛文化”不僅為孩子服務,可愛也同樣體現在現代服飾的穿著上。可愛服飾常常以白色和粉紅色為基調,輔以玩具或包包之類的小裝飾,看起來像動漫裡的人物。讓人覺得可愛,覺得舒服。“這就是日本人舒緩壓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從小在日本長大的中國女孩石碩這樣認為。她還向記者介紹到:“日本許多產品的說明書也用可愛的動漫取代繁瑣的文字。比如傳真機的說明書上畫著位年輕女職員,剛剛買到傳真機後,她如何一一把箱子裡的機器拿出來,又如何安裝,碰到問題時,如何打電話諮詢解決方案的。可愛之處在於,女職員遇到問題困惑時的表情和豆大的汗珠以及諮詢過後綻放的欣慰笑容。”這種說明方式在其他國家顯然是不多見的。

  外國的觀察家發現日本的可愛文化是非常有趣的,但有的時候又顯得有些怪異。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日本人把這種文化恰到好處的運用在了幾乎所有的領域中,例如政府出版物、公共告示牌、辦公室、軍方的廣告以及民航機等等,這樣的現象可謂不勝列舉。這樣的做法放在別的國家,也許會被人們認為不嚴肅或輕佻,但同樣的現象在日本人看來,這些可愛的形象是正他們高壓生活之外,能夠給生活帶來動力的重要因素。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對於“可愛”的東西,也許是因為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對童年的美好回憶,也許是因為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對美好的憧憬,人們對可愛似乎都會降低抵抗力,對它愛不釋手。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對於“可愛”毫無抵抗力。但喜歡“可愛”與本身可愛的人,往往被一些人稱之為“幼稚”。從這方面來說,小孩無疑是最幸福的,無論什麼樣的小孩子都會得到別人的喜愛,無論犯了什麼樣的錯,都會得到對方的原諒。而且幼稚似乎是小孩的專利,每個人都從孩提時代成長起來,每個人都天真爛漫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接觸事物也越來越多,人自然就變得成熟了,對可愛事物的喜愛也是對童年美好的一種回憶。

  人終歸是要長大的,長大也就意味著身上擔負的責任更大,要走向成熟,這是普遍常識與社會要求,它與發展經濟、富國富民這一社會目標相併列。但是,當日本的社會富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謀求更大發展的積極動因就減弱了,加上日本現在生活節奏快,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壓力增大,在資訊科技日益發展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加冷漠,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難免更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長大,從而逃脫現實的魔掌。然而,現在的狀況是,人們追求永遠年輕,年輕活潑被認為是人的價值所在。人們常用“KAWAI”來表示自己年輕,抵制向成年階段邁進,以致這成為一個用途廣泛的詞。

  在成年人的日常生活裡,有很多不值得讚美但又不得不違心給予稱讚的東西,例如對朋友家裡缺少品位的窗簾,或是對上司戴著的式樣俗氣的新領帶等。當你實在無法用“好美”或是“有品位”等詞彙來表達你對事物的喜愛或對事物的讚美時,便可以使用卡哇伊來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還有,當同事或戀人因受驚而不由自主地發出怪聲時,你也可以搬出卡哇伊來表示:“你的叫聲太可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句話能幫助當事人緩解難堪。

  卡哇伊之所以能派上這麼大的用場,原因在於它包含著諸多語義和語感,適合用於各種令你覺得詞窮的場合或情況。它以含糊其辭來掩飾自己的價值判斷,並讓對方感到自己與他的看法或感受是同樣的,是得到支援的。無論在什麼場合,這樣的詞可以保證聊天的雙方互不傷害,從而圓滿收場,而這些對於日本人來說恰恰是最要緊的。所以,“KAWAI”可以說是日本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或久別重逢時,一個十分便利的語言工具。

  三、結束語

  從對“可愛商品”的追捧方面來說,整天沉溺於日本可愛的動漫遊戲、書籍飾品,或以收藏和交換“可愛玩具”為樂的人還是不佔少數的。至於說成人玩具則要佔整個日本玩具市場的七成以上,從18歲到69歲,84%的人中至少有一個,50%的人中則要有二十個以上。可愛玩具對於有些男性玩家,就如英國兒童學家溫尼考特所說的,簡直成了一種“過渡性客體”,用以替代其對母親執拗的臆想。也許我們覺得這些不可思議,但這些確實有跡可循的。

  事物總是有利有弊的,喜歡歸喜歡,但是也要適而可止。我們還是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學習上,這樣才能為國家做貢獻,將自己的國家民族變得更加強大。

  參考文獻:

  [1]陳淑聰、餘曉豐.《童趣元素在女裝產品中的應用》.藝術與設計,2009年02期

  [2]四方田犬彥著. 孫萌萌譯《論可愛》.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

  [3]徐敏、朱峰、黃莉華.產品消費中的可愛文化現象[J];商場現代化;2008年17期

  篇2

  淺談日本文化的自然崇拜

  摘要:日本人時刻接受美麗島國自然環境的恩惠和培育,尤其厚愛自然和自然的色彩,並對自然懷有深切的愛以及親和感情,對自然美和色彩美的感覺特別敏銳和纖細,並且含有豐富的藝術性。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風土以及他們崇拜自然的原始自然觀,已經成為孕育日本文化的基礎之一,並直接影響著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原始封鎖。日本文化的自然崇拜已經成為日本人把握美和創造美的源泉。

