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化學術論文

  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日本的櫻花文化

  【摘 要】日本人喜愛櫻花、讚美櫻花,櫻花被日本人視為國花。在日本賞櫻有比較長遠的歷史,日本國內擁有上百處賞櫻名勝。櫻花已經深入日本人心,深深紮根於日本人的生活當中,與日本人的內心世界緊緊貼合,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關鍵詞】櫻花;歷史;文化

  【Abstract】The Japanese like cherry bolssoms, cherry blossoms is praised, by the Japanese as the national flower. Cherry blossoms have a relatively long history in Japan, Japan has hundreds of cherry blossom viewing spots. The cherry blossoms have been deeply rooted in Japanese people and their life, and closely attached to Japanese inner world, become a symbol of Japanese culture.

  【Key words】Cherry blossoms; History; Culture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南北狹長,呈現弓形,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四周分別是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東海、太平洋。日本縱跨亞熱帶與亞寒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高溫多溼的梅雨時節降雨綿綿不斷。而8月至10月則是颱風肆虐的季節。大部分日本人喜歡的季節是春天和秋天。春天草木變綠,櫻花盛開;秋天菊花散發著香氣,人們陶醉在遍山紅葉中。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日本人賞櫻品櫻的美好時節,在天氣從冬季的沉悶中開始轉暖的時候,人們內心也不禁騷動起來,早早打算在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公園抑或山間欣賞期盼已久的櫻花。但是日本人並非自古以來就喜歡櫻花熱愛櫻花,全民賞櫻花的。在整個日本人賞花的歷史中,賞櫻的歷史遠沒有賞梅花的歷史悠長。以下,本文從日本人賞櫻的歷史、現代人賞櫻的習慣及賞櫻名勝地、櫻花與日本人的國民意識三大方面來闡述日本人的櫻花文化。

  1 日本人的賞櫻歷史

  日本人賞花的歷史起源於奈良時代***710~784年***。奈良時代的日本與當時古代中國的唐朝關係友好,日本派遣遣唐使來到大唐,把大唐的賞花宴會帶回到日本。日本宮廷內開始賞花。奈良時代日本人觀賞的是從中國引進的梅花,到平安時代***784~1192年***逐漸被櫻花取代。平安時代盛行和風,宮廷內賞花由梅花轉變為櫻花。那時開始“花”是櫻花的別稱,提到花就指櫻花,提到賞花就指賞櫻花,日語中賞櫻花為“花”。

  最初的賞櫻花在日本宮廷內部進行,真正在百姓中流行開來是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開始只有皇族賞櫻花,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有日本嵯峨天皇有花道始祖之稱,每年春天舉辦“觀櫻之宴”。“花見”的習俗逐漸由皇室推至貴族及武士。到江戶時代,賞櫻活動由權貴階層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在當時鮮有娛樂的江戶平民當中賞櫻迅速普及開來。從那時開始,日本人便開始了帶著便當和酒,去賞櫻勝地賞櫻野餐的習俗。

  2 現代人賞櫻習慣及賞櫻名勝地

  日本跨熱溫寒三個氣候帶,受大陸和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氣候變化大,四季分明。日本的海洋性氣候適合需要滋潤環境櫻花的生長。經歷代選育,櫻花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推廣,最終遍佈全日本。每至花期,從沖繩到北海道,櫻花由南往北依次盛開。花開時節,從日本的地圖上來看,就像一條從南往北移動的線。櫻花的花期不長,像一片粉色的雲彩由南往北飄過整個日本,每到櫻花滿開的日子,人們爭相觀看,有的甚至追隨櫻花開放的足跡,從最南的沖繩開始,一直到北海道,由此產生了“櫻前線”這個日語詞彙。電視專門有“櫻前線”資訊報道,告訴人們今天櫻花在哪裡盛開,開到什麼程度,是“三分開”、“五分開”、“七分開”、“盛開”,還是“開始飄落”等,讓人們提前做好賞花的準備。

  現代日本人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或者和同學朋友,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載歌載舞,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欣賞櫻花美景。人們早晨做好便當,在櫻花樹下鋪上毯子,邊說邊笑邊唱邊賞櫻。中午日本人拿出便當,在櫻花樹下品嚐。

  日本櫻花名所有上百處,最為著名的是日本三大櫻名所,分別為京都的吉野山,青森的弘前公園,長野的高遠城址公園。京都的吉野山櫻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據傳豐臣秀吉在此舉辦過賞花宴。吉野山的櫻花以野生櫻樹為主,每到開花時節,全山約三萬株櫻樹同時盛開,裝扮著吉野山,成為人們爭相賞櫻的佳地,每天有約2萬人上山賞櫻,吉野山有祭祀的日子裡一天人流量達40萬人。

