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的內容,本課應注意引導學生從運動的合成角度來認識圓周運動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一節課下來,經過聽課老師的聽課和點評,我感覺收益良多,明白了教學中存在的好的一方面,肯定了自己;也暴露出自己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好的地方在於完全按照三五五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整個教學思路是清晰的,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了,教學中我調整了一些內容和講解的思路,把一些模稜兩可的問題變得單一、指向性更強一些,讓學生更便於分析解決,所以上課時條理顯得很清晰。
做得不足或不到位的一點就是:學生交流合作的問題較少,學生間的互動也較少,導致課堂不是很活躍。一方面,這一節課的內容屬於基礎知識的應用——例題的分析講解,有一種定勢思維告訴自己需要來引導;另一方面,在把問題提出來之後,學生經過思考回答時,由於擔心時間緊張,未能將學生有錯誤的過程進行展示並加以分析,一味的展示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較好的學生作品,使學習熱情高的學生得到了展示,得到了讚許,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學習被動、熱情不高的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感受。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時常需要提醒自己:為了一切的孩子,要提高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的活躍,那就要把分析、解決問題好的與典型錯誤的都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白正確在什麼地方,錯誤的原因何在,真正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這節課內容就兩個知識點:一是向心力公式在實際情景中的具體應用——水平面和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二是離心運動。離心運動是新的知識點。學生第一次接觸具體情境問題,依據大綱和教材,我的理解就是要讓學生先在一個比較淺顯的層面上來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以後解決一些綜合應用做好鋪墊,不應過深的處理或拓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之路如同我們實施的三五五教學,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得到提升。
篇二
青年教師的教學比武活動提供我向物理組同仁學習的機會,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受益頗深。以下就是我關於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中一點體會。
1.火車轉彎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觀察視訊對火車轉彎有直觀認識,再加上幻燈片教學分析,學生更能夠正確認識兩種火車轉彎情況向心力的來源。但不足之處,給學生思考時間少了點。如果讓學生推到出結果也許會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2.關於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適用於變速圓周運動,這一問題,只是分析物體在特殊點***該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提供向心力,無切向分力***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課本分析了汽車***代表物體***通過拱橋***凸形橋和凹形橋***頂點***最高點和最低點***時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問題.汽車通過拱橋的運動過程是變速圓周運動,只分析車過頂點時的情況***這時汽車受的合外力在一條直線上,全部用來提供向心力***,教學中沒有再擴充套件分析一般情況下的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也沒有提及切向分力和法向分力,以免增加觸度,加重學生負擔.
3.由汽車在拱形橋最高點的失重現象過度到航天器的失重現象讓學生思考和討論,再觀察航天器的視訊,學生很興奮很活躍。很想知道其中的緣由,由此我感悟到提高學生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重要前提,再今後應該多多在這方面鍛鍊。
4.由兩個小實驗引出離心運動現象,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瞭解離心運動,對離心運動理解學生很容易認為受到“離心力”作用,通過這兩個實驗能很好解釋離心現象。再通過視訊觀察離心運動運用,學生能很好了解離心運動現象。
5.例題和練習的選擇,我主要是圍繞課本上兩個示例方面選擇適當的例子,從水平方向圓周運動***火車轉彎型別***和豎直方向的圓周運動***汽車過橋型別***兩類問題,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明確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有些例題和練習,屬於備用的,看課堂時間,以及學生掌握情況而定.
6.我對課堂駕馭能力還不夠,課堂安排還有一定的問題。語言組織能力還有待提高,總之。從這次教學比武活動我收穫很多,自己在教學方面還有很多不足,
今後多向物理組同仁請教和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教學能力。
篇三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學習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之後,安排的一節例項分析課。
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課本中明確指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課本對向心力的來源分析比較仔細,我在教學中也充分注意到這一點,通過多分析例項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通過學習還讓學生明確了:這裡的分析和計算所依據的仍是普通的運動規律----牛頓第二定律,只是這裡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
教學過程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理論聯絡實際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還有待改進。在教材難點處還應再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課後還應該做幾道針對練習,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遷移的能力。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就成了無從談起。