  關鍵詞:自然 自然美 崇拜 日本文化

  日本人一直以來對自然及自然美情有獨鍾。日本文化的諸多方面是依託於日本人的自然觀而形成的,自然界中的形、色、態又被集中的反映在日本文化中,形成日本人獨有的美的觀念。瞭解日本人的自然觀,就能更好的瞭解日本的文化,更好的認識日本社會。

  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與自然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絡。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多發颱風、地震和海嘯等自然災害。大自然在給人類帶來各種恩惠的同時,也製造了無數災難。人類無法抵禦自然界強大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對自然產生依賴與恐懼兩種情感,自然崇拜就是在這種情感基礎上產生的。最初的自然崇拜是對自然物本身的直接崇拜,人們把與自身生存密切相關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海、土地動植物等自然現象與自然物,皆當作崇拜的物件。這種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仰慕,形成了日本人“清潔”“冷靜”“秩序”“獻身”“自我犧牲”的意識形態。日本是一個狹長的島國,為了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生存,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與人的和諧相處都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的氣候中,熱帶氣候和寒帶氣候共存,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在季節變遷中,由很多島嶼組成的日本國土擁有各種各樣的自然景觀。在古代日本人有一種“風土觀”,所謂“風土”,在這裡不光指外界自然,而且包括獨自的生存態度、生活習慣,甚至建築形式等,既有“自然的風土”也有“人文的風土”。“風土”被認為是探尋日本人生活模式與思考模式的原點之一。

  日本四季分明的變化不僅塑造了日本人「界限」、「節制」、「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在與自然的鬥爭中,深刻認識到一個人力量的渺小,集體力量的巨大。所以當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體貼、關懷、富有同情心的。過去,日本和中國都是農耕國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農耕文化也決定了日本人的性格。當時,農耕機械不發達,農耕作業必須要人們齊心協力才能夠完成。為了生存,糧食的生產被放到第一位。人們共同耕作,共同收穫,加深了彼此之間的依賴感。

  日本是四周環海的島國,這意味著島上的人,即使不喜歡這個地方,也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即使出了什麼事,人們也無處可逃。如果無法離開的人們有了分歧,開始爭鬥,這樣不斷鬥來鬥去,最終只會導致一起滅亡的結局,所以和平共處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這種與他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觀念構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道德精神,傳統的行動樣式――“和魂”。

  日本人對自然十分崇拜,“極盡所能”地順應自然、接受自然、配合自然的時序,這不但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形態也影響了日本人的審美觀念。不完美也是歷史的痕跡,也是一種美。這種信仰使得日本人在觀看事物的角度有著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比方說,枯山水庭院,是完全異於西方甚至東方其他國家的設計的。從一種空無,或者由無生命的大小石頭所組成的空間概念,演繹成或山或水的空寂形式,提供給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再者“旬”的觀念,在日本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從材質、圖案到用色,無一不遵循自然的時序,時時呈現出四季流轉的視覺意象,總是那麼細緻地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諧”是日本設計中最重要的特性。日本人在手工製作中極力保持原料的天然性,不喜歡特意的加工、雕琢。儘可能的融合“和諧”“纖細”“緻密”“正確”的思想,創造出產品的新的價值。

  日本人的自然觀形成了日本人纖細,敏銳且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思想。日本人配合自然的時序,更改生活中的物件,如器物、圖案,以維持生活與自然脈動合一的情趣與質感。同樣地,日本人體會到自然界中生命的無常與運作的軌跡, 深深地感受到自然的滅絕之美與物哀之情,所以自然的時序總是牽動著日本人的纖細心思,牽動著日本人從“崩壞”與“新鮮”的對比中,瞭解物哀與無常的道理。在建築空間中障子與柱子的橫木會隨著時間而腐朽,然而看戶外自然的流轉,是一種與自然共融的生活方式。對日本人而言, 這種自然材質的腐壞,是一種時間的痕跡且難能可貴。日本京都許多建築寺院的材質完全裸露木材的本色和質地,而不是象很多彩色建築那樣予以塗裝以掩飾歷史的痕跡。

  日本人受到美麗島國自然環境的恩惠和培育,特別厚愛自然和自然的色彩,對自然懷有深切的愛和親和感情,對自然美和色彩美的感覺特別敏銳和纖細,並且含有豐富的藝術性。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風土以及他們崇拜自然的原始自然觀,已經成為孕育日本文化的基礎之一,並直接影響著日本人的基本性格和原始封鎖。日本人順從自然,並認為自然意味著生命的根源以及美的感情根源。日本文化的自然崇拜已經成為日本人把握美和創造美的源泉。

  參考文獻:

  [1]原研哉.自然的建築[M]. 山東: 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Mare P.Keane, Haruzd Ohashi. Japanese Garden Design[M]. Tuttle Publishing,2007.

  [2]葉謂渠. 世界文明大系・日本文明[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梅原猛著,卞立強、李力譯.森林思想――日本文化的原點[M].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3.

  [4]源了圓. 巖波講座・哲學***第五卷***[M]. 巖波書店,1985.

  [5]桑田忠親. 茶道的歷史[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6]魯思・本尼迪克特編著,晏榕譯.菊花與刀[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