  其次為青森縣弘前市的弘前公園,栽種有約50種、2600株櫻花。除了白天可以賞櫻以外,晚上也可以,晚間賞櫻被稱為夜櫻,在公園燈籠的燈光下,櫻花更純白,隨微風而動,像飛舞的雪花一般。

  高遠城址公園的櫻花明治8年***1876年***開始栽種,園內栽種有約1500株櫻樹,到了賞櫻時節,每年有約20萬人進入高遠城址公園。

  櫻花一夜之間全部凋謝也是日本人競相欣賞的美景之一,稱為櫻吹雪。

  3 櫻花與日本人的國民意識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日本人把櫻花與富士山視為兩大象徵。櫻花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各個領域。日語古謠“さくら さくら やよいのそらは みわたす かぎり かすみか くもか においぞ でずる いざや いざや にゆかん”。意思是“櫻花啊,櫻花啊,暮春三月晴空裡,萬里無雲多明淨,花朵燦爛似雲霞,花香四溢滿天涯,快來呀,快來呀,大家去看花。”從歌曲裡我們可以體會出日本人對櫻花淡淡的、幽幽的、哀怨的心情。

  在古代,櫻花被日本農民認為是穀物之神依附的地方,彌生時代櫻花就被當做田神之花。對農民來說,櫻花自古以來非常重要。對現代日本人來而言,櫻花是春天來臨的使者,櫻花在初春一起開花宣告春天到來。櫻花的盛開意味著人生新旅程的開始。   櫻花與日本人生活息息相關,與日本人的思想意識產生共鳴。從日本人對櫻花的感悟和熱愛可以看到日本這個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因日本自然資源匱乏,自然災害多,使日本人形成一種島國意識,造成日本人時時刻刻都十分小心謹慎,在自然災害面前,必須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困難,因此日本人集團意識特別強烈,重視“和”。

  櫻花只有5~7天的盛開時期,對日本人來說,櫻花突然開花後,又突然消逝的短暫和果敢,與日本人自身的精神特質產生共鳴。櫻花綻放時讓人感受到生命力的頑強,而凋謝的短暫,又讓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暫。義無反顧的綻放和果斷飄散被認為是櫻花最美的地方。日本人對人生的變幻無常之感,如忽然盛開又突然凋謝的櫻花一樣,在炫目之美過後,留下的是無限的虛幻之感。

  隨著明治近代國家的建立,櫻花被植入“國家”這一共同體,此時櫻花被賦予“民族”、“國民”、“武士道”乃至國家等象徵意義。明治時期,文人和政府利用了櫻花的凋零無常進行宣傳。人生不過櫻花一瓣,生死忽然,人生最高榮譽不過做“人傑”武士,軍人即為當代武士,因此不應俱死,當以生命效忠軍國。就如櫻花註定五日七日之後就會凋謝一樣,武士從上戰場就知道要戰死沙場,如櫻花一般,不能苟且偷生。日語有“花數櫻花,人數武士”之說,櫻花生命短暫,像櫻花凋謝一般的死才是武士道的體現。

  日本的切腹也緣於追隨主君、自責、感於人生無常等。切腹自盡在源於平安時代末期。***12世紀初期***。切腹自盡不僅是求死,而是故意將此當做承受劇烈痛苦的死亡藝術。日本人用櫻花比喻武士,認為櫻花最美不是盛開而是凋謝。櫻花一夜之間全部凋謝,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麗中達到人生的頂峰後毫無留戀的結束生命。武士切腹自盡包含著這種對死亡的美化。

  現在,櫻花已經滲透到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日本人不僅賞櫻花,還品嚐櫻花,用櫻花做外交。日本人在櫻花的旺季用櫻花做成各種料理食用。有醃櫻花花朵、醃櫻花葉子、櫻花餡兒、櫻花點心、櫻花醬、櫻花面包、櫻花慕斯、櫻花冰激凌、櫻花餡包等等。日本通過把櫻花贈送給友好國家並派專人輔導種植來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

  隨著櫻花在世界各國的普遍種植,每年三四月份,世界各國的人們也紛紛觀賞起櫻花來,只是那份觀賞的心情大概與日本人是截然不同吧!

  【參考文獻】

  [1]閆志章.櫻花和日本國民性[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12***:102-105.

  [2]賀傑嬋.從櫻花透視日本民族精神[J].科技資訊,2009***23***:119.

  [3]李響.日本人的櫻花情結[J].科技資訊,2011***31***:204